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戏剧年华
繁体版

第315章 文化界最大的工程

    此时的陈佩斯已是家喻户晓的笑星,他是怎么跟傅艺伟认识的,江浔还真能猜出个大概齐,大约就是傅艺伟跟朱时茂相熟,朱时茂又把陈佩斯介绍给她……

    在文艺圈,这就叫人脉!

    “不用等老茂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来,我们先吃,”菜上来了,陈佩斯夹起一块宫保鸡丁,就调侃着“怎么着,您上海人还吃得惯这山东味吗?”

    北平城的粤菜馆在这一年仍然流行,江浔总感觉是北平人吃惯了山东味儿,油大盐大,刚开始吃鲜味的粤菜的时候,嘿嘿,很大程度上也是装逼,不一定觉得它真好吃吧。

    “山东人演出上海味,那是人家戏好,怎么着,给我弟一角色吧?”傅艺伟夹了一块九转大肠放到陈佩斯面前的盘子里。

    这是一道山东名菜,洗干净的猪大肠经过油炸,然后加入多种调味品进行小火慢炖,出锅后的九转大肠晶莹剔透,色泽鲜艳,夹起一块放到嘴里慢慢咀嚼,口感酸甜微辣很是开胃。

    “人家正火,能看得上我这小打小闹?”陈佩斯把九转大肠放进嘴里,江浔就笑了,这人怎么吃什么都跟吃馄饨似的。

    江浔笑着就举起酒杯,陈佩斯飞过一个眼神,那意思,所有意思都在酒里了,两人吱溜就是一口。

    得,这菜地道,吃山东菜就得配白酒,不然不出那个味儿。

    嗯,江浔想了一下,这个时候他还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系列电影吧,这部叫什么,爷俩开歌厅?

    “我看行,化上妆,我看可以演大款。”正说着,朱时茂进来,人高马大,仪表堂堂,浓眉大眼,不用看就是山东人。

    “茂哥……”上次的太监秘史虽然不成,可是江浔还是打心眼里感谢朱时茂的。

    “浔子这些日子火了,佩斯,你别不知足,你是跟着人家浔子沾光……”朱时茂脱下西装,露出里面的太空棉衬衫。

    西服自从改革开放便开始流行,穿西服既然追求那洋劲儿,当然得配衬衫。

    大冬天穿着一件薄衬衫能把人冻成冰棍,于是太空棉衬衫很好的解决了冬季保暖的问题。

    江浔就这样瞅着朱时茂,两层人造棉夹上一层铝箔一样的金属,这是衣服还是锅炉啊,人穿着能舒服吗?

    “你别看我,我看啊,渴望一定是本年度最火的电视剧。”朱时茂一口菜没吃就端起了白酒。

    今年有几部剧不错,青春剧十六岁的花季流行,陈道明版《围城》这一年播出,哦,还有一部美国译制剧成长的烦恼,可惜呀可惜,说起这一年的剧,它们都得给《渴望》让路。

    《渴望》那可真是全城老百姓上班时候聊天的话题,就没见过一个女性不是哭着看的。

    王沪生也让人恨得牙痒痒,一般的导演可真不敢请他,现在的电影拍摄已经考虑成本了,别再请了他,观众都不到影院来,一个拷贝也卖不出去,那不赔到家了吗?

    “没事,我啊,我理解,当年在解放区,我爸爸演白毛女里那黄世仁,不是也差点挨枪子吗,您这跟我爸爸当年还差着点意思……”陈佩斯悠然就说起了自家老爷子。

    听他把自己跟老爷子比,江浔慌忙摆手,得,自己哪能跟老艺术家相比?

    “没什么不能的,老爷子说了,丑角都这样,不招人待见。”陈佩斯一瞪眼睛。

    丑角?

    江浔瞬间郁闷,他看傅艺伟,傅艺伟也笑,得,演过高翔演过伯邑考的人,成了丑角了?

    对,前天王靖雯还说他是女干角呢。

    江浔郁闷,三人喝的是山东的景芝,一人一瓶,手把一,最一人都有点多。

    从饭店出来,旁边是一处小学,门口有几个小摊,江浔醉着上前,掏出几块钱来。

    “这什么东西?”陈佩斯醉眼朦胧中就看到江浔手里的东西,乐了,“出来买这个,您多大啊?”

    两包萝卜丝,几块关东糖球也就是“糖瓜儿”,还有十几袋酸梅粉,咬破袋子就可以直接吸进嘴里那种……

    “别管多大,您吃不吃吧,这玩艺解酒真好用。”江浔打开袋子,就把酸梅粉吸进嘴里。

    陈佩斯也撕开一袋,直接倒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味道,一下把酒意给压制下去,“得,浔子,冲着这酸梅粉,我这电影必定给您留一角色,我不怕你是王沪生……”

    去你的,谁是王沪生,江浔抬脚直接踹在了二子屁股上,陈佩斯脚下一滑,直接跌坐在地上……

    爷什么时候还缺过角色了?

    “得,你不知道这里面的厉害,”陈佩斯踉跄站起来,“您且熬吧……再给我两袋,这东西真好吃……”

    嘿,傅艺伟乐了,三个大男人,都是影视圈里有点名姓的人物,这当街吃起酸梅粉来了。

    ……

    十一月十六日,大雪。

    被王枫台长誉为北平亚运会后文化界最大的工程——三国演义,剧组开始进入第二批演员录像,并试戏。

    这是这个最大的文化工程的第二次大的现场试戏,这几天,琉璃井的建材部招待所,文化部第一、第二、第三招待所,轻工业部招待所,农业部招待所,东四旅馆……都住满了前来试戏的演员,这样的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遴选,在国内影视史上,实属罕见。

    几百位来自京城,武汉,沈阳,长春,上海,杭州……等地的演员,今天一大早,就赶往北电音像出版社。

    北电音像出版社里,到处是央视的工作人员,一大清早,副台长戴临风,总制片任大惠,总导演王扶林就现身出版社,六大编剧朱晓平,杜家福,刘树生,叶式生,李一波和周锴,蔡晓晴,沈好放,张中一、孙光明,张绍林五大导演也齐聚一堂。

    他们的任务很重,这几天,要在几百位演员当中挑选出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赵云,司马懿,吕布等角色,还要再确定第二批侯选演员。

    不管外面的天寒地冻,出版社大会议室里,大家却都是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角色已经经过十几轮的选角,最多的关羽一角,已经进行到了三十五轮。

    今天,大家都盼望着能定下一个两个来,也不冤枉选角的同志这小半年来的辛苦。

    “李主任,今天天够冷的,雪下得太大,您可不能再骑自行车……”

    “老刘,今天你可得给掌掌眼,这几个角色,都是七大主演……”

    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三国的学者和表演艺术家,还有导演组的其他同志,人数比前些日子足足多了两倍,足见全剧组对这次试戏的重视。

    王扶林总导演一进入大会议室,就跟大家热情地打着招呼。

    李希凡,是xx大报文艺部主任,也是有名的红学家,两人在红楼梦剧组时就已经很熟了。

    刘厚生,也是文艺界和戏剧界的名人,与王扶林寒暄后,他就仔细地看着手里的名单。

    “哦,你们把王沪生给招来了?”一句话,立时让大家停止了各自的谈话,注意力一下都转移到刘厚生身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