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中科院子弟

    “君诚,你回城了?”

    李长河看到原身记忆中的发小,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两个人当年确实铁的很,联手领着一帮小子,也算是在海淀那边打出了些许威名。

    也就是两个人年龄小了,还没来得及在偌大的京城扬名立万,就给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去了农村。

    “我这是回来过节的,对了,我之前收到你的信了,还打算这两天去找你呢。”

    沈君诚来到李长河的身前,跟他先来了个大大的拥抱,然后热切的说道。

    这年头知青是允许回城过春节的,前提是家里还有人。

    “这是?”

    看着李长河身边花容月貌的朱啉,沈君诚有些诧异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我对象,朱啉。”

    “琳琳,这是我发小沈君诚,也是咱们那片的。”

    李长河大大方方的给两人介绍。

    “他们家也是工业学院的?”

    朱啉这时候诧异的问道,她下意识的以为李长河的发小就是一个家属院的。

    “那不是,他们家中科院的。”

    “对了,君诚,家里我大舅和舅妈回来了吗?”

    李长河这时候冲着沈君诚问道。

    沈玉秀跟沈君诚家里算是本家,虽然挺远了但是也算是远房亲戚,这也是小时候李长河跟沈君诚凑一块的原因,沾亲带故。

    沈君诚点点头:“回来了,十一月才回来的,给我拍了电报,所以我今年才回来过年。”

    “前些天我爸知道二姑和姑父也回来了,还说找时间过去走走。”

    “这不我带着青雨过来买东西,刚才看着背影就像你。”

    “青雨,还记得吧,我们家老幺!”

    沈君诚将旁边的一个少女拉过来,冲着李长河介绍说道。

    李长河看着有些干瘦的少女,认出了这就是当年那个小不点。

    沈青雨年龄比李长河小五六岁,李长河跟她不算很熟,毕竟李长河十五六岁的时候她还是个屁大点的小孩。

    再后来,李长河沈君诚去了农村,沈青雨那么小,是跟在父母身边下去的。

    “长河哥,朱啉姐姐”

    沈青雨老老实实的冲着李长河和朱啉喊了一声,看的出来,这小姑娘特别内向。

    其实想想这些年的经历李长河也能想到,这种经历下的小孩,要么泼辣,要么就是内向。

    “青雨都这么大了。”

    “走吧,君诚,咱们找地吃饭慢慢聊”

    王府井大街58号,一家老旧的四合院。

    “萃华楼?”

    沈君诚看着门口牌匾上的大字,有些震惊。

    这可是八大楼之一的萃华楼啊,老京城里数得上的馆子。

    “走吧,今儿个咱们尝尝鲁菜”

    萃华楼源自八大楼之一的东兴楼,后来据说东兴楼里面的人另起炉灶创建了萃华楼,把东兴楼给踢出了八大楼。

    李长河对八大楼没啥爱好,他只是单纯的喜欢吃鲁菜。

    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上辈子就是吃鲁菜长大的。

    当然,鲁菜菜系很多,有些高端的,李长河也是这一世才吃到的。

    前几年的萃华楼,来吃饭得预约,从去年开始,没这规矩了。

    不过这年头的萃华楼,来吃饭的依然不多,这里不要饭票,所以菜价自然贵。

    “长河,咱们真的在这吃啊?”

    沈君诚倒是不跟李长河见外,但是吃个饭来萃华楼,这也太高端了点吧。

    “那当然,你回来了给你接风洗尘啊,吃点好的补补。”

    看沈君诚精瘦的样子,就知道这几年油水肯定不足。

    “来个葱烧海参,再来个芙蓉鸡片”

    李长河熟练的点着菜,这时候胳膊却被拉了下。

    正是沈君诚拉的他。

    “怎么了?”

    李长河以为他是劝自己少点几个,没曾想沈君诚却是开口低声的说道。

    “长河,点个九转大肠啊?”

    李长河听到沈君诚的话,有些诧异:“你要吃九转大肠?”

    “那是鲁菜招牌菜啊,点个让我尝尝啊!”

    反正李长河都带他进来了,沈君诚也不会跟他客气。

    他们这种发小,从来不搞假客气那一套。

    “行,那就再来个九转大肠,一个干炸丸子,酱爆鸡丁,再上个烩乌龟蛋汤”

    “主食就来两份四喜饺子吧”

    李长河点的都是萃华楼的老招牌,味道也很不错,除了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他没吃过,主要是前世那个“原汁原味”让他对这道菜再也无法直视。

    上次张士奇来也点了这个,但是李长河是一口也吃不下的。

    四个人,五个菜一个汤,不过在这年头不算超量。

    因为这年头的人大部分油水少,能吃,尤其是沈君诚这种,饭量是很大的。

    果不其然,饭菜一端上来,沈君诚就没客气,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还不忘给小妹沈青雨碗里夹。

    毕竟他在乡下,也就逢年过节的吃点荤腥,每次还就分那么一点。

    急头白脸的炫了一顿,沈君诚才舒服的坐在那里感叹的说道。

    “我得多少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了。”

    倒是一旁的沈青雨,虽然也吃,但是吃的细嚼慢咽的,没她哥那么没吃相。

    “君诚,高考参加了吗?”

    李长河这时候冲着沈君诚问道,不过其实他知道自己问也是白问。

    果不其然,沈君诚摇头:“参加个屁,我们那大队长压根没给我们报名。”

    “我们那帮知青跟村里关系处的一般,那老梆子给我们都是糊弄事。”

    “不过话说回来,你现在让我考试,我也没戏,当年咱们上学那会哪认真学过啊,后面更是早都忘光了。”

    沈君诚毫不在意的说道。

    当年他跟李长河没下去之前虽然有学上,但是认真学习的没几个,那时候打架街溜子才是主流。

    李长河要不是灵魂换了个人,他估计也考不上。

    “那你在乡下没结婚吧?”

    李长河这时候又低声的问道。

    “那肯定没有,不过,哥们在乡下.......嘿嘿......”

    沈君诚话没说的太透,只是笑着给了李长河一个自己体会的眼神。

    李长河猜到了,这货保不齐在下面有相好的。

    不过也是,这货长得也浓眉大眼的,体格也不差,放在这个年代,也算是相貌堂堂。

    “总而言之,没结婚就好,我之前听说,上面好像在研究知青回城的政策了,这里面结了婚的最难办,没结婚反倒是好说。”

    李长河低声的冲着沈君诚说道。

    “真的?”

    听到李长河的话,沈君诚眼睛一下亮了起来。

    “长河,你可别骗我,我妈正考虑退休让我接班呢!”

    这年头,很多知青回城的方式就是接班父母的工作,为此很多重要岗位上的人才都提前退休,为的就是让子女回城。

    “不用,让舅妈留着工作,我估计最多到年底,这个事情肯定得解决。”

    “你坚持住,到时候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回来了。”

    李长河冲着沈君诚认真的说道。

    “其实就算你不说,我暂时也不打算回来的。”

    沈君诚这时候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我现在要是回来了,按照政策,青雨就得继续下乡,她这刚回城没几天,又要从转成农村户口,这不扯淡嘛!”

    沈君诚气愤地跟李长河解释了一通,李长河才明白这里面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