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寇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表率

    瓦城与大同镇一样,外部被一面土墙围着,周长不到两千米。

    不过吧,瓦城情况也例外,土墙上根本没有巡检司人马,听到大军到来的消息,巡检司巡检带着家人早跑了。

    更看不到大户招募的壮丁,更是大门洞开。

    土墙大门外,只剩下夹道欢迎的人群,其中还由城内大户带头。

    胡昱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家瓦城大户这么识时务和有胆魄。伸手不打笑脸人,作为一位上位者该有的操守他还是具备的。

    城外迎接的人惶恐不安,生怕这反贼头子如传闻那般暴虐无道,以杀人为乐。

    确实,从大同军起事,各地地主老财们就是这么宣传的,说大同军如何残暴不仁,使得底层一些泥腿子都信以为真。

    数十骑互送下,胡昱领着浩浩荡荡一行人快马至大门口,面前担惊受怕的人齐刷刷跪成一片,齐声道:“恭迎大将军。”

    胡昱看向队伍里穿着华服的中年男子,问道:“尊姓?”

    华服男子恭敬道:“大将军当面在下不敢称尊,姓郑,单名理。”

    郑理,这人自是上了胡昱的小本本上,还与大同镇有业务往来,难怪有恃无恐。

    胡昱一脸玩味的笑着问道:“你不与他们一起跑?难道是不怕我们?”

    郑理恭维道:“将军心系万民之举早已传开,我郑家虽为乡绅,可也是万民之中的一份子,郑家愿听候将军差遣。”

    这人回答倒是让胡昱感到意外,虽说他家经商,可一两千亩地也不是少数。笑问道:“你家地快两千亩吧?我们的大同政策可有听说过吧?一姓一家可不能持有这么多地。”

    郑理微微震惊,没想到面前这看似年纪不大的反贼头子连他家中底细都摸得清清楚楚。

    收敛心神,郑理连忙奉承道:“将军之仁政,小民略有耳闻。”

    胡昱又问道:“能照办?”

    “能!”郑理郑重点头说道,“若是将军看中在下家里那些天地,小民自愿奉上。”

    胡昱满意点头,再问道:“家中可有人犯下过人命官司?”

    郑理当即抱拳回答道:“小民一直约束族人,不敢否认有人仗着郑家威望欺压百姓,但小民可以保证,在我当家做主这三十年来,家中族人、仆人身上绝无人命官司。”

    胡昱笑意满意,转而对并辔而行的亲卫队队长刘大奎下令道:“让教谕队贴出安民告示,另外对郑家人客气些,后面一切照旧。”

    “得令!”刘大奎抱拳道。

    体面的结局就是允许一家保留二十亩地,钱财保留,这已经是大同军最大让步。

    这里面不乏一些人丁兴旺的,只要同意分家,同样能领到二十亩地。

    当然,族人具体的落户点大同军说了算。

    总之这一套流程,是开拔之前就下了定论。

    就如同甲浦村张家,张家孙辈里面三个成年的未被清算,分地时照样能领到一人四亩地分配(罪犯家属,不属于上述一类)。

    不过,甲浦村肯定容不下他们,需要前往大同镇治下其他地方进行落户安置。

    ……

    起初,瓦城百姓看着大同军入城皆是战战兢兢,可大同军大部正式入城后却是令行禁止,也不扰民,更是在各地维持治安,遇到百姓也笑脸迎人,这一幕幕,让城内一众居民刮目相看。

    随着教谕队入城,又在各地张贴安民告示,并大声宣读其中内容。

    得知大同政策后,城内居民大为震惊。因为瓦城消息封锁得死,他们并不清楚大同思想,只有少量人知道零星的内情,可也不敢向人宣扬大同思想。

    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地耕、人人平等、废除匠籍、奴籍、加派、徭役、辽响、重赋。

    有明一朝,收买奴隶在各地司空见惯。

    明初,为防止逼良为贱,明太祖朱元璋规定非功勋贵臣不得豢养奴仆。一品不得超过二十人,二品不得超过十二人,三品不得超过八人……

    等于说,平民百姓不得蓄奴,最有权势的读书阶层也不行,除非入朝有了官身。

    老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民间从买奴演变为认义子,管男奴叫义男,女奴叫义妇。

    甚至一些丧尽天良的玩意儿,会将买来的奴仆阉割掉。无他,家大业大防止奴仆与后院妻妾有染,于是效仿宫里皇帝将奴仆净身,以此来确保自己后院无虞。

    要论义子最多的,就是明末武将家里的家丁,里面一堆义子,说是收养来的义子,其实就是他们买来的奴仆。

    紧随其后的,是肃清活动。

    总要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道在大同治下作恶多端要付出代价。

    第一条,清理地痞无赖,以及其他大户留守的家奴。

    待遇一样,直接参与人命官司的处以绞刑,剩下的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年到二十年不等的劳动改造。

    处理完城内人渣,开始募兵。

    凡事报名加入大同军者,其家中每年满十三岁者,可额外多得两亩地。

    并且,只要加入大同军者,管他一日三餐,四季衣裳,每月还有半石麦子月饷,第一月月饷报名就与救济粮一并发放,后续每月月初在户籍地统一发放至其家中,独身者可折算银钱,待其成家后,还可领到十五亩好地(性质同上田一样),等于夫妻二人每人可领地七亩半。

    也就是说,瓦城普通人家家中年满十三岁者每人可分得四亩地,加入大同军每人可分得六亩地。

    这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

    瓦城内部一些人家早就穷得揭不开锅,大同军刚宣布,踊跃报名参加大同军者不计其数,目的只为领到那半石救命粮。

    于是,大同军在瓦城风风火火的展开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