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风袭袭
繁体版

一百五十九 实惠

    原本冯梓琳并不想管谁来建设扩建敬老院这事,但是县里要求一把手负责,必须把这件事抓到底,不能出现偷工减料的事情;这就让冯梓琳不得不亲自过问这件事了。

    不过冯梓琳却不熟悉建筑商,所以她就想到了顾全,因为顾全这边也有工程建设,她想让顾全帮她介绍一个,于是在顾全来镇里审批工厂手续时,她就把顾全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我这边已经签了建筑公司,他们是市里的一家不算大的企业,不过老板是我舅舅的学生,经舅舅介绍熟悉的。”顾全说了自己的情况。

    “资质健全吗?实力是不是可以?”冯梓琳问道。

    “资质齐全,实力也不错,他们主要是承建企业厂房和市政一些工程的,要不是舅舅引荐,人家根本不愿来我们这个地方搞建设,市里面的工程就够他们做了。”

    “那为啥他们不做大呢?干嘛要维持小规模?”

    “舅舅说,这个企业的老总,是个很认真的人,做事宁缺毋滥,所以所做的工程都敢较真,不怕质量调查;所以我也是因为这个才和他们签约的。”顾全解释道。

    “呵呵……,你是不是在替他们宣传啊?嗯,那你约一下这位老总,我想把敬老院的项目也交给他。”冯梓琳开了句玩笑后说道。

    “行吧,我试试,也不知道闫总愿不愿意接这个事。”因为是冯梓琳发的话,顾全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但是否能约来市琼宇建筑公司老总闫志彬,他真的心里没底,自己的工厂建设还是靠舅舅的脸面才让人家答应的呢。

    不过顾全刚离开冯梓琳办公室没多久,还没想出好的语言去和闫志彬说这事呢,冯梓琳的电话又追了过来。

    “你和那位闫总说了吗?”

    “还没呢?你不会这么着急吧?”顾全诧异道。

    “还好,没说就先不要说了,我这边有了新变化,承建商可能已经另有人选了。”冯梓琳解释道。

    “哦,那好吧,我就不找闫总了。”顾全暗自舒了口气,轻松不少。

    “唉,我倒是想让你帮着找闫总呢,那样我可以放心质量问题了;可是张书记却非得介绍一个承建商,我也不好意思驳了她的面子,就答应了。”冯梓琳进一步介绍说,原来是张清芳介绍人来了。

    “张书记介绍的,也应该是准成的人,质量也不会差。”顾全觉得副书记张清芳人还算不错,所以说道。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答应。”

    这件事顾全只当做是一个小插曲,没怎么放在心上,但是等后来见到那位承包商之后,他却很是替冯梓琳担心了。

    这是后话,之后再说。

    转眼间回到了四月中旬,燃料加工厂已经停产了,顾全那五十几名工人也转战到了堆肥场,继续有偿工作,这让大家从心里感激顾全,因为他们知道顾全这个项目那完全是在赔钱尝试,也是为他们的就业着想,所以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大家对顾全那是感恩戴德啊。

    其实顾全也可以把这些工人安置到秸秆板材厂的,不过他觉得这样并不理想,因为秸秆板材厂是常年生产的,等到秋末时节,秸秆燃料加工厂再生产时,这些工人还要过到这边,那不就影响板材厂的生产了吗?

    所以他就让这批工人直接转移到了堆肥场;另外,这些工人也都是本村的农户,让他们参与堆肥的生产,也可以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堆肥的好处,未来他们就是五十几个亲历的宣传员。

    顾全也和这些工人说清楚了,让他们报名来试验堆肥效果,而且是免费试验,他无偿提供腐熟好的堆肥,给自家的工人去试验,把堆肥使用到他们的田地里,以验证堆肥改良土壤的效果。

    工人们当然也信得过顾全,知道他不会害他们,也都纷纷报名准备试验,他们每个人家可都是有很多田地的,并且也是需要改良土壤结构的,只不过之前没有合适的肥料使用,现在顾全提供堆肥了,他们当然乐的既试验又白用了。

    至于板材厂和美食作坊需要的工人,顾全也决定另外招募;不过招募的选择还是以本村为主,毕竟本村人相对熟悉,知道品行,好管理。

    但是他也知道,本村合格进厂的工人一定不多,因为很多人去打工了,村里还是以老弱病残为主,因此扩大招聘范围势在必行。

    另外,今年茂林村还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顾全在开办工厂,其他人也没闲着,好几家工厂也都在建设中呢,他们也需要工人啊,所以一时间茂林村还出现了‘用人荒’了,顾全招募工人还出现了无人报名的场面。

    不过他并不着急,因为现在距离正式投产还有时间;另外他也有把握招聘来工人,因为他的薪资和口碑都是茂林村最好的;况且还有其他村的朋友帮着他在招人呢。

    秸秆板材厂经过核算,先期投产大约需要一百多工人才能正常运营,顾全必然是要扩大招工范围的,王海军和洪玲都是他的帮手,创业村和幸福村也距离茂林村没多远,这俩村的工人要是来这里工作,也不算是远程奔袭,远点的幸福村到茂林村、骑电动车也就是十来分钟的事。

    洪玲还很是感谢顾全呢,让她们幸福村的人在附近打工赚钱,村里人对洪玲也是感激不尽呢。

    不过让顾全感到失望的是,今年茂林村年轻力壮的人依旧没几个留在村里的,因为大家还是觉得村里没啥发展,即便都知道村里几个人在办厂,但是青壮年、在外面混得还行的人没谁愿意留在村里打工,他们还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广阔。

    这个现象其实顾全也能理解,毕竟村里的企业规模小、可靠性差,万一那天经营不善就完蛋了,这就耽误打工者的‘钱途’了啊。

    说白了,就是大家还是对村办企业没信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大众心态;也是农村现在的实际情况、村情。

    作为在村里办企业的老板,顾全深知这种村情的实际意义:那就是没有实打实的实惠,是不能扭转村民人心向外、人心不安的现实的,想要村子发展,没人不行;想让村民都回来共创美好家园,那要是没有实实在在的实惠给他们,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