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心后,朱元璋麻了
繁体版

第73章不知可有远途(求追读和票票,跪谢)

    朱思秀脸上的笑容越发可爱了,但在郭惠眼里是那么的邪恶。

    她说了好多话,有些困倦了。

    【好了,体力有限,先说这么多,姨娘你好好考虑,你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会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哪怕你是我的姨娘,我照样不会手软的,至于牵连我的娘亲,反正娘亲和父亲感情很深,就算怀疑了,最多罢黜她的皇后职位,她的命也不会丢掉,所以我担心个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除非姨娘你现在把我摔死,和我同归于尽,否则未来必定要发生的。】

    说完之后朱思秀就不再说话了,静静的等待着郭惠的回复。

    剩余的体力并不支持她再说多少的话,只能不说话保持联系。

    郭惠保持沉默,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至于说现在和自己这个侄女同归于尽,说真的,事情都一切都没有发生,凭借她这些话就这样做确实是做不到。

    就算她真正的造反了又怎么样?自己就真的能够下得了手吗?那也是下不了手的。

    至于说这是自己这个侄女的妄想,倒是不至于。

    听着她一切的话,能够肯定心思已经非常的成熟了。

    兴许还真的说得出做得到,那么或许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真的防患于未然,要么帮助侄女。

    郭惠还是下不了决心,虽然他的确是对自己侄女所说的那种情况非常的心动,但是这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

    更何况自己这個侄女哪里来的底气造反成功呢?

    兴许,这只是一场玩乐罢了。

    这么一想,她反倒觉得自己想的是非常正确的。

    或许自己的姐姐,还有陛下都是完全清楚的,以他们的经验,再通过平常时间的观察,肯定很容易看出来一些蛛丝马迹。

    说不定就真的只是看着女儿玩了,毕竟一个女孩子没有权利没有领地也没有班底,造反的只是一句空话吧。

    恐怕都还没来得及实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那就当陪她玩一玩吧。

    郭惠想清楚后,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那行吧,帮帮你也行,那可别害姨娘我啊!】

    【放心吧,你可是我的姨娘,你只要好好的帮助我,那么无论我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把你说出来的,毕竟我们这都是在心里面说的话,别人都无法听得到,就没有办法作为证据,没有证据不能够说你什么的。好了不说了,我要先睡一觉,然后恢复一下体力。】

    朱思秀打了个哈欠,说完话就沉沉睡去。

    郭惠刚听完,立马就看到侄女睡着了。

    小孩子就是好,入睡这个真是非常的快。

    ……

    “明灭元,建洪武,不知可有远途?”

    木鱼声在寺庙里回荡,一个和尚站在窗边,幽幽一问。

    似乎在问天地,也是在问自己。

    似乎问的是自己的前途,又似乎问的是大明的前途。

    他摇了摇头,回到桌边拿起经书继续看。

    他,就是道衍!

    而这里,是苏州妙智庵。

    道衍如今已经三十二岁,在周围已经算小小出名了。

    他刚看没几秒,一个小和尚跌跌撞撞的推开门跑了进来。

    因为太过于着急,到了门槛的时候被绊了一下,就要摔倒。

    道衍显得非常的淡定,他微微一笑,放下了经书,走上前去把小和尚扶住。

    他淡笑着道:“怎么今日如此着急,又没有抢到斋菜?”

    小和尚缓了一口气,使劲摇了摇头,紧张地说道:“师叔,那个……那个来了!就是拿着刀的,很凶很凶的。”

    看着小和尚比划了一下,道衍大致明白了。

    官兵来了!

    官兵怎么会来此,按道理不应该来才对,就算祈福应当也轮不上妙智庵,这,相对京城的寺庙有点小了。

    就在他疑惑时,小和尚接着道:“师叔,那群人不知道和庵主说了什么,庵主让所有和尚马上收拾东西去门口聚集,所以让我来这里通知你。你住的也太远了,都快跑断腿了。”

    道衍诧异之色更浓,片刻又恢复淡然的神态,微笑道:“那行吧,你先走,我稍后就来。”

    他转身收拾起来,既来之则安之,该来的躲不掉,该避开的遇不上。

    小和尚还想说什么,但是又想起师父的教诲,不能和道衍大师太过于亲近。

    虽然他不太明白,但是听说师父的话总是没错的,于是转身离开。

    道衍东西实际上没多少,带了一点干粮、水和换洗的衣物。

    官兵来请这样大规模的僧人,目前还没有分封诸侯,大部分官员可没有闲情逸致请去祈福或者论道。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皇家,要么皇后,要么陛下。

    这势必路途遥远,带干粮总是没错的。

    他入了佛门,还拜师一个道士,这里的人都不怎么待见他,到时候没干粮可未必会给。

    如果不是他已经小有名气,加上怕被欺瞒治罪,也未必会来喊他。

    简单收拾之后,他不急不缓地前往妙智庵门口。

    等到他到时,门口已经密密麻麻站着一堆人。

    基本上都是二十岁以上的和尚,一个尼姑都没有。

    庵主看着不急不缓的道衍,那叫一个生气,刚想呵斥,来的金吾卫可不想浪费时间,于是开口道:“好了,既然人来齐了,那就出发,陛下吩咐了,不得耽搁。”

    一听是陛下的吩咐,谁又敢再说什么,只能乖乖听话。

    在金吾卫的带领下,经过水路,一路前行。

    一周左右时间,终于快到了南京。

    一路上基本没有怎么休息,年纪大一点的僧侣都有些熬不住。

    如果不是这些人耽搁,早就到了。

    道衍也是一脸倦意,但看到南京城墙时,眼神中有些不易察觉的兴奋。

    南京,他想了许久,却从不曾来的地方。

    目的地就在眼前,一行人继续前进。

    另一边的毛骧也接到了消息,妙智庵的和尚到了。

    这可是朱元璋吩咐他做的事,怠慢不得。

    他赶紧找到朱元璋在的地方,敲了敲房门。

    “进来!”

    朱元璋听到后淡然开口,同时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