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五十八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

    巩县军营。

    几个士兵押着孙婵,送到崔祺面前。

    “你们都下去吧。”

    “诺。”

    孙婵虽然双手被反绑,但崔祺还是不敢离她太近。

    “说说吧,为何深夜潜入军营?”

    “皇后急调我回宫,恐怕没法和你一起去并州了,特来告辞。”

    “皇后不是让你跟着我吗?”

    “这次征战,大将军帐下兵将出去了大半,皇后担心陛下突然发难,让我到身边保护。”

    崔祺一啧嘴,孙婵在自己身边虽然有些烦,突然要走,自己心中却有些空落落的。

    崔祺来到孙婵身后,拔出长剑。

    “本来想着擒住你,打你一顿,以报你捉弄我之仇,想想还是算了。”

    随着噌的一声,孙婵背后的绳索断成几节。

    孙婵搓了一下手腕,叹了一口气。

    “郎君,我总感觉你的脑子里有很多大道理,我想听你跟我说。”

    “说什么?”

    “就说说,别人出征时都带着女人,你为什么不带,沙场每日刀光剑影,生死无常,难道不需要女人抚平心绪吗?”

    崔祺摇了摇头。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边军,有一次他跟随骑兵队出战,遇到大批胡骑。”

    “胡人善骑射,我这个朋友的同袍几乎死伤殆尽,只有几个人逃出生天。”

    “而当这個朋友回到军营时,却听到了丝竹管弦之声,中军帐中,美人在将军面前献舞。”

    “此情此景,如果你是我的朋友,你会怎样想?

    孙婵眉头微微一皱。

    “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高适的《燕歌行》,是崔祺最喜欢的一首边塞诗,每次背诵到“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时,崔祺都觉得心中难受无比。

    大唐是一个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朝代,从英才济济的天策府,到声名狼藉的边军。

    兵将的素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这个情况和汉朝差不多。

    前汉的武勋体制,保证了军队的人才供应和人员素质。

    后汉改为募兵制,切断了地方军的晋升渠道,地方军招募的多是囚徒、游商、匪寇,声名越来越差。

    军人的地位和风评的下降,也阻断了优质人才的进入,形成恶性循环后,军队的整体素质自然好不了。

    这也加重了汉末的乱局。

    “禁绝女子进入军营,是为了提升军队纪律,即便是矫枉过正,这件事也必须做。”

    孙婵呢喃道:“我知道了。”

    随后,孙婵自腰间拿出一个小瓶子。

    “这是我师父高望调制的解毒药,属于以毒攻毒那种,昨日给你吃的就是这个,伱留着应急吧,我走了。”

    在卫兵的护送下,孙婵走出营帐,到营外的岗哨牵了战马,一挟马腹,策马远去。

    ……

    秋风微凉,战马萧萧。

    整个军营忙碌不止。

    太尉府送来一批军械,需要分发下去,各队也要分发粮草。

    崔祺手按长剑,穿过军营,刘节在一旁相随。

    “刘节,这座营地建得这么好,我看还是不要拆了,找人把里正请来,这些营房,送给百姓吧。”

    “诺。”

    不多时,里正来到军营。

    这时代,能脱产的不多,看里正也是刚忙完农活,一身泥土。

    “将军。”

    “里正,这些营房由你管理,可以供百姓居住。”

    里正顿时有些惊喜:“将军,这么说,你们还回来?”

    “那倒不一定。”

    里正眼神中透着失望,叹息道:“营门口有不少乡亲送别,想见见将军。”

    “好。”

    崔家军营在这里安置半个多月,与民秋毫无犯。

    这种军队纪律,在这个时代,可谓罕见。

    河南尹流民作乱的事,大家都知道,真不知道哪天,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眼看军队要走,百姓们心中确实不舍。

    来到营门口,崔祺向百姓拱手。

    “将军,你们还回来吗?”

    看着百姓殷切的目光,崔祺有些不忍心。

    “当然了,我们是禁军,讨伐完贼寇,自然要回来。”

    只是再次归来,未必驻扎在巩县了,也许那时,百姓已经把崔家军淡忘了吧。

    “将军,慢走,早些回来。”

    此时,一个个头不高的小孩喊道:“将军,下次再来时,我长高一些,能追随你吗?”

    “好,没问题。”

    雒阳百姓苦。

    这里的百姓久沾王化,大多心向汉室,但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罪过”。

    将来董卓来了,会杀掉很多百姓,关东诸侯来了,又会接着杀。

    现实就是这样。

    诸侯嘴上喊着匡扶汉室,却最喜欢对心向汉室的百姓亮出屠刀。

    送走百姓,崔祺还要规划行军路线,正要回营,忽听一阵马蹄声。

    远远看去,像是曹操来了。

    “宜之。”

    “曹议郎。”

    曹操一勒缰绳,翻身下马。

    “感谢宜之赠予的好马,真如风驰电掣一般。”

    “那是自然,这匹是自中亚来的良马,在中原十分罕见。”

    “中亚是何处?”

    “在西域以西。”

    崔祺看曹操一身戎装。

    “曹议郎这是要出征吗?”

    “正是,朝廷刚刚任命我为都尉,命我领兵入豫州,讨伐关东贼寇。”

    “祺也要出征了,不过是去并州。”

    曹操凝眉:“此乃多事之秋,你我都应勉力,只是宜之没指挥过大战,帐下也没有能征善战之将,实在难为你了。”

    崔祺笑道:“行军打仗,都是练出来的,还好白波军战力一般,正好练手。”

    曹操靠近,小声道:“宜之如果实在有困难,我可以派遣宗族兵将,暗中协助。”

    崔祺挥了挥手:“不必,祺此次出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宜之,你就真的甘心一直待在冯芳帐下,此人懦弱无能,这次阵前告病,怯战不前,人望大损,跟着他没有前途可言。”

    “祺籍籍无名之时,便追随冯都尉,怎能不念他的知遇之恩?祺说什么也不会背弃他的。”

    崔祺暗自一笑,冯芳这种上司,简直是个宝,跟着他想干什么干什么,傻子才离开他帐下呢。

    曹操依旧满脸自信,拱手道:“人各有志,操不便强求,宦官一党,终将倒台,若以后宜之无处施展,操这里永远给你留着位置。”

    曹操一拱手,上马远去。

    到了官道,追上东征大军,曹操满腹惆怅。

    夏侯惇追上曹操:“兄长,崔祺怎么说?”

    “他依旧要效力宦官一党。”

    “可惜了。”

    曹操冷笑一声:“没什么好可惜的,崔祺早已声名狼藉,宦官一党倒台后,他也无处可去,到时再设法征募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