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后的御者
繁体版

第六章 日记

    ..

    “嗯?

    又是这浪潮之声,

    那一抹蓝色,

    好似比上次一别,

    又大了少许?”

    来自虚空的低语,自然不算人类之列。

    ..

    ‘老头,

    真视可看不透吾。’

    陈十一遂而拿起水壶,转身再次来到办公桌前,将壶中热水倒入打开盖子的保温杯中,

    伴随着保温杯传出的声音由清脆转而沉闷,

    壶中的水恰巧倾尽,

    陈十一将水壶放回原地。

    接着来到桌子后的立柜前,立柜由五个横断的隔板隔开,从上到下区分为六个独立的空间,其上五层堆满了各种手稿以及一些资料,

    而最下层是由八个竖隔隔开的,九个小抽屉。

    立柜上显然没有任何标识,但陈十一显然轻车熟路地从中抽出一本黑色封皮的记事本。

    随后转而坐到桌子后的转椅,

    将记事本置于办公桌上,从桌子一角抽出一支中性笔,

    缓缓打开,并不停翻动,通过一些纸面上存在着日期,可以推测,这是一本日记。

    不多时,陈十一便翻到了空白的一页,于是他将中性笔的笔盖抽出,盖至笔尾,

    将中性笔的笔尖置于空白页面,黑色的字迹继而在纸面出现,

    ‘思考是件好事,

    既然如此,吾便沉寂一会。’

    (2050年3月29日晴夜晚无星

    困扰我的悲意如约而至,这十几年它从未缺席,我将继续用思考的方式抵御这股悲意,目前来看,我没有其它选择。

    如今,我基本可以确定,这股悲意的来源,应该是我的灵出现了部分规则化。

    自从我发现了真正世界的本貌之后,总结出三界论之后,终于解释了,为什么当初和我师傅做秘密项目时遇到的匪夷所思之处。

    因为风婴,全球打破僵局,达成共识,当时虽然所有民众对风婴信心满满,但各国科学家都已经通过计算模型,估算到这次人类大概率损失惨重,

    为此,各国签署了秘密协议,允许动用一切手段进行研究,因为我很早就在进行对各种合金的研究,很快便与华夏科学院的各位研究出阿喀琉斯之盾合金,

    之后便与我的师傅提出一个克隆计划,通过分析个人所有的物质组成,以及空间结构,在数据库保存人体蓝本,若是这人不幸去世,我们通过进行蓝本的细胞克隆,实现个体的再生。

    毕竟当时整合全球科技以后,对体格较小的个体成分扫描以及空间构造的技术是可以实现的,

    这个项目也成功通过审批,当时我们是准备先从动物实验开始,

    首先我们的科研团队计划把成分分析仪,和立体构造仪结合在了一起构造了一个蓝图室,主要是获取生物蓝本,

    而另外一侧,我们则是利用3d打印的原理,建造了一座培养基,

    将两者融合之后,克隆仪成功问世,

    这一步进行的很顺利,毕竟不需要攻坚科技,只是把已有的组装到一起。

    接下来一只可爱的兔子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我们将它放入了克隆仪,

    第一步获取蓝图很顺利,我们的电脑上有着这只兔子的所有数据,不过惊人的是,只是一只兔子的存储数据便达到了1P,

    不过在全世界支持下,这点并不是什么难题。

    我们在培养基的打印仓里,按照蓝图所示,放入碳,氢等元素,

    在多次确认无误之后,克隆开始,

    我们很惊喜!

    在培养基里,兔子的原貌再一比一还原,

    但随着过程的进行,我们的惊喜逐渐消失,

    兔子没有任何活性,甚至于它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没有活性,

    我们只是克隆了一只死去的兔子,

    不,说死并不准确,兔子的所有细胞并没有任何曾活过的证据,

    我们后又试了植物,依旧如此,我们克隆的好似只是披着动植物外壳的石头。

    不久,这个项目被迫中止。

    我当时就有种直觉,一定是差了某种物质,才会导致这种结果,

    如果我们探明了所有物质,且还原了空间结构之后,按理说一定能成功克隆,当时我无法判断差了什么,毕竟那台成分分析仪已经代表了科技的顶端,任何元素都能被检测出来。

    如今我倒是知道差了什么了,那就是规则,李达的三界论终究只是省略版,

    在三界论中,规则的本质是物质密度小过界限的物质,密度太小,质量过轻,根本无法被检测,但祂是切实存在的,

    祂参与了生命的进程,祂融入了细胞之中。

    由此所有动植物的生命来源便得以解释,不同的规则融入了不同的成分,就形成了不同的个体。

    而规则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许因为其极小的密度,极轻的质量,参考我的研究,更像是一种概念,好似程序员的编程一般,

