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万历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与会者

    隆庆元年三月十八日。

    在这个说不定会载入将来的商业史中的日子,文人墨客,南北富商们,纷纷朝着隆兴记而去。

    在竞拍会开始的几天前,也就是三月十二日,隆兴记门口木架上的文字已经变了。

    上面写着,三月十八日的竞拍会须以票入场,门票于三月十三日申时准时出售。

    而这票分三等,三等位三十名,可携带一人入场,价格十两;二等位十五名,可携带两人人入场,价格二十两;一等位八名,可携带五人入场,价格五十两。

    门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十两银子可供普通的一家五口在京城两年的生活开销,二十两可以在京城知名酒楼里布置一桌上等席面。

    而五十两,可以买一匹上好的草原骏马。

    对普通人来说,这价格昂贵,但几乎不到一个时辰,门票就销售殆尽。

    其实如果不是买票的人一直问东问西,可能都要不了一个时辰。

    甚至还有许多人在隆兴记门口转悠,想要高价买票。

    随门票一起递给与会者的是可遮嘴巴以上部分的面具,如此一来,与会者就不必担心会走漏身份。

    也不用担心与之竞拍的人的权贵身份,可以尽情的参与竞拍了。

    就像后世一样,举办方会留一些门票作为赠品送人,隆兴记也不例外。

    朱翊釴留了三个一等位的门票,一个自用,一张经由朱载坖的手赠给了高拱,最后一张他在上课的时候赠给了张居正。

    不管十八日这天,他们有没有空来,作为皇帝和太子的师长,朱翊釴都有这个义务将门票送出。

    把日子定在十八号这天,自然不是因为十八这个数字好听,而是他估算了自己不用上课且无事的时间正好是十八号。

    王世贞和王世懋兄弟让家仆早早的在隆兴记门口排队,好不容易才买到一张三等门票。

    他们兄弟二人,都穿着素袍头戴四方巾,在下马车之前就戴好了面具。

    等排队检票入场之后,王世贞发现,有人戴面具,也有人没有戴,而隆兴记的人似乎并未强制所有人都要戴面具。

    王世贞和弟弟对视一眼,决定还是继续戴面具。

    此时大明的风气还是比较封闭的,不像后世,类似这种竞拍会许多富豪都是带小蜜来参加。

    隆兴记的这次竞拍会,与会的人,要么带着自家后辈,要么就是和好友或者兄弟前来,似乎无人携带家眷。

    离竞拍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入场的与会者没有坐在座位上,而是四处游走,与人交谈。

    说起来,能参与这次竞拍会的人,非富即贵,有些人甚至是难得一见的。

    “敬美,我们分开逛逛吧。”

    王世贞看了看周围,对他的弟弟王世懋说道。

    王世懋听了点头,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两兄弟分开,各自多见些人,也容易增加见到高官的机会。

    没错,王氏兄弟参加这次竞拍会,买古玩字画不是主要目的,接触达官贵人才是主要的。

    “爹,这隆兴记背后的东家是高人啊。”

    一位戴着面具的青年男子对着他身旁身材矮胖的老人说道。

    矮胖老人没说话,而是在楼内打量起来。

    楼有两层,之前老人和儿子进来逛时,二楼是没法上去的。

    而今日二楼楼梯口依旧有隆兴记的小厮把守,似乎是要凭票上楼。

    一楼大厅里摆满了座椅,后面三排是两个座椅连在一起,座椅中间放了个茶几,茶几之上摆了两盘瓜果和两盏茶杯。

    这样的两个座位一列,共有十列。

    在这三排之前,又有三排,是三个座椅加一个长方形桌子。这样的布置一排五列。

    显然后面三排是三等位,前面三排是二等位。

    每个位置的方桌或茶几上都摆了个数字编号,显然是让手持门票的与会者按票上的数字对号入座。

    矮胖老人又抬头看向二楼的方向,那是一排房间,房间的窗户和门都紧闭着。

    时不时有戴着面具的一群六个人进入房间,却无人从里面出来,每个房间中的与会者,也不彼此串门。

    “商儿,钱带够了么?”

    矮胖老人将打量的视线收回,问儿子道。

    “爹,儿子按照您的吩咐已经把所有的银票都带过来了。”

    唤作商儿的年轻人,点头小声说道。

    按照隆兴记随票赠送的一个小册子里的记载,竞拍会结束之后,当场以银票或者现银交易。

    至于有没有人敢没钱还竞拍高价不知道,反正到时候没钱付账,那就要看楼外围了一圈的锦衣卫们答应不答应了。

    “好,到时候拼命花钱就是。”

    矮胖老人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爹,咱们可是把身家都带来了,咱们一定能拿第一!”

    唤作商儿的年轻人压低声音,小声说道。

    矮胖老人在这短短的扫视之中,已经发现几名与会者的身份。

    嘉兴的项元汴、无锡的安国、华夏。

    这三人都是家财百万贯,且是古董字画的狂热收藏家,为了想要的东西向来舍得一掷万金。

    隆兴记要竞拍古董字画的消息传出来不过月余,这些江南的巨商居然都参加了,还真是消息灵敏、手眼通天呐。

    不过这些人也都坐在一楼,可以想象,坐在二楼包厢里的人,必定是朝中权贵。

    那隆兴记的幕后东家说不定也在这上面。

    这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差别,就像是天与地的差别,可以相望,却极难跨越。

    “老高,我和你说啊,最近那很火的隆兴记背后的是宫里为陛下掌内府的李大珰。

    我还听说陛下对这次竞拍会也很重视,甚至许诺,在竞拍会中出钱第一的人,将赐予御宝“积善之家“四字。

    啧啧,谁家得到陛下的墨宝可以说得上是的得了一张护身符,一辈子无虞了。”

    矮胖老人想起前几天在万通赌坊和他玩牌九的小公爷所说的话,心里的想法愈发坚决。

    花了几千两才好不容易看到的一条生路,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

    在这楼内如王氏兄弟、高氏父子这般想要借这竞拍会达成自己目的的人还有许多。

    有些人是为了救己,如王氏兄弟、高氏父子。

    有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如项元汴、安国、华夏。

    有些人是为了掩人耳目与人交往。

    有些人仅仅只是为了看热闹。

    如此多人聚集在一起,竞拍会马上就要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