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头陀
繁体版

第五十七章 见繁华

    李鄂谈及相国寺的猪肉不好吃,曹正倒是知道原因,他操刀鬼的名号,就是在京师杀猪巷闯出来的,屠夫也是曹家祖传的行当。

    “二郎,京师所进川猪多为公猪,母猪毕竟要下崽的。

    这一路跋涉千里,公猪的一身骚气也憋进了肉里。

    好好以精料喂养一段,骚气就几不可闻了。

    若是有会劁猪匠,在仔猪幼时去势,那这猪肉就松软可口了。

    只是劁猪这样的营生,非是常人可为。

    京中一些大户庄园,有此养猪之术,但也多不外传……”

    曹正说的道理,在李鄂看来,只是育肥的道理。

    正经说来,猪肉的骚气难掩,主要还是做法不对。

    后世出世,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烹饪得法,俱是美味。

    牛羊肉的膻气,猪肉的骚气,未尝不是食材本味。

    因为动物保护的原因,李鄂虽说没有吃过正经的野猪肉,但正经十几岁的老母猪肉,他还是吃过的。

    如酱牛肉一般酱制一下,老母猪肉虽说粗糙,但下口还是没有问题的,作为酒肴,还多了牛肉不曾有的坚韧。

    在李鄂看来,食材好吃与否,不在是否去势,而在做法跟香料上。

    虽说武二爷的经验告诉他,现在还没有辣椒这种调味品,但豆豉、粗盐、葱姜蒜也够用了。

    如果曹正能买齐他刚刚说的调料,些许腥臊之气,或许还是吃口的一种呢!

    比如那猪大肠,没了脏器味,也就失了灵魂。

    曹正不知李鄂是什么章程,也只能记住一种药材名称,拢了拢身上钱引金银,带着魏家小将中的魏鼎、魏屏干自己的营生去了。

    李鄂这边带着魏成跟魏雄,却沿路观赏起了汴京繁华。

    如今的大宋秩序未失,虽说上面的君臣不怎么着调,但下面的规矩还是森严的。

    王法森森,也不是一句玩笑话。

    一路走出慕容家的街巷,三人就看到了一波差役,一波巡逻的禁军。

    虽说差役跟禁军的身架体型不咋样,但手中缨枪、腰上手砍,却是森森王法的獠牙。

    慕容家的会面耽误了时辰,外面的街市也繁华了起来。

    比之李鄂之前见过的仿古集市,汴京城的商业氛围,无疑更加的浓郁。

    要看一地繁华与否,看工作时间吃喝玩乐的人多少,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不仅沿途的茶肆、酒铺已经开了买卖,许多打着‘美禄’旗幡的酒店,也是宾客如云的样子。

    不用看别的,仅是看看日上三竿的早茶、早酒,就足以见证汴京繁华。

    沿路所见,不仅有茶肆、酒铺这类固定的经营场地,流动摊贩的数量也是不少。

    李鄂沿街吃的第一份早点,就是木炉、铁锅的旋煎白肠。

    所谓木炉铁锅,就是弄一推车,以木桶裹了泥炉,上有平底铁锅。

    所谓旋煎白肠,‘旋’之一字就是现在、立刻的意思,说是现煎白肠,对李鄂而言,更好理解一些。

    所谓白肠,就是猪肠灌血,水煮之后,再以猪油煎制。

    一路上的几个摊子,所用白肠也是各不相同,有用小肠的,也有用大肠的,讲究一些用苦肠,名曰旋煎霜肠。

    一路走着,李鄂选了一个摊主衣饰相对干净的摊子,花三个折十大钱,要了三份煎白肠,三人便围着摊子吃了起来。

    小钱七钱一份,大钱一枚一份,这因由就怨不得老蔡相公了,折十大钱,也是前朝旧事,不过本朝拿来便用而已。

    宣和跟以前年份的大钱,或是说徽宗朝的大钱,虽说做工精美,但一个折十大钱,至多抵三个小钱的份量。

    小钱铸的再差也是如此,实物价值不同,也是繁华的写照,这就跟毛票和百元大钞的区别一样。

    不算钱钞本身的成本,这才是商业发展的表象。

    虽说折十钱跟小制钱,依旧存在差额,但朝廷都有七十七钱的省陌,市场奉行大小钱币值不同,也算是上行下效的一种。

    与李鄂惯用金银不同,走在汴京的街道上,侧耳倾听,最多的声音,不是茶铺、酒肆中的时令小曲。

    而是人们缠袋之中,闷闷的铜臭之声。

    三人路过一处卖金银玉器的铺子,还见了一场争吵。

    听过争吵,李鄂才知道,金银不仅不是现在的流通货币,而且还是朝廷明令禁止使用的货币。

    想买金器的主儿,不想付银子换制钱的费用,首饰店主便拒收现银,两伙人因此闹出了不快。

    争吵发生的快,结束的也快,不待店主跟客官动手,一行锦衣箭袖胡服装扮的年轻人,就压住了店内争吵。

    听其话音,这伙锦衣箭袖、软僕头的年轻人,就是汴京城金行街的泼皮闲汉了。

    说他们是泼皮闲汉,也有些不妥,说成是民间的治安管理团队,还是勉强可以的。

    这伙人铲事儿的过程,李鄂也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无非警告店主不要辱骂客人,再有就是转头告知店内客人,朝廷不许私人交割金银。

    之后这伙人收了客人的花银,拿了店家的金钗交付,不久就有人挑着两筐大小制钱,代客人付了现钱。

    市场有了保护,也是市场繁荣的表象,接下来这伙人的动作,却让李鄂伸出了大拇指。

    他们一伙,一路回到金行街的过程中,不断在各色店铺之中穿梭,目的一眼便知。

    那就是以手中金银换取各店铺的钱引,吃货币差价这行当,就属于金融业的雏形了,汴京的繁华,这些金行闲汉不自主的金融活动,也是最好的例证。

    李鄂的跟随,那伙人也不在意,得空的时候,还给他介绍了金行的各家店铺。

    到了位于戒身巷的金行街,李鄂按照那伙人的介绍,也逛了一下首饰店。

    店内,纯金银类的首饰倒是不贵,从几百钱到几贯钱的不一而足。

    但一些镶了珠宝、点了翠的首饰,就有些让人望而生畏了。

    用动辄几十、上百贯的价格,换一些歪七扭八,只是泛着五彩光泽的珍珠、宝石,在李鄂看来,就很不值了。

    首饰店旁偶尔可见的胭脂水粉店,李鄂也转了一下,那价格就真的感人了,一盒水粉几贯、一盒胭脂几贯,还只是普通货色。

    真正的外来好货,也是动辄百贯的价格,这门路对李鄂而言,好像比杀猪巷的诱惑还大,男人的减速带么,之前他可没少看这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