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两件大事!(求订阅)

    1978年的7月,发生了好几件大事。

    比如说,恢复正式工作的文联和作协的临时领导班子成立了。

    不出意外,李长河熟悉的人民文学主编张广年成了作协的一把手。

    而这也代表着,国家文艺界全面恢复了正常工作,原本隶属于作协的诸多报刊,比如说《文艺报》《诗歌》等刊物纷纷开始复刊。

    与此同时,各地作协分会也同样开始恢复工作,原本隶属于他们的刊物,也开始了恢复。

    比如说,李长河投稿的《陕西文艺》就在这个月正式更名为《延河》了。

    当然,类似的大事还有好几个,对李长河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个。

    第一,他放暑假了!

    从临近二月底开学到七月,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学习,李长河第一个学期结束了。

    而他也迎来了自己大学的第一个暑假,空闲的时间又多了起来。

    而另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朱啉的复试。

    朱啉的复试那一天,李长河没跟着去,因为那时候他也在复习自己的功课,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

    但是复试回来的朱啉很兴奋,因为她们压到题了。

    导演考试最关键的那一项影片分析,考核的影片,正是那天晚上李长河他们看得《英雄儿女》。

    根据朱啉回来描述,这道题田壮壮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然后出了考场。

    除此之外,复试还同步考了朱啉他们的文化课成绩。

    是的,他们的考试不参与1978年的统一高考,而是在北电的复试中直接考了。

    导演考的科目也简单,只有语文和政治,没有其他科目。

    像摄影的就难了,要考数理化,录音系的据说还要加外文考试。

    导演系的试卷不算难,反正用朱啉的话来说,挺简单的,她差不多都会做。

    考完试之后,就是等着了,不过不是在家等着,朱啉还得继续上班。

    只有接到录取通知书,户口转移到学校,她在单位才不用上班了。

    而朱啉去上班,李长河自然也不会在家待着,因为家里没有京城饭店舒服啊。

    作为这个年代的涉外饭店,京城饭店的配置都是顶级的,比如说空调。

    如今偌大的京城里有空调的地方不算多,但是京城饭店绝对算一个。

    当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和京城空调厂,京城安装公司联合研制,给京城饭店内安装了空调系统,效果还非常不错。

    这大热的天,李长河舒服的呆在京城饭店内部,悠闲地写着,那日子,连张广年来看了都羡慕。

    当然,李长河也不是完全不干活,毕竟来了饭店英语还是要教的。

    “hereareyoufro?”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从哪里来?当然也可以代表,你是哪国人?”

    京城饭店办公室内的小黑板上,李长河写上了一个连串的语句,在这里认真的教着。

    闲暇的时候也会过来跟着学。

    他也得进步不是!

    除此之外,李长河为了快速的解决他们的英语接待问题,还为京城饭店制作了英语常用接待图册。

    简单来说,就是制作了一本图册,图册上面有常规的外国人需要的信息,比如说食物,比如说旅游!

