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繁体版

第六章 人民文学

    1977年4月15日,国家发出了通知,恢复某段时期之前定下的稿费标准,原创基本稿酬定为2-7元/千字,翻译稿酬为1-5元/千字。

    这条消息在人民日报的一处角落板块里,并不算是任何正式的法规或者文件,只能说是一条新闻通知。

    但是对于李长河来说,已经足够了!

    有了这个通知,起码他的文字就能换钱了。

    回到了书房里,李长河从自己打的桌子上翻出来了一篇稿子。

    这是他这段时间写的一部短篇小说《一个知青的死亡》。

    故事内核参考了《牧马人》,《伤痕》以及前身的履历,以一个知青下乡的心态转变为主,玩了次大融合。

    不过,跟那些伤痕文学不同的是,李长河在故事结尾增加了一些别样的对话,心灵鸡汤式的问答。

    毕竟他并不喜欢那种满是抱怨或者刻意描述伤痛的写法,读者需要释放情绪,但是不需要在情绪中走不出来。

    再说,他可是爽文作者,哪能一虐到底呢。

    拿着这一沓稿子,李长河站在桌子前思索了一番。

    其实真到了投稿的这一刻,他还是有些顾虑的。

    时间线毕竟还是早了些,虽然只是提前了几个月,但是李长河估计,自己这篇稿子大概率还是会引起极大的争论的。

    其实争论倒是没什么,但是要是有人再借机给他整点别的,那就恶心了!

    “靠,干了!”

    “刘新武的《班主任》发表了都没啥事,我这不过早几个月,应该更问题不大。”

    再说前世全职写网文带给他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看评论。

    爱骂不骂,他又不玻璃心,抗压能力MAX!

    更何况,挨骂能比得过受穷吗?

    他又没什么文学梦,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商业化写手而已,没有心灵包袱!

    下定了决心,李长河便将稿子装进了自己的帆布包里面,随后走出了家门。

    自行车被老爹骑着上班去了,不过他也不准备骑车,出了门直接上32路公交车。

    32路公交车也是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公交路线,北大门口嘛!

    起始站从颐和园,如今的终点站到西直门。

    而到了西直门,还得继续倒车,因为人民文学的编辑部在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李长河下了32路之后,又看了看站牌,然后重新上了28路。

    这年头,坐公交车是按站收钱,1到4站是4分钱,5到7站是7分钱。

    也有月票,不过李长河用不着。

    倒了几路车,终于来到了人民文学门口。

    对很多文学作者和爱好家而言,朝内大街166号是心目中的圣地。

    不过李长河没这感觉,他来这纯属因为是就在京城,离得近。

    直接投稿被审稿的速度可能更快,比起邮局发稿子再等编辑慢悠悠的审到效率要高很多。

    “哎,同志,干嘛呢?”

    “咱们这可不兴闲逛哈。”

    “要溜达到别地溜达去!”

    李长河刚来到大门门口,看门的门卫便冲着李长河大声的喊了起来。

    这年头门卫可不是后世的各种大爷,而是正儿八经的小年轻,有的还隶属于保卫科。

    “你好,同志,我是燕京工业学院的,我们机械设计学院的沈副院长让我来咱们编辑部取一套书,是国外的《高频等离子对撞机的设计与研究》”

    李长河冲着门卫张嘴就来,毫不怯场。

    “有证件吗?”

    “有!”

    “我是返城知青刚安排的工作,工作证还没办下来,但是这是我在燕京工业学院家属院的居住证。”

    “您可以看看!”

    李长河不慌不忙的拿出自己的证件,递给门卫。

    门卫一看,确实是燕京工业学院的章和居住证。

    “那你在这里登个记,然后进去就行了。”

    门卫也没有过多的深究,学校的人来文化部和人民日报这里也不是什么怪事。

    “去吧,前面第一栋楼就是,别走错了!”

    “好嘞,回见了您嘞!”

    李长河冲他摆摆手,然后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剩下门卫站在那里,嘴里还若有所思:“高频等离子对撞机啥玩意儿,这词还挺绕口。”

    而李长河则是来到了门卫指的第一栋楼前面,门口一侧挂着两个牌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李长河迈步走了进去,然后在一楼的墙上又看到了指示牌,上面有各部室的分布图。

    其中当代文学第一编辑室和第二编辑室都在三楼。

    李长河迈步走上了三楼,看着各个办公室门口的指示牌,然后来到了第一编辑室的门口。

    正好办公室门打开,有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

    看到站在门外的李长河,男子有些好奇。

    “同志,请问您这是有事?”

    “你好,这里是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吗?”

    “我来投稿!”

    李长河面带微笑的说道。

    人民文学杂志的副主编刘建青此刻好奇的打量了李长河,太年轻了。

    不过,投稿?

    “是的,这里是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部,同志您是说您来投稿是吧?”

    “我是人民文学杂志的副主编,我叫刘建青。”

    “稿子可以给我看看!”

    刘建青这时候热情的说道。

    因为前些年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敢投稿的人很少,稿子也很少。

    毕竟写稿子又不赚钱,还要被安上“文艺黑线专政”的帽子,动辄有巨大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人民文学复刊后收到的稿子并不算多,即便是有些敢写的,写的也很保守。

    这对于复刊的【人民文学】来说,是个很大的阻碍。

    原来这人还是个副主编。

    李长河听到了对方的身份之后,心里感叹了一声,当然对于对方是谁他是不认识的。

    他对这个年代的文学人物,了解的并不多,也就知道刘新武,莫炎,陆遥这些知名作家。

    “老先生您请看,这是我的稿子。”

    李长河这时候恭敬地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稿子,递到了刘建青的面前。

    在编辑面前讲礼貌是基操,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