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之完美人生
繁体版

第七章:开窍了

    早读才刚刚发的誓,还没坚持到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方谦的眼皮就支撑不住了,上下来回的打架。

    也不能全怪方谦,语文老师讲的内容实在是让他提不起兴趣,课堂内容是对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就算没有注解,方谦光靠理解也能说出大致内容,然后就是生僻字练习,这样的课堂内容对于一个高考语文考了120分的方谦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

    语文老师见方谦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敲了敲黑板说:“方谦,你来说一下刚刚讲的忆江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随着方谦缓缓起身,周围的同学纷纷看了过来,他知道,这些同学是准备看自己的笑话。

    方谦煞有其事的端起书本,想了想后开口说:“作者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两年后,又担任苏州刺史,作者青年时期,曾游历江南,旅居苏杭,所以白居易对江南非常了解,故此江南一地在作者心中有着较深的印象,当年他回到洛阳后十几年间,共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作者对江南的盛景的喜爱,所以作者用此诗表达了对江南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随着方谦话音落下,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左右同学看方谦的眼神中竟然多了一股敬畏,而这股敬畏源一个大学生对一个小学生的降维打击。

    “说的非常好,坐下吧。”

    方谦十分嘚瑟的挑了挑眉,即便是当着一众小学生发言,他的心里也难免有些紧张,但很快心中的紧张就被兴奋代替,原来当学霸的感觉可以这么爽。

    下课后方谦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和同伴们到外面疯玩,而是趴在桌子上开始补觉,后两节是数学课,他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听讲。

    刚刚上完语文课的刘老师急匆匆的回到了办公室,翻开堆在办公桌上的资料,找到了关于白居易的资料,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820年冬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看到这一段刘老师喃喃自语:“原来白居易还真的担任过苏州刺史。”

    刘老师缓缓合上资料,脑海里浮现起方谦回答的内容,仿佛这个孩子对白居易的了解比自己还多。

    “同学们来看这道题,在三角形中已知角A=42度,角B等于68度,那么角C等于……”班主任题还没念完,就听见下面有人喊:“70度。”

    正当班主任想看看是哪个得意弟子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算出的答案时,却发现班级中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被方谦吸引了过去。

    “你算出来的?”

    方谦默默点头。

    班主任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看都没看方谦一眼:“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一百八十度,180减42再减68等于70,所以角C等于70度。”

    班主任把书本反倒后一页,发现上面只写着70度的答案,却没有解析过程,这样看来倒不是方谦提前看到了答案。

    “好,坐下吧,下次回答问题要举手。”

    “哦。”

    “好,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以下一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4度,那么他的底角是多少度,大家算一算。”

    当所有同学刚准备拿出演算本,方谦却在班主任回身的一瞬间就把手举了起来。

    班主任迅速走到方谦旁边,看着一片空白的演算本:“你又算出来了?”

    “嗯。”方谦说:“底角是73度。”

    “你怎么算出来的。”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顶角是34度,180减34再除以2,就是两个底角的度数。”

    “你口算出来的?”班主任满眼诧异。

    方谦想了想心说:“也不是很难吧。”

    “老师我算出来了。”这时班级排名第一的张若雪举起了手。

    “好,张若雪。”

    “两个底角是73度。”

    听到张若雪的答案后,班主任却用异样的目光看向方谦,同样的一道题,方谦竟然比班级学习最好的张若雪快出了近两分钟,而且他还没有验算,仅凭口算就说出了答案,班主任不禁怀疑,难不成一场高烧让方谦开窍了?

    “很好,坐下吧。”

    接下来的课堂简直就成了方谦一个人的表演秀,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般都是班主任先把题读一遍,然后在让同学们跟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进行,可现在每次班主任读完题的一瞬间,方谦就早早已经把手举了起来,他不光能准确地说出答案,还顺便带着解题思路,这让教了近十年书的班主任不禁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以后上课都不需要自己张口,方谦就能代替自己把课讲完。

    中午放学班主任破天荒的把方谦送到了校门口,看到方谦的母亲后,这位冷冰冰的班主任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竟主动的和李念华打起了招呼。

    “方谦妈妈你好。”

    “你好张老师,方谦他……?”李念华拉着儿子,心里直打鼓,心想难不成儿子在学校又惹事了?

    “方谦妈妈你别紧张,我想问一下,你最近有没有给方谦报过补习班?”

    “补习班?”李念华摇摇头:“没有,您也知道他父亲跑大车长期不在家,我单位又忙,平时都是他爷爷奶奶看,所以也没报过什么补习班,是不是方谦成绩又下滑了?”

    “哦,那倒没有,方谦的成绩到是挺稳定的。”班主任说:“今天上午方谦在学校表现的很好,我讲的题他都能迅速地消化,所以我想问问是不是因为他课外补习的原因。”

    “是嘛。”李念华听到班主任表扬自己的儿子激动地差点落泪,四年了,整整四年,每次家长会她都是容光满面的参加灰头土脸的离开,这还是头一次听见老师夸奖自己的儿子。

    “方谦的脑袋很灵光,他的语文老师也说,这孩子知识储备量非常丰富,他甚至能说出白居易的生平大概,这可不是同龄孩子能比的。”

    “他平时倒是爱看一些课外书。”李念华笑着说。

    “今天方谦的表现实在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看来这孩子开窍了,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班主任毫不吝啬的夸奖反倒让方谦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是嘛。”李念华宠爱的摸着儿子的小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