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那些事
繁体版

第十三章 流寇

    众位回到老祖屋。

    开始热热闹闹的舞狮子拜年,祭祖。

    完了之后。

    刘氏的各位族长在老祖屋的大堂聚在一起,商议着跟钟家的这事该如何处理。

    最后经过一番询问,大家一致认为是钟家失理在先,于是就让刘尚写一封信,着人带这封信送到钟家族长那边去。

    此时钟家这边也为这事正在议论纷纷。

    钟氏在这镇上也是一方大姓,只是万事抬不过一个理字,这次理不站钟家这边。

    钟刘两家可不能因这件事结怨。

    于是钟家族长收到刘家的信后,钟家族长们决定带着那个年轻的愣头青亲自登门拜访刘氏祖屋,并一一向众人道歉。

    这件事也就友好解决了。

    后来,我父亲跟刘二后人聊天的时候,他们还谈起过这件事。

    这刘二后人比我父亲大几岁。

    就是芳庭伯。

    芳庭伯道:“据说,我太公当时是这样想的,如果你家太公换做是别的年轻小伙,这事也就笑笑过去了,只能说功夫不够深,但你家太公年龄当时也不小了,那钟家舞狮的又不知礼貌,这事我家太公就不爱看了,就起身一个飞踢,把那钟家舞狮的整个人踢飞。”

    我父亲给芳庭伯添上一杯茶,道:“芳庭哥,当日你家太公为我家太公出头这件事在我们家一直很感动,我们这边也一直口口相传至今。”

    芳庭伯感叹道:“都100多年前的事了,两家人能口口相传到现在真不容易啊,不过,算算也就我们这一两代还能知道了,后辈我们也理不了了,别说太公的事,我们的事,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爱听。”

    我父亲道:“社会在变,人在变,没办法的,来来,芳庭哥,你不喝酒,我们就喝茶,今朝有茶今朝饮。”

    芳庭伯道:“来,这杯茶后,我还要跟你下军旗。”

    我父亲喜道:“早等你这句话。”

    我心中感概。

    想想我家17世太公跟刘二,恐怕也想不到在1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后人,依然能相亲相爱的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谈起关于他们的事。

    这也许就是家族延续的意义吧。

    晚上。

    我17世太公躺在床上,沈氏正在用热鸡蛋在他脸上转圈圈。

    沈氏轻声道:“你一把老骨头,怎么也学着人家打架。”

    我17世太公,思索了一会,认真的道:“说也奇怪,当时好像箭在玄上不得不发,其实我心里真不想去打架,但不知为何手脚不听使唤,自己就加入进去了,当时的状况好像由不得我了。”

    沈氏噗嗤笑道:“你这番道理也真够惹人笑的。”

    沈氏道:“来,你自己拿着鸡蛋敷,我在锅里热了一碗年糕,应该可以拿出来尝尝了。”

    我17世太公便接过鸡蛋自己敷起来。

    六月。

    小镇来了一群人。

    这群人来到这个小镇就住在坝尾村西北面的山岭-大山里。

    只派出几个人来到镇上采购食物。

    他们自称是赶往潮州的工匠,在这里呆上一天,明天一早就会离开。

    这事在小镇里传的沸沸扬扬。

    坝尾村也在议论这事。

    围龙屋的大堂。

    刘尚道:“老叔公,今日有一群人在大山里住下来了,他们自称是赶往潮州的工匠,听口音也是我们客家这边的口音。”

    老叔公道:“有多少人?”

    刘尚道:“有人估算,大约有十七八人。”

    老叔公道:“十七八人?这么多,大山里可是钟家的山岭,这钟家的山岭,无缘无故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占着,钟家可愿意?”

    刘尚道:“中午时候,钟家已经上山跟他们交涉了,那伙人说明天一早就会走,钟家也把话说明了,只此一天,明天正午之前必须离开。”

    老叔公道:“嗯,钟家做的对,哦,对了,这一群人可有家眷?”

    刘尚道:“问题就在这里,这一伙人没有老幼妇女,都是壮丁,正因如此,镇上的人才对此议论纷纷,镇公所也派人去了解了情况,把这情况差人送去了县里,另外就是,集市上的钟家掌柜正在把店里贵重的物资转运回钟家围龙屋,周边的店铺也跟着这样做。”

    老叔公站起身来回踱步道:“这是都怀疑那帮人是流寇啊。”

    刘尚:“正是。”

    老叔公道:“确实不得不防,这可是十几个壮丁啊,转眼间,谁知道是虎是狼,我们也要做打算才是。”

    刘尚道:“是的,老叔公,我也正是为此事而来,我想派人通知在外干活的族亲,让他们早点回来,然后让大家多呆在屋里头,莫要在外闲逛,今晚是关键,要安排人轮流守夜,还有就是我觉得有必要派出一两个人,在老远处盯着那些人,看看他们有什么动静,好及时回报。”

