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寇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改制

    通报过后,周七的尸体被送到胡昱跟前,经过先前被抓获的海盗指认,确认了其身份。

    胡昱看了眼周七的尸体,转而又看了眼投诚的十几人,满意点头道:“算你们立功,每人可领五两赏银,分地时可多得两亩。”

    “谢过将军!”

    一行人跪地谢恩道。

    赏赐是其次,保住小命才是关键。

    诚然,水师筹备在即,胡昱没有清算他们的打算。

    这群人无非是纪律坏点,只要教谕思想教育跟上,也并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

    搜山还在进行,大同军带着大小头目前往各地劝降,时间一直到第二天正午,才将跑散的海盗残余收拢到了海湾小村。

    算下来,大同军负伤五人,海盗死伤两百余人,属于大胜仗。

    后续就是肃清长岛、黑山岛两地。

    有了先前的经历,两地的劝降工作十分顺利。

    顺理成章的,五百余人海盗被编入大同水师预备役,只要经过为期两月的思想工作,就能正式成为大同军一员。

    不过吧,船上军官人选肯定不能在他们之中挑选。并且,胡昱又从大同军中挑选五百人加入水师学习,与这些人混编。

    安排好各地事务,胡昱带着船队回了大同镇。

    海湾胡昱还没打算开发,现在还未站稳脚跟,只能说为时尚早。

    进城后,胡昱刚回到镇务院,虞大志匆匆赶来。

    “主公,昨天外围驻守的战士抓了一伙明廷探子。”

    胡昱笑问道:“怎么确认的?”

    王二莞尔道:“是第一营内一个叫陈老二的新兵检举的,他是上一批投诚的县衙衙役,这次前来打探之人,正是他以前的班头。”

    闻言,胡昱忍俊不禁道:“不错,可见我们的大同之政深得底层小民认可。”

    原来是昌邑知县王庆祚按捺不住寂寞,派人前来打探消息。原因自然是县衙先前派出的探子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最初还可以从商人口中得到关于大同镇的消息,可随着筑城开始,大同军封路,商人这条路也行不通,只能再次派人前来打探。

    虞大志继续汇报道:“还得来一条重要消息,听说登莱巡抚颜继祖可能要领着人来莱州境内。”

    胡昱问道:“几时的事?”

    虞大志回答道:“消息不确定,探子只是打听到些只言片语,信上说是本月上旬的事。”

    胡昱一时也弄不懂对方意图,按理来说,德州、济南等地遭受鞑子祸害后处于百废待兴,需要巡抚善后,不应该这个时候到莱州来,毕竟莱州就潍县一地乡下遭到祸乱,何况如今鞑子已经退出关外。

    胡昱心里寻思道:难道是本着自己等人来的?

    虞大志似乎也想到一块,开口提醒道:“主公,我猜想,这次颜继祖多半是要对我们大同军动手,我们治下所提出的天下大同口号是皇帝、朝廷百官、勋贵、乡绅所不能容忍的,我们还是要早做防备。”

    毋庸置疑,天下大同是掌权阶层最忌惮的玩意儿,这口号若是彻底扩散开来,其带来的威胁远不是乱民能与之做比较。

    胡昱似喃喃自语道:“难道诏安都省了吗?好歹也试一试啊!”

    虞大志讪笑道:“主公,明廷断然不会对我们使出诏安的手段,明眼人都能看清,我们大同军行事作风就是奔着推翻他们老朱家去的,明廷哪里会下诏安令。”

    虞大志一语点醒梦中人,胡昱恍然大悟道:“难怪,这县衙一帮人几个月没点动静,一直偷偷摸摸行事,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胡昱始终带着另一时空思维,总以为落草为寇,朝廷就会诏安,原来并不这样……

    想了想,胡昱吩咐道:“加派人手打探消息,我要清楚颜继祖那群人在莱州的一举一动。”

    虞大志问道:“主公,县衙那伙人怎么处理?”

    胡昱安排道:“给他们上几天的思想课,看能不能悬崖勒……”顿了顿,胡昱摆手道,“别麻烦了,直接送到军管砖窑作坊去,等我们什么时候拿下莱州,再放他们出来。”

    “得令!”虞大志兴奋抱拳道。

    作为坚定的造反派之一,这话虞大志等人爱听。他们这些人清楚,若是想要逆天改命,唯有造反这条路才能行得通。

    翌日。

    吃过早食饭,处理完公务,胡昱将大同军哨及以上军官召集到了镇务院会议。

    这次的内容是军务改制。

    大同军目前军务还是最初,没有进行过细分。

    看着到会兴致勃勃的一群人,胡昱笑问道:“想必你们都听说了吧?”

    围坐的一群人点头回应着。

    胡昱看向一旁的刘大奎道:“把文件每人发一份吧。”

    很快到会之人人手一份文件,都在聚精会神的仔细打量着上方内容,一些人遇到不认识的字,还虚心向身旁的教谕请教。

    大同军目前都有扫盲课。

    扫盲对军官极为重要,如果想要晋升,前提是必须认识多少字,这和晋升挂钩,以至于这群人夜里都格外的用功读书。

    这次军务改制也简单,并不复杂。

    首先是成立军部。

    军部归大同政务院节制,由胡昱担任第一任军部总长,管辖大同军一切事务。

    这一条简单,不用过多介绍。

    其次是大同军军级制度,普通士兵被划分为一级至四级。

    要提一提的是军级跟待遇挂钩。

    也是普通大同兵有念想,有拼劲。

    陆军部一级兵待遇为五斗麦子;二级兵的待遇为七斗麦子;三级兵的待遇为九斗麦子;四级兵待遇为一石二斗麦子。

    新兵进入新兵营为预备兵,脱离新兵营训练洗,正式入军后,就能晋升为一级兵,拿到五斗麦子月饷,后面想要拿到更好待遇或是晋升,只能拿军功来换。

    旗、队、卒、哨、旅、营六个等级待遇也进行了完善。

    旗长月饷为一石五斗麦子;队长月饷为两石麦子;卒长月饷为三石;哨总为五石;旅总为八石麦子;营总为十二石麦子。

    而军中教谕,从队一级开始,月饷与各级军官待遇相同。

    实话实说,这待遇,哪怕陆军一级兵五斗麦子,大明九镇边军底层普通士兵到手有这个数一半都要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