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稀之年开始御兽修仙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筑基功法的选择

    筑基境初期的修行,便是将丹田中的法力,经由功法在体内运转过后,转化为更加精纯的真气,之后无论施法还是祭器,效率都将得到极大提升。

    且修行之道,有炼气化神之说,此中之“气”,便指真气,通过真气锤炼神魂,使神魂壮大,不仅对天地自然的感知愈发敏锐,对身体的掌握亦是精细入微,唯有如此,才能以自身小天地,映照外界大天地,不断感悟,最终天人交感,成就金丹大道。

    只是如今摆在余化面前的,却有一个极难抉择的问题。

    玄黄大世界御兽宗的传承金珠中,记录有其根本大法《五行通天道地诀》。

    这是一门直指化神的功法。

    以余化原本的打算,自己筑基之后,自然是选择此法继续修行最好。

    可《五行通天道地诀》凝炼真气,却是需分别吸纳庚金、甲木、癸水、离火、坎土五种地煞之气,最终五行合一,化作五行破灭真气。

    其中癸水地煞虽也是水相,但其阴冷诡谲,与《玄水诀》所修出的、具有厚德之意的玄水法力互有冲突。

    强行转修功法,这一缕玄水法力因与自身相合,无法袪除,最终会融入五行破灭真气中,使自身修为出现滞涩不通之处。

    筑基境的修行,重在神魂的不断壮大,而金丹则注重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元婴便是道心上的考验,这一缕异种真气,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唯有在化神之时,元婴与真气相合,逐步成长为元神,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瑕疵,便会被无限放大,成为突破口,使元神不得圆满,极难渡过之后的天劫。

    虽说距离化神为时尚远,可但凡有志大道者,皆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余化已是尝够根基不稳的苦楚,若非《御兽经》,甚至连筑基都无比艰难,修道之路,越往后便会越难行,化神之事,亦需早做考虑。

    若继续修行《玄水诀》,因其只到金丹境,金丹之后,便需找寻与玄水真气相契合的功法接续上。

    若转修《五行通天道地诀》,在化神之前,则必须寻到转世秘宝或转世秘法,护持神魂,转世重修一次。

    不论哪一种情况,皆不是易事。

    天元大世界方才开辟不过十几万年,属于一个十分年轻的大世界,各种功法并不齐全,在余化从诸多典籍上寻到的有限信息来看,在天元大世界曾出现过的化神中,感悟玄水大道和转世轮回大道的那是一个没有。

    不过倒是有化神境的真君,在游历宇宙时,从其他大世界偶有带回转世秘宝或秘术。

    比如就余化所知,元阳域三大宗中的大衍宗,其当代掌教,便是转世重修之身。

    再加之《五行通天道地诀》传承完整,本命法器的炼制,每一个阶段所适合修行的法术皆有详细记载,思虑过后,还是决定转修此功法。

    “筑基寿三百,金丹寿六百,元婴寿三千,沧海桑田,还怕寻不到转世之法吗?”

    余化本就是道心坚定之辈,一旦做出决定,便不再犹犹豫豫,取出御兽宗的传承金珠,神识扫去,细细观看起来。

    筑基境的内容,与其他功法一般,也是将此境界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小境界。

    只需在丹田内,分别以五行真气凝结五枚道种文字,作为修道之基,筑基前期的修行便算完成。

    再吸纳五行地煞,各自与道种文字结合,五行俱全,中期便已圆满。

    然后五行合一,化作五行破灭真气,则进入筑基境后期。

    最后天人交感,以自身五行破灭道基映照天地,领悟一丝五行大道的神髓,便可凝结金丹了。

    若余化自炼气开始,便修行此功法,那么现在,就能直接以丹田中的法力凝结道种文字,不过他毕竟是转修,中间则要多出一个布骤,需先行炼化出对应法力才行。

    以筑基境的修为高屋建瓴,余化又将功法炼气境的内容浏览了一遍,很快便已融会贯通。

    暂且将传承金珠收起,宁心静神,抱元守一,开始修炼起来。

    ……

    一眨眼,便是两年后。

    在杨文通的努力下,谷外雾海清光阵已是修复完成,雾气翻滚,内蕴杀机,阻隔了谷外众修的窥探,山谷之中终于又是恢复如常。

    余化闭关前虽有言,若事有不可为,可唤他出关,不过杨文通在这两年里,却是一次也没有去打扰过。

    今日,杨文通正坐在自家洞府中,听已见老态的黄管事上报近日谷中茶园的情况。

    前些年,为了给万寿凑齐纯化血脉用的灵材,差不多已是花光了谷中积蓄,如今万寿血脉有所突破,杨文通遵循余化的吩咐,售卖黄珑茶所得灵石,部分依然是投入灵眼之泉中,以供其继续壮大,剩余的部分则是存起来留待他用。

    黄珑茶树生长于灵气浓郁之地,只需经过简单的揉制与焙干,便能制成干茶,泡成茶水,不仅清香回甘,亦是有宁心定神、回复法力之效,且产量不错,三亩茶田一年可产干茶一百斤左右。

    以一斤黄珑茶十枚灵石算,招收道童的金银俗物可忽略不计,只算烘焙灵茶时所烧灵木,一年净利润便可达八百枚灵石出头,一半投入灵眼之泉,一年也能存下四百多枚灵石。

    更别提平日里余化与杨文通修行,都是直接吸纳谷中天地灵气,若是没有万寿这样的花灵石大户,纵然余化在之前买过数枚筑基丹,所积累下来的财富,亦是颇为可观。

    一枚筑基丹与一件顶阶法器价格等同,皆是一千枚灵石左右,纵然是炼气后期的修士,若无洞天福地支撑,可轻易积累不来这么多灵石。

    不过自余化筑基之后,杨文通明显能感觉到,谷中天地灵气的消耗,要比往年快得多,黄珑茶树甚至都出现叶片发黄干枯的情况,无奈,他也只能是加大了对灵眼之泉的投入。

    本来以为有莫归海依附后,能凭此填补上这一空缺,可实际情况,却让杨文通大失所望。

    莫归海所在落云坡,位处横断山脉与世俗界的交界之处,其族中所炼丹药,也大都为凡俗界所用,能治各种疑难杂症,积累的金银财物,够他们在凡俗界作威作福。

    可对于修士来说,除非炼制相关法器,对金银之物的需求不高。

    其族中修士不过一手之数,除他自己之外,便只剩两个子辈和两个孙辈,他们倒是会炼制修士所用的丹药,但所赚灵石,也便堪堪够他们自己修行所需,几十年积累下来,还没谷中灵珑茶树一年赚得多。

    不过莫归海近日,却向杨文通奉上一本丹经,正是其炼丹制药的根基所在,其中有数种丹药,所需材料,只能生长在天地灵气浓郁之地,于是特来询问,是否能在谷中另行开辟灵田,种植炼制这些丹药所需的灵草。

    可这样一来,对灵眼之泉的投入又将大增,所余灵石便不剩多少了,而莫归海所说丹药,能否炼制成功,能有多大产出,能卖多少灵石,又都是未知之数,他可不敢做主。

    听黄管事将茶园之事讲完,确认没有问题后,便让其出了洞府,杨文通沉吟片刻,最后还是做下决定,向余化闭关之地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