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竟然成了安禄山?
繁体版

第85章长安风波

    安禄山与杜甫、高适两人又是闲谈了一阵后便径直离去了。

    安禄山离开之后,杜甫与高适都是相视一眼,然后露出了笑容。

    今天举荐李白的事情是他们两人一同谋划的,为的就是拉一把这位不被权贵所喜的大唐诗仙。

    本来按照历史的走向,李白应当于天宝11年才会前来幽州。

    而今因为杜甫与高适的书信,这个日子确实提前了许多。

    .......

    大唐,长安城。

    安禄山所作的四句诗已经是由洛阳传到了长安来,甚至引起了长安巨大轰动。

    国子监中,一众学子听到这四句诗都是诧异不已。

    “诸位同僚,我近来得到了一首好诗,足以流芳百世之绝句。”有一学子在众人面前说道。

    一众学子们听闻,心中都是尤为好奇。

    有人出声询问道:“可是诗仙又有了新作?”

    “我等应当拜读一番!”

    “是极,是极!”

    一众学子们都是纷纷出声,想要拜读这篇流芳百世的诗句。

    那人此时也不再卖弄关子,于是直接出声念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诗一念出来,堂下一众学子们都是纷纷瞪大了双眼,然后静默了下来。

    所有的学子们都是纷纷口中喃喃念道这四句诗,他们的心情越来越澎湃,然后到达了一个高潮!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如此!当如此!”

    “此乃我辈学子毕生追求!”

    “此四句一出,天下何人敢再写咏志诗?”

    “......”

    静默之后的学子们轰然赞扬起来,尽都是赞扬此诗的。

    甚至有学子兴奋至极,然后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壶酒满饮一口,然后畅快的说道。

    “彩!当浮一大白!”

    “哈哈哈!当真好诗句!”

    “此人虽非传统七言或五言,但仍读起来上口,足以成为绝篇!”

    学子们都是兴奋的点评起来,语气之中满是赞扬。

    “此诗句是何人所作?可是诗仙所作?”

    有人摇头,表示并非李白的诗句。

    “那可是其余大家所作?”

    依旧是摇头,众学子见到这一幕都是好奇起来。

    “可是又有诗坛新星出现?作下这篇诗句?”

    可是得到的依旧是否定的答案,这使得一众学子都是纷纷好奇起来。

    他们都是疑惑的问道:“那究竟是何人所作?”

    有人回道:“乃是安大夫所作?”

    “安大夫?这又是哪位大家?可是隐世的居士?”

    “并非是,而是东平郡王安大夫!”

    “.......”

    “什么??!!”

    听到这个回答,一众学子们都是纷纷震惊无比,怀疑自己听错了。

    “此言属实?!”

    他们都是不敢相信,安禄山如此的武夫竟然会写出这样的诗句。

    有人说道:“听闻杜公与高公曾在洛阳证明此诗句确实是安大夫所作。”

    一众学子们听到这里都是沉默了下来,因为杜甫与高适这两人在大唐的名气虽不如李白那般盛名,但是依旧是文坛大家,是受到学子们所追崇的。

    若是他们两个都认可背书了,那这首诗应当是安禄山所写的了。

    但是此时他们的心中却是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然而此时人群之中有人开口道:“不仅如此,听闻洛阳一众学子都可以佐证,此诗确实是安大夫所写。”

    “除此之外,安大夫还曾写下一句——诗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听到了这里,一众学子们心中又是纷纷讶异。

    “彩!好一个诗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等以前倒是看错了安大夫,安大夫竟有如此志向。”

    “是极,我等学子当学安大夫一般,为万世开太平!”

    “诸位,我决定若是科举不中,便北上幽州投奔安大夫,为我大唐平定异族!”

    “我愿同往!”

    “我也愿意!以前倒是听信谣言,竟然信安大夫会谋反。”

    “这定是那些奸贼所为,是为了污蔑安大夫的名声。”

    “是极!安大夫能够写出此诗,足以证明安大夫的为人。”

    “......”

    在几人言语下,一众学子们对于安禄山的风评纷纷都是变了。

    是啊!安大夫被误会了!

    能够写出如此诗句的人怎么会如同传言那般。

    不仅如此,长安的各种酒肆,茶馆之中都在流传安禄山的这一首诗句。

    ......

    此时的梨园之中。

    李隆基正在同杨贵妃玩耍,李隆基在弹奏乐曲,而杨贵妃则是在跳舞。

    到了兴起之时,李隆基甚至亲自下场与杨贵妃一同伴舞。

    足足过了良久,直到李龙就觉得累了,额头都出了汗水才停了下来。

    李隆基坐回到了椅子上,杨贵妃依偎在他的怀中,然后亲自喂他进口的荔枝。

    此刻,高力士匆匆从外面而来。

    高力士走到李隆基的身旁,然后躬身一拜道。

    “三郎,药房已经准备好了,国师说这两日便可以开始炼药了。”

    李隆基闻言很是开心,于是笑道。

    “甚好!告诉国师,他所要一切朕都允。只要他能改良不死药,朕有重赏!”

    高力士微微躬身,然后领命道。

    “是,三郎。”

    李隆基此时又问道:“今日长安可有什么趣事?”

    高力士回想了片刻,然后缓缓回道。

    “今日倒是从洛阳传来了一首诗,说是安大夫所作。”

    李隆基闻言立刻来了兴趣,然后他坐起了身子问道,

    “哦?安卿竟然会作诗?”

    就连李隆基怀中的杨贵妃此时也是同样好奇起来,她想起上次安禄山所说的那句诗——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

    想到这里,杨贵妃倒是好奇起来,她此时出声说道。

    “三郎,你忘记了,上次禄儿还曾念了一句诗呢。”

    李隆基回想一下,很快便想起来了。

    “是是,朕这竟然有些忘记了。将军,速速将安卿所写的诗句给朕看看。”

    高力士早就准备了,于是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封雪白的纸张,然后恭敬的递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李隆基接过高力士的纸张,然后缓缓的打开,与杨贵妃一同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