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心后,朱元璋麻了
繁体版

第95章提及分封

    随着马皇后话语声落下,空气当中再一次的陷入了沉默。

    朱元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应该是刚刚的情况吓到妹子,所以才会出现现在的这一副模样。

    沉默一会后,他开口笑道:“妹子,好了,咱还有一部分的国事要处理,所以说先走了。你要是有什么事情,直接就来找咱就可以了,或者等到晚一点咱又来找你。”

    马皇后面色复杂地点点头,朱元璋叹气一声离开。

    随着他离开,整个宫殿里面再一次的陷入了安静当中。

    没有马皇后的吩咐,宫女们也没有进来。

    马皇后看向自己怀里的小公主,目光有点黯淡。

    “秀秀,你说,重八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居然狠毒到了这一番地步,当着那么多的人的面,居然把达定妃焚烧成了一具焦尸,以前的重八虽然心狠,但是不会如此残忍的。达成目的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他要选择这么一条?”

    朱思秀看着马皇后苍白的脸,知道变化开始了。

    【娘亲啊,现在这一幕才正式开始,后面越来越狠心的,但是他对你是一直很好,你又何必担心呢?达成目的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这一条最有效最快啊。坐在皇位上想稳住天下,哪能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呢?】

    马皇后听了心声,眼神越发暗淡了。

    她抱着朱思秀静静坐在原地,不知道在想什么。

    太阳不会为谁停留,一直奔跑。

    月亮似乎探了探头,追了过去。

    一大早,朱元璋就来了,接朱思秀一起上朝。

    【都是公主了,还要上班,真是命苦啊!】

    朱思秀心里吐槽不已,朱元璋装作不知道,默默前行。

    不管怎么样,上朝上定了。

    当他们一同走进朝堂时,百官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

    看到朱元璋怀中的朱思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

    朱元璋抱着朱思秀走上皇位,他的眼神坚毅,声音响亮地开口询问:“今天众臣有没有本子启奏?”

    百官面面相觑,一时间没人说话。

    他们的眼神交汇,有的人眼神闪烁,似乎有话要说,但又犹豫不定。

    有的人则是低头沉思,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

    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沉默,只有朱元璋的声音在其中回荡。

    随着朝堂上的沉默延续,朱元璋的眼神在众臣间扫过,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李善长的身上。

    他并不意外于百官的沉默,早有意料了。

    他转头看向李善长,询问道:“善长,你也没有本子启奏吗?”

    李善长瞬间捕捉到了朱元璋的目光,心中明悟。

    之前对诸多的事情就有了讨论,此刻分明就是要提出来。

    而他,就是那么一把刀。

    他往前迈出一步,恭敬地躬身行礼,开口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定,海宇一统,然而皇子之中也有年纪不小者,若继续留在皇城之内,恐怕会引起非分之想,万一发生夺嫡之事,那将是大为不妙。”

    他顿了顿,目光审慎地扫过在场的众人,继续道:“皇族之间的夺嫡之争不仅会影响朝局稳定,更会动摇国本,使我大明难以一心,走向衰败之路。”

    李善长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

    朱元璋听后,面无表情,没有立即表态。

    他转而看向了刘伯温,询问起这位智囊的意见。

    “刘基,你对善长所言有何看法?”

    刘伯温一瞬间就明白了过来,这肯定是别想和李善长已经讨论过的,不然怎么会现在陛下一眼看向他,然后他就提出来。

    这个肯定是不能够反对的,于是他躬身回答,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

    “陛下,历史上的教训不可不察。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唐朝的玄武门之变,都是有记载的血证。因此,臣以为李相所言甚是,应当避免皇族内部的纷争,以保大明江山永固。”

    在场的众臣听到这两位重臣的话,纷纷低头沉思,朝堂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果不其然,历史发生了改变,按照正常历史,应当是在几年之后才会分封百官和皇兄们,这个过程被提前了,看来很多事情也会被提前,时间不多了啊!走一步看一步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不过有一说一,便宜老爹将自己的哥哥分封到各地,使得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兵权,并且开始削弱这些将领地兵权,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明朝领土的稳定,使得这些哥哥们能够为了明朝镇守一方,另一方面如果中央皇权需要救援时能够及时得到各地镇守皇子的帮助,毕竟血浓于水,将大权交给自己的哥哥们总好过交给外姓人。

    嘿嘿,如果没有这個分封,边境也不会一直安宁,可惜的是,这也有缺点,导致了后面的大乱啊!】

    朱思秀想到这里,心中一凛,有股莫名的危机感。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

    实际上他在听女儿的心声,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哪怕早就清楚自己女儿能预知未来,但是这件事能如此详细说出来还是让他大为吃惊。

    他和李善长讨论了好几次才定下来的,没想到女儿随口就说了出来。

    朱元璋缓了缓精神,继续听了一会,没有听到女儿继续说话。

    大乱?什么大乱?连咱的儿子们都镇压不住吗?

    说话啊,怎么不继续说了?

    朱元璋眉心一蹙,感觉到了烦躁。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皱眉,吓了一跳,这不是早就说好了吗?难不成陛下又有了新主意,而他没有猜到?

    刘伯温才是吓得心脏扑扑跳,开国分封他就只被封了一个诚意伯,早就以为朱元璋对他不满了。

    此刻看到朱元璋皱眉,莫非是联合李善长,想找理由处罚自己?

    郁闷的朱元璋可不知道这些,他抬起头,缓缓开口:“今日之事,朕已有所思量。朕会和诸位大臣商量如何妥善安排,确保朝廷稳定。”

    朝堂上的众臣以为谁要倒霉了,哪成想陛下这般开口。

    他们闻言,纷纷松了口气,异口同声地回复起来,“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