    老叔公道:“嗯,甚是妥当,就照你说的办,还有就是我们库房里的那几把鸟铳,你要安排上人,以防万一。”

    刘尚应诺就去办事了。

    是夜。

    坝尾围龙屋的一个大门两个侧门都紧闭,每个门都安排了人看守,门后都顶上了木材。

    刘二等人在围龙屋周围巡夜。

    突然听到几声响亮急促的敲锣声,这敲锣声从钟家围龙屋那边传来。

    在这个镇上,距离钟家最近的村就是坝尾村了,不到300米距离。

    刘二猜到一二了。

    赶紧回屋找老叔公商量。

    这时一个派去前线打探情况的族亲,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了。

    这个族亲道:“今日山上的那伙人果然是打家劫舍的流寇,现在他们盯上了钟家,跟钟家打起来了。”

    众人大惊,但也料到这个情况。

    老叔公道:“可看清流寇人数?”

    这个族亲道:“夜黑看不清人数,但我能确定,流寇在攻打钟家大门。”

    老叔公道:“大家不必惊慌,围龙屋固若金汤,可不是凭着流寇就能一下子打下来的,刘二,你马上带上十人,速速分散到就近几个村搬救兵,切记,集合了救兵,方可靠近流寇,白天只说流寇是十几人,我看未必真是十几人,你万不可鲁莽行事。”

    刘二应诺就去办了。

    等刘二一行人出了围龙屋,老叔公命人把围龙屋大门关好,嘱咐好抓鸟铳的族亲,在屋里头准备就绪,并且吩咐人把锣使劲敲起来,以响应钟家。

    话说

    钟家围龙屋这边。

    原来这流寇狡猾的很,哪是白天看到十几人,他们还藏着人呢。

    现在一看,这流寇怕是有三十几人。

    这个钟家围龙屋虽然是钟氏老祖屋,但围龙屋不大,跟坝尾村一样,人口五六十,壮丁也就十几人,其他都是老妇幼儿。

    如果跟流寇正面拼起来,是拼不过的。

    但好在围龙屋是个防守堡垒。

    这流寇明显是有备而来,他们在山上砍伐了一颗木材,做成冲撞大门的木槌。

    趁着夜黑,流寇一行人偷偷摸摸的来到钟家围龙屋门前,几个人扛着木槌卯足了劲,想一股脑儿的把门撞开。

    谁知钟家早有准备,流寇刚拿起木槌,钟家早已准好的几把鸟铳就噗噗的从屋里头的射击孔射出了无数铁珠。

    这鸟铳打在人身上,不一定能打死人,但是散发出来的铁珠,伤害范围大,轻则破皮重则鲜血直流。

    几发鸟铳把这几个流寇打得赶忙丢下木槌,退后躲避起来。

    当中还人还受了伤。

    紧接着钟家围龙屋便使劲敲响了锣。

    是告诉小镇上的人,流寇来了。

    流寇头子见状,立马下令让手下赶紧发起攻击。

    于是流寇这边,又有人迎上去抬起木槌接着攻击大门,同时陆陆续续有人朝着往钟家围龙屋扔火种。

    围龙屋的主体是黄泥瓦房,火难于点着。

    钟家虽然有几把鸟铳,但是鸟铳打完一发后,填充火药的时间要很长,所以这些流寇还真用木槌冲撞了好几次大门。

    但钟家的大门后面,顶满了木材,年轻的族男族女一起上阵,在门后顶着木材,严防死守,纹丝不动。

    这流寇冲一时撞不开这大门。

    转而攻击其他侧门,但都被严防死守,撞不开。

    就在双方胶着之时。

    这时候。

    小镇四处逐渐都响起了锣鼓声。

    流寇大惊。

    钟家掌柜小心翼翼的从屋顶上探出头向流寇喊道:“打家劫舍你们是找错地方了,我们这边是一方有难八方来人,救兵很快就要来了,你们现在不跑,等会想跑都跑不掉了。”

    话刚说完。

    只见夜色下。

    刘二正领着五六十人的队伍,点着火把,风风火火的向钟家围龙屋赶来。

    在屋顶上望风的钟家掌柜对族亲道:“救兵到了,救兵到了。”

    顿时钟家围龙屋里一片喝彩。

    流寇老远见到援军,知道今晚的打家劫舍是办不成了,于是便在夜色里一轰而散。

    次日。

    小镇就开始组织人清理排查流寇,各村查看各自的山头,确认流寇已经离开小镇。

    又过了几日,镇公所在集市上贴了一张告示。

    告示的大概内容是,前几日在小镇的流寇已经被官府拿下了,经查审,那帮流寇本是隔壁县的村民,因今年发了大水,淹了庄家,于是结党来五华县打家劫舍,目前已被两县官府悉数缉拿归案。

    小镇的人议论纷纷。

    这告示的内容很快就传到了围龙屋里。

    在大堂里。

    老叔公摇头叹道:“都是为了家人,落草为寇是为了家人,拼死抵抗也是为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