父辈那些事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精打细算

    我太公跟亚纯结婚后,两人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我太公自身有一份收入,家里本身有一块旱地,现在加上游家送的一大块水田。

    从此家里终于不再担心没有粮,生活奔向小康。

    我太公格外珍惜这份姻缘。

    我太公生在贫苦人家,人长的黝黑黝黑。

    亚纯生在富裕家,人白净漂亮。

    (亚同阿,在客家方言里,两者的发音相同,发阿音,旧时多用于人名前缀,后被阿取代。)

    但那时的婚姻之事,父母做主,游家主觉得我太公品行很好,值得托付,就把亚纯嫁给了我太公。

    亚纯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人,1895年出生,那时候是没有学校的,只有私塾,而清朝时期,女子是不能进私塾的。

    游家家境好,请了先生来教书,所以亚纯从小便读书写字。

    要知道像亚纯这样有文化的女子,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稀少的,男子十之七八不识字,女子的识字率更是低。

    亚纯嫁给我太公的时候,游家大大方方,送钱送田,送了一块很大的耕地给我太公。

    游家主别无他求,只一个要求,就是要我太公爱护妻子。

    我太公一辈子都在遵守游家主的这个吩咐,对待亚纯是没得说。

    而亚纯嫁给我太公后,发现之前的顾虑也是多余的,因为我太公对亚纯是真的很好,亚纯有什么要求,我太公能答应都答应,能做的都去做。

    我太公结婚后,家里的耕地变多了,我太公每天在铺子做买卖,打理不了农事,但自然也不会让亚纯一个女子揽下所有农事,所以我太公就聘请短工耕田,只让亚纯种种菜园子就好了。

    亚纯虽然从小家境比较优越,想必可能会比较娇惯的,但没想到却是个非常勤俭,不舍得花钱的女子,而且超级会打理钱财,她给我太公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

    因为我家祖上已经连续三代单传了。

    没想到亚纯那么争气,生了四个儿子。

    我太公当然是高兴,但亚纯就不这么想了。

    自从亚纯嫁进这个家,亚纯心里就盘算着怎么把家境提上去。

    特别是生了儿子。

    亚纯年纪轻轻就开始无时无刻都在担心着这她儿子们的将来。

    我太公在店铺做生意,为人豪爽,对钱财看的比较开,除了过年过节,就算是平时,偶尔也会买一些猪肉给亚纯,让亚纯煮给家人吃,我太公认为男人赚钱就是为了对家人好,对家人好才是真的好。

    我太公是那种强调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

    但亚纯不是。

    如果用豪爽之词来形容我太公的话,那么亚纯就可以用十分小女子性格来形容。

    刚开始家庭人口少,吃不了多少。

    我太公买肉都是半斤。

    后来随着生儿育女,人口多了。

    我太公买肉的分量也就增多了。

    一斤,两斤,三斤的买。

    有一次,我太公买来两斤肉提回家交给我亚纯。

    亚纯接过来,手一掂量,感觉不轻,于是道:“这次这么多。”

    我太公喜道:“家里人口多了,你尽管煮了吃就行。”

    说完,我太公就去店铺打理买卖了。

    亚纯把肉提回厨房,放在菜板上,拿着刀对着这块肉,想切下去,又犹豫,想切下去,又犹豫。

    三番几次都没切下去。

    原来。

    亚纯打心底是个小气家家的女子。

    看着眼前这么一大块的猪肉,亚纯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不是开心。

    亚纯看着菜板上的这么一大块猪肉,然后想到她嗷嗷待哺的儿子,接着想到他儿子的未来,她竟一脸犯愁了。

    然后。

    看着这一大块肉哪里还有心情,哪里还舍得吃呢。

    正在犹犹豫豫之时,亚纯脑子突然灵光一现。

    然后就有了法子。

    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亚纯会怎么做。

    如果我不是听长辈,听我父亲说这事,我也想不到我太婆会有这么的古灵精怪做法。

    亚纯的做法简直令人又搞笑又无语,她竟然把猪肉用一刀切两半,一半留在自己菜板上,然后拎着另一半走出屋子,找上人家,把这一半猪肉打八折卖了。

    没错。

    她把她丈夫买给她的猪肉,她切一半拿去八折卖了。

    然后把换来的钱放自己口袋存下。

    。。。。。

    从此以后。

    便一发不可收拾。

    每次我太公买回来的肉,亚纯都这么做。

    有了打折卖猪肉的这一法子实行开来,亚纯继而发展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家里的母鸡下的蛋。

    亚纯细心的把鸡蛋收集起来,放好。

    等到鸡蛋有百来个的时候,能装满一个篮子的时候。

    这时,亚纯就在家有意无意的等着她丈夫回来。

    看到我太公做完买卖回来了,亚纯就提着一篮子鸡蛋,笑盈盈的迎上去,道:“诶,你看,这是李家大娘的鸡蛋,这鸡蛋生的是又大又好,我看是很不错,要不我们买下来给家里吃?”

    听到亚纯这么说,想到亚纯能为这个家这么着想,我太公当然是那个高兴啊,于是当即从口袋掏出钱来给亚纯,让亚纯买下这一篮子鸡蛋,还不忘吩咐亚纯早点把钱送过去,别让人家久等了。

    哎哟,我这傻太公,居然用自己的钱买来了自己家的鸡蛋。

    亚纯就是这样,她担心丈夫在外乱花钱,于是用她丈夫给她的猪肉卖出去,用自家的鸡蛋卖给她丈夫,逐渐把钱转移到自己手里,把家里的钱财一步一步往自己身上靠,她也不花,就光把钱积攒起来。

    等到钱越积越多的时候,亚纯就怂恿我太公做生意的时候顺便打听一下附近有没有人家卖田地,卖房产的,有没有价格合适的,有的话凑一下钱尽量买下来。

    亚纯会拿出她的积蓄帮我太公,反正如果差一点半点也不碍事,她还有那有钱的外家,可以在游家那边挪一挪。

    亚纯就这样精打细算。

    就这样。

    我家在我太公太婆这里,家里的田地一步一步变多了,也在集市附近购置了两处宅子。

    我们老刘家连续穷了好几代后,家境逐步走向小富裕,这当中,除了要感谢17世太婆沈小妹,另一位要感谢的就是18世太婆游亚纯。

    只是后面发生的事,谁能想到。

    后来,建国后,划分成分的时候。

    我们家就因亚纯费尽心血购置的田地宅子而评上了地主。

    当然,这只是说说而已,我们家族的后辈们可从来不会有人当真这么去想,我们只会以我们家族有这样的可爱的机灵的太婆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荣幸。

    亚纯,真的感谢你的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