    而食物图册的如说牛奶,咖啡,酒水等日常外国人点的东西。

    李少民虽然是军人,但是有一手好的美术功底,画画特别好,班里的黑板报什么的,他都是美工。

    只能说,李长河他这帮同学,各个身怀绝技,考大学之前,干什么的都有。

    那天李长河还看到邓英淘在给人理发,手艺特别好。

    还有的同学,连电气焊都会,之前据说在钢铁厂工作的,李长河考虑让他找机会回去再焊个炉子,以后带同学们出去吃烧烤去。

    扯远了,回到京城饭店这边。

    旅游图册也是,像BJ的几个常规开放的景点,故宫啊,长城啊,颐和园之类的,李长河直接贴的相片。

    然后在

    这样一来,即便是服务员英语不达标,李长河也让她们可以借助有限的几个单词,跟客人交流,为他们根据画册提供服务。

    可以说李长河这简单的几个小安排,轻松地解决了京城饭店的一大难题。

    甚至按照齐大年的说法,李长河给他们做的这些图册,已经开始被推广向了京城其他的涉外饭店。

    因为这种简易的图册可以让服务员更轻松明确的给外国友人提供服务。

    甚至有的涉外饭店开始主动跟北大联络,邀请他们的学生去饭店进行外语培训。

    当然对于这些同学,李长河也特意进行过叮嘱。

    教外语可以,在饭店蹭饭也没问题,但是唯独谨记一点,不要跟外国人交朋友。

    现在这个时期,虽然说国家有改革开放的苗头,但是跟外国人的接触仍然具备很大的风险。

    李长河在京城饭店也帮忙接待了几波客人,用他不算很熟练的外语跟对方偶尔的交流,但是也只限于大厅接待。

    事实上他从不去客房跟那些外国人交流,即便是有客人好奇的寻找他,李长河也在办公室里面避而不见。

    不过他能做到,他怕自己那些同学做不到。

    都是年轻人,又是热情外向的时刻,很多外国人这时候又喜欢假客套,他们很容易被这些外国人的虚假热情欺骗。

    就像过几年,很多人会被日本人的礼貌所欺骗,看他们动不动鞠躬,就以为他们是非常有礼节和诚信的人。

    但是殊不知,礼节和诚信从来不沾边,他们的胃口一直超乎想象的大。

    所以,对于那些去其他酒店进行英语教学的同学,李长河是千叮咛万嘱咐。

    毕竟这个口子是他开出来的。

    就这样,整个炎热的七月份,李长河都躲在京城饭店里面,没事练练口语,教一下服务员英语,再就是写写稿子。

    七月的最后一天,星期一,傍晚。

    刘建青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京城饭店,然后来到了李长河的办公室。

    “呼,还是你这里舒服,伱小子是真会挑地方啊。”

    感受到办公室里面的空调凉气,刘建青进来之后,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怎么样,今天的写完没,给我看看!”

    刘建青来这里找李长河,不是催稿,而是为了追更的。

    追的就是李长河最新的长篇。

    是的,长篇!

    老写中篇伤痕类的,李长河写腻歪了,毕竟心灵鸡汤也是有数的,他不可能无限制的编造心灵鸡汤。

    可是断断续续的写短篇他也没啥兴趣,短篇篇幅小,字数也少,对他来说赚的钱也不多,李长河提不起劲。

    索性他就打算开个长篇。

    不过这年头长篇题材,李长河也斟酌了许久。

    因为过去那些年的原因,好多东西你是不能深入的去写的。

    然后改开又没开始,人民的生活还没有多大变化,所以未来基层的变化,你也没得写。

    李长河为此头疼了很长时间,直到那天,他在门口又看到了李椿平。

    李椿平没有再拦他,而是拦住了一个从京城饭店外出的外国人,私下里聊着什么。

    李长河没有关注李椿平的动向,但是对方的再度出现,给他提供了思路。

    然后李长河便开了这部长篇《流失的国宝》

    考虑到篇幅,他把开篇的时间线拉长到了建国以前,抗战时期。

    以一尊宋代的汝窑天青贯耳瓶为开篇,写了一篇针对国宝流失,各种势力交织穿插的长篇。

    李长河在这里面用上了后世谍战文的写法,不断地穿插着各种反派,从一开始的欧美人盗挖,再到日本人的抢夺,再到军统特务的盯上。

    剧情层层叠加,环环相扣,以时间为主线,不断地引出剧情的转折波动。

    而刘建青就是看了之后,欲罢不能,每隔几天就跑来京城饭店,找李长河要最新的稿子看稿子。

    当然,李长河写这个,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能不能做成电影改编。

    这个改编是给他媳妇准备的。

    就朱啉的水平,李长河觉得,指望她拍出什么有思想性文学性深度的作品,恐怕很难。

    导演这一行有时候还真的是吃天赋的,牛逼的人是真牛逼,不行的人那是真不行啊。

    既然如此,还不如给她准备一个简单点但是又具备可看性的作品。

    “你这个结尾,就打算写到建国文物回归吗?”

    看完最新的剧情之后,刘建青有些诧异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

    “其实我最后的收尾剧情,还有一个点,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写。”

    “怎么说?”

    刘建青这时候冲着李长河好奇的问道。

    “我会写,这个瓶子最后出现在了国外的拍卖会上!”

    “嗯?你的意思是?”

    刘建青听到李长河的话,微微皱眉。

    “你是想写国宝被盗卖出去了?可是这东西不是随便能写的,你如果没有真实的证据,别的不说,文物界那群人就不答应。”

    “你这算是对他们的抹黑!”

    刘建青无奈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虽然这是,可是如果真的这么写,刘建青能想到,一旦上市,有些人肯定不能同意。

    写作这个,有时候局限性也是很大的。

    “是啊,所以结尾只能隐晦一点了!”

    “比如说,时隔多年,他再去看这件国宝,然后看到展览中的天青瓶,给他的感觉,并不一样!”

    李长河把自己的思路跟刘建青说了一下。

    刘建青在那里斟酌了一番,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也行,其实只要不明说,也可以。”

    文人就是这点好,映射嘛,说的跟谁不会一样!

    感谢黑猫警长参上倚舟日迟小菜来看看醉笑道献祭花青菜书友140331113229975书友140331113229975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