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我溜了
繁体版

第五十七章 天炉神奇通天地

    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六,辰时(7:00-8:59)之间

    惠王朱常润早已在辰时之初,骑着威风凛凛的战马,披红戴翠,仗剑而行,率领一行随从,兴致勃勃地走出临时府邸,翻山越岭,迎着朝露和清风,一路走来,心中满怀喜悦与期待。

    这日乃是温州炼铁工坊的落成开工之时,工坊的落成,宣告着计划正逐渐展开,朱常润自不肯错过此次开工。

    随着战马的嘶鸣和随从的呼喝声,惠王朱常润的队伍渐渐接近工坊。

    而在他走近工坊时,两座高耸入云的炼铁塔已在远处露出轮廓,它们近十丈高,上窄下宽,由钢铁和巨石筑成,坚不可摧,英姿勃发。

    那两座高塔矗立在工坊之中,如同两座守护神,镇守着这片神秘的土地。

    随着距离的缩短,高塔的壮丽尽收眼底,朱常润不禁对周围的布局多加打量。看见塔下,有数座大棚子,这些棚子不同寻常,皆是只有屋顶,四周并无壁垣,宛如巨大的荷花瓣儿般环绕在高塔的周围。

    每个棚子里,都堆满了煤炭、铁矿石与石灰石,那煤炭黑得发亮,铁矿石沉甸甸的,石灰石白得耀眼。材料堆得整整齐齐,像是等待着被唤醒的巨兽,暗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棚子的一侧,各有一条巨大的长梯直通塔顶,长梯上下有道士与工人忙碌穿行,他们肩挑材料,步履稳健,各有分工,却又井然有序。

    长梯似天梯,通向那神秘的高塔顶端,而每一个上升的步伐,都在向天空靠近,也向成功更进一步。

    当他走到高塔之下,众道士早已列队等候,以赛常子王常保为首,诸人身披道袍,头戴道冠,手持法器,神色庄重,为惠王的到来而喜形于色。

    惠王朱常润微微抬头,见两座高塔之上各挂一幅牌匾,上书“炼铁塔壹号”、“炼铁塔贰号”,字迹清秀,气度不凡。

    朱常润下马,王常保上前,跪于地上,恭声说道:“惠王殿下,今日乃工坊开工之喜日,我们已备好香茗与美酒,待大典完毕,愿与贵王共庆。”

    朱常润笑了笑,向王常保示意,言道:““今日不需行礼,事务为重。”

    王常保领悟殿下之意,速速点头,陈述道:“殿下,两座炼铁塔自昨日已启预热,此刻一切皆已准备停当。”

    惠王闻言,笑颜逐露,宽衣大步,赞道:“那便开始吧。”

    王常保领命,挥袖下令。只见道士们瞬间行动起来,整齐划一的动作中显得各有其序,无不透露出丝丝神秘与丝丝庄严。

    首先是高塔底下的蒸汽机轰轰动声,启动起来,随即塔底的巨型鼓风机也跟随运转,将新鲜的空气送入塔中,瞬间,熊熊火焰跃然而起,透过高塔的观察口,可以看见火焰在内部狂舞,犹如神龙在内部起舞。

    而后另一台蒸汽机启动,驱动着那似长梯的传送带运转,传送带上,十几名工人如蜘蛛丝般忙碌,不断地将铁矿石、煤炭和石灰石用铁铲铲上传送带,原料沿着传送带缓缓升至塔顶,那画面,犹如天宫的神仙们在炼丹。

    惠王朱常润见此,心中满意,向王常保轻轻点头,随即转头道:“很好,现在去二号工坊吧。”

    王常保闻言,立刻吩咐手下的道士们。众道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专心操作高炉,另一半则跟随王常保和惠王走向二号工坊。

    众人步入二号工坊。此处非彼处,巧夺天工,一座砖混结构大厦矗立,顶有天车,脚设滑轨,中建高台,高近五米。豁然开朗,似非凡间之造,足显天纵之才。

    中央处,一套银白色电炉系统耸立,其形奇特,闪闪发亮,似天外飞仙之良工。炉身圆润,上方有金属横臂,负责石墨电极夹持之需。

    身后,电缆纵横,连接着整流器与变压器,如蛟龙穿越,隐隐透露着未来之气息。

    此炉乃惠王朱常润由去年年初开始,于炼丹房(实验室)中亲手研制,集千锤百炼之精华于一身,直到上月月底才正式完成,此电炉一次可以冶炼五吨钢铁。

    望此景,惠王心中喜悦,对赛常子道:“此乃我心血来潮,日夜不舍,方得此成果。”

    赛常子闻言,满脸钦佩,赞道:“殿下心系天下,技艺精湛,实乃我辈之楷模。此仙炉奇特,似能通天地之机,不愧为殿下之巧思。”

    惠王微笑,领着众人走向旁边更为巨大的车间,只见一台宏伟的蒸汽机放立其中,其力量悍勇,可提供六千千瓦之电力,为电炉供能,实乃巨物也。

    朱常润与赛常子仰头望去,只见蒸汽机轰隆作响,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

    惠王朱常润眼见一切准备妥当,心中微喜,带着道士们回到放置电炉的房间。

    他命令道士们戴上由玻璃与环氧树脂制成的护目镜,以防火星乱溅,伤及玄机。众道士得命,俯首称是,遵命而行。

    朱常润再度检查炉料与电力环节,心中盘算,此电炉非比寻常,能随开随停,日夜不需维持,省人省力。

    但耗能不小,需花大量银两购煤。不过,他最不在乎的便是这点,不过几两碎银,花了就花了。

    想到这里,他不免对着车间内的道士调笑到:“此炉乃孤费尽心思所制的神器,不似其他凡间炉火,一旦点燃便需日夜不息,劳民伤财。而此炉却能随开随停,真是你们火居道士的福祉。”

    说罢,笑了笑,继续道:“有铁便继续冶炼,没铁时……便可下班回家,享受闺房之乐,此等自由,岂不是尔等之福?”

    道士们听了,全真派的年轻道士们有些不知朱常润所言何意,倒是正一派的道士们有几个露出一丝猥琐的笑容。

    朱常润招呼几个道士,检查全身防护装备无误后,各就各位,准备开炉。

    朱常润亲自瞻视炉膛,圆形的炉膛里已经填好炉料。

    针对大明朝的铁质,这台电炉的炉衬是碱性,炉底铺着一层石灰,上方是一层氧化铁皮和木炭粉,再上则是由龙虎山张天师从江西采买来的生铁锭与熟铁,大约四吨半,此次炼铁,料足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