    满足了条件a就会导致结果b,

    好比只有活着的动植物才有死亡的概念,而石头等金属,因为不满足活着这一条件,所以也就没有死了这一状态。

    因此,所有的规则以人类的认知来说,大致是一段具备着由a到b的概念。

    在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爱因斯坦的观点,物质不能被加速到光速,但他自身所写的相对论中,物质被加速到光速,甚至于超光速并不违背,

    即使是在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顶点的风婴之前,也从未发现过达到光速的粒子,于此时我在思考,被加速到光速之后,物质应该已经发生了质变,或许这时的物质应该叫做规则,。

    参考于越小的粒子被加速的上限会越加拔高,而越小的粒子,质量也会越小,体积的本质是其内在粒子的活动范围,

    那么如果单纯以物理学的角度思考,当密度越来越小,若想满足体积越来越大,那么其内的粒子运动应该越来越快,

    亦或者说,正是祂们所持有粒子能达到的几倍光速,几百倍光速,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无限速度,才导致祂们能近乎在同一个时刻影响着宇宙万物。

    因此,本宇宙能超越界限的两种方式,呼之欲出,

    其一是达到黑洞密度,

    其二则是达到光速。

    而这,也是光无处不在的原因,只要在地球任何地方,满足光所具备的条件,那么光自然会产生,因为光早已把我们笼罩。

    之所以黑洞才无法散发出光,大概是来到‘湖’外已经失去了能产生光的条件。

    曾经的我思考至此,

    另外一个疑问浮出水面,人和其它动物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

    人能轻轻松松在脑海中构造几十上百种概念,甚至能从意识层面认知世界上的一切规则,

    而动物却不能,只是靠着纯粹的本能行动。

    如果尝试着把人类的思绪提纯,便能得到概念式的规则,只是人脑海中的这种概念无法作用于世。

    联想到这,我的思绪犹如闸阀一般,一下子打开。

    或许,规则的雏形,便是人类的思绪,

    而其它动植物,是被已经成为概念的规则笼罩,产生的衍生物,产生其的规则便已经定型。

    但人类却是单独的规则雏形所融合,因为其自身的规则便有着各种可能,所以具体表现的人才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但又因为受世界上无数种规则桎梏,人只能是人。

    于是,我将这种规则雏形命名为灵,而把小过本宇宙界度的规则所处之地命名为灵界。

    但究竟为什么其它动物只是规则的衍生物,而人却是灵的产物,其中或许有某条规则发挥着作用。

    有时候我会想,

    或许最初的人们真的能成为仙神,

    毕竟以我的研究来说,存在着这个可能:只要将自己的念头提纯,形成单一的概念,应该真的能作用于外界,这还真有点像小说中的修仙,并且在那最开始,世间的规则并不多。

    那如果那股悲意真的被提纯了,那么我是不是也算拥有了自身的规则??

    不过我曾经试过冥想,但毫无作用,就像面前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但是我没有筷子。

    一直以来,我只是不断被其影响罢了,而且,我好像变得更健忘了,会随机性地忘掉一些事。

    怎么会这样子呢?)

    ‘思考是神灵给予人的礼物,

    陈十一,好好利用这一点。’

    陈十一感受到脑海之中的情绪已经偃旗息鼓,或许,其实在刚刚书写时,那种感觉便已经消失,

    于是他结束了日记的书写,把位于笔尾的笔盖拔起,置于笔头盖好后,将其放入桌子一角的笔框之中。

    接着合上笔记本,起身将其放回立柜一角,随后转身,眼神不由地从办公桌一旁的窗外扫去,

    依旧是那没有群星的黑色天幕,而窗户下沿则是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灯光。

    看着看着,陈十一没由得打了一个哈欠,

    不由自嘲道,

    “但人只是人,就像我无法打败睡眠,

    而您,即使真的能劈开地球,但最后也不过孤身在一所宾馆里死去。”

    笑着摆了摆头,白炽灯也无法掩饰掉他眼中偶尔闪过的失落。

    接着陈十一关闭了灯光,离开了工作室。

    客厅的灯光此时仍未打开,所幸巨大的落地窗上反射的光线,足以支持人类的夜视功能。

    陈十一来到先前的沙发上躺好,并没有打开一旁的手机。

    不久后响起的鼾声,说明他真的累了,需要休息。

    光线透过落地窗,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后映射出光影。

    于某一刻,落地窗后仿佛要凝结出一道负手而立的背影,不过缺少某些条件,光的规则并不成立。

    ‘星光殷殷,

    其灿如言,

    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

    当然,声音的条件同样没有成立,因为不存在振动,

    但祂仿佛能看到陈十一触及不到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