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怎么成辽王了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上好的珍藏

    “给将士们讲四书五经大道理,动员不了。他们在玩,体验乐趣而已,而不是费力的操练。”

    许松补充了一句。

    赵桓思索片刻,轻轻点头,算是认可了。

    “郎君若有兴趣,不妨组队玩玩。”

    高衙内舔着一张脸凑来。

    以他的纨绔脑袋,还以为高俅请太子来是有意巴结。

    事实上没错,然而高俅要把表面上功夫做够,对赵桓毫无巴结之意,最好争执不断。

    这其中的弯弯道道,高衙内无法领会。

    “此玩物,寻常时候锻炼身体倒是可行,我学会了,可以推荐给官家。”

    赵桓已然领会到了高俅的意图,有趣的玩物献给父亲是尽孝,可得一份功劳。

    组队加入了一些军都指挥使、副使,高衙内、高柄、王瑾等人一队。

    赵桓、许松、高俅等人在另一队。

    初学的赵桓谈不上技巧,不过对面的高衙内、高柄、王瑾也都稀松寻常。

    许松遵从野球场规则,不会踢的放到前面当搅屎棍,自己坐镇后腰。

    赵桓头一次踢就很卖力,在场上不用鞭策,蹬起双腿去抢对方后卫的球。

    许松从中场频频传球到前面。

    赵桓袍服飘飘,努力冲刺期望获得好机会。可惜机会给了他三次,一次被对方后卫破坏,一次射门踢疵了,一次被守门员没收。

    他还咧嘴欢笑,从来没享受到这种奔跑冲锋的快感。

    他悟了,总算知道为何将士们都成了疯狗。

    现在他在场上也好比一条疯狗。

    许松作为场上教练,提倡疯狗战术,前场压迫是必须的。

    赵桓只踢了半场,就累瘫在场边,双腿颤抖,再也上不去了。

    许松并没有结交赵桓的样子,保持四五丈的距离,在场边喝水。

    高俅和高柄也没有巴结,只谈论踢法。

    倒是高衙内,坐在赵桓身边,仿佛与太子说上话是莫大的荣耀,获得几句赵桓的回应,他炫耀的扬起下巴看向许松这边。

    那得意的眼神仿佛在说,看他和太子相谈甚欢,多有本事啊。

    但是很快赵桓就烦了,高衙内的谈话没有营养,全是车轱辘废话。

    休息之后,赵桓非但不觉得累,反而精神抖擞的凑到许松身边,问一些球场上各个位置的踢法和职责。

    许松详细的讲述中锋、边锋、后腰、左右边卫、中卫在攻防中该做些什么,再涉及到阵型、站位和跑位,变化万千。

    赵桓仅仅听着,已感觉扑朔迷离,感叹道:“小小蹴鞠,却蕴含如此之多的窍门。”

    他直勾勾的看着许松。

    此人统御球场,俨然场上统帅,若七窍玲珑心思用到兵事上岂非一个人才?

    赵桓不动声色的把话题引到兵事上,谈起了练兵:“将士们体力练好了,接着该做什么?”

    “锻炼力量,但先以锻炼体能踢好球的名义练。”许松演示了弓步跳、障碍跳、障碍带球、鸭子步、滑冰式跳跃、冲刺箭步跳。

    再有石头弯举,许松最后放到臂力锻炼上,操起木头石块制作的简易杠铃、哑铃。

    赵桓试着举起杠铃,开始不觉得累,锻炼一会儿满头大汗。

    他放下杠铃,哈哈大笑:“男人该多练力量,方有雄风啊!”

    许松双手抱膝道:“我有志于兵事,但不知看怎样的兵书,郎君可否借我一两本兵事书?”

    赵桓坐上马扎,道:“好,下次过来踢球,我带上武经总要,还有武经七书,包含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许松只把他当球友了,指着场边的一只蹴鞠道:“蹴鞠大小轻重不大适应新式足球踢法,另外球鞋也是,我想请郎君改进皮球和球鞋。”

    改好了,便是太子的一项功劳。

    这种小功劳,许松不需要。

    赵桓满口答应,毕竟皮球和球鞋改好了,有益于踢球,能更好的锻炼将士们。

    他若有所思的看了眼许松,只觉平静的目光和安定的面容蕴藏了深沉的心思。

    第二日赵桓果然来了,带了兵书。

    接连三日,他每日都来踢球。

    许松很给面子,每次都上场组队带着踢。

    这天趁着高俅不在,下场后,许松将高衙内拉到一边,故意扬起拳头挑衅:“最近有没有去找张贞娘的麻烦啊?我警告你,再敢去惹,我打得你满地找牙。

    现在我是太子面前的红人,你义父都不敢轻易得罪,你收敛点。

    想整我,起码你有能耐受到太子的喜欢。”

    最后一句貌似张狂,实则提醒高衙内,该想法子结交太子。

    “哼,我没去招惹,可不是怕了你。”

    高衙内火冒三丈。

    先前得知张贞娘“私通”,兴趣大减,最近心里缓了过来,想到那娇娆身子,馋虫又起。

    但是高俅打过招呼,不要为了张贞娘和“王庆”交恶,若起冲突可不帮着。

    高衙内暂且按捺住仇恨,却没想到“王庆”近来和太子勾肩搭背的变得嚣张起来,连他都敢警告。

    他憋着满腔的怒火,回去殿帅府找到富安,诉说着心中的委屈,讲了“王庆”受太子青睐居然在他面前张牙舞爪。

    富安出谋划策:“太子定然希望受到官家的喜爱,你送太子珍藏。价值万金的珍藏可不是王庆给得起的,你就能盖过那王庆的风头了。”

    “太子不收怎么办?”高衙内问。

    “加钱,贵重到太子无法拒绝。”富安眯起鼠眼:“你找太尉要上好的珍藏,告诉太子,此物官家定然喜欢。”

    高衙内眼睛一亮。

    等到高俅回府,他施展软磨硬泡的功夫,硬是央求着。

    “你要珍藏做什么?”高俅拉下脸:“不学无术,珍藏给你纯属浪费。”

    高衙内不敢说送给太子。

    高俅打了招呼,不可结交太子。

    “我想,想临摹练字,给我一幅名家字帖吧。”高衙内眼巴巴的。

    “照我的字临摹即可。”高俅只拿了他自己的一张字帖。

    高衙内心中暗恨,义子终究是义子,高俅表面的宠溺都是假惺惺,好的珍藏舍不得给。

    高俅收藏丰厚,若是高柄来要,必能得到名家字帖。

    心里生怨,他便没了节操,当晚趁着高俅晚宴,偷偷溜进书房,将高俅视为珍宝的雕花沉香木盒取走。

    高衙内清楚的记得,这可是高俅打算年底敬献给官家的名藏。

    王羲之的唐摹本上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