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以改兼赈

    巩县军营,中军帐。

    刘节说出了刚刚那句话,营帐中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

    冯芳的脸色,出奇得难看。

    “宜之,你可知,大族联姻,需要父母之命,你和子正的妹妹,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崔祺说话,邹方拱手道:“家妹庶出,其母早丧,在家中孤苦无依,正好崔主簿身边无人照顾,想着给他做个妾室。”

    邹方自然知道,大族联姻的规矩,当初只提让族妹做妾,就是想到了这一层。

    妾不比妻子,迎娶起来没那么多规矩。

    而妾和侍妾又是不一样的,不属于奴籍,娘家也可以通过支持,影响其家庭地位。

    “妾?”

    “确实是妾。”

    冯芳知道,崔祺和其部曲只是记在自己名下,其独立性很强。

    崔祺的婚事,他也不好多说。

    但自从流贼平定,冯芳就想着加强对崔祺的控制,其手段也很简单,即和崔家联姻。

    冯妤的外祖父曹节仇家太多,以至于至今无人提亲,算是冯芳的一块心病。

    冯崔两家是一党,自己和崔烈又是好友,如果能成一家人,崔祺变成了自己可以倚重之人。

    冯芳虽然是武官,但之前只是个监察官员,在军中没什么根基,有一支战力强劲的武装为他支撑,能让他更有底气。

    直到这会儿,冯芳、邹方以及崔祺,都认为流贼是靠着崔家部曲剿灭的。

    事实上崔家部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流贼主要靠着禁军暗中剿灭。

    这伙儿流贼也远远不止二百人,其对村聚的破坏程度之大,也不是崔祺心中勾勒的模样。

    冯芳笑了笑,继续举杯。

    “先不提这个了,咱们喝酒。”

    放下酒杯,冯芳想和崔祺聊一下今日的见闻。

    今日鸿都门榜挂出去,已经有人揭了榜文,买下太尉一职,这个消息应该还没有传到巩县。

    “宜之,你说陛下会任命谁为太尉。”

    崔祺佯装猜了猜,反问道:“不会是射声都尉马日磾吧?”

    冯芳闻言,如同遭了一道霹雳,半天没有说出话。

    刚刚恢复一些的宴会气氛,又瞬间沉寂了下来。

    过了半天,冯芳才支支吾吾道:“宜之,你怎么知道?”

    冯芳感觉,崔祺一定是在雒阳有眼线,要不就是崔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崔祺笑道:“马日磾是大儒马融的族孙,颇具才名,在士人之中,威望很足,他上任太尉,算是意料之中。”

    当然是意料之中,马日磾接任樊陵为太尉,崔祺早就知道,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而且马日磾一直伴随汉灵帝,直到汉灵帝驾崩,才被免除太尉,算是尽力辅佐汉室之人。

    冯芳继续问道:“宜之,你觉得马日磾能不能掌控局面。”

    “当然可以,马日磾是马融的族孙,马家门生故吏满天下,他的根基在关中,能得到关中诸侯的支持,自然无忧。”

    不得不说,汉灵帝这一招很巧妙。

    马融是袁隗的岳父。

    马家和袁家的很多门生故吏都是重合的。

    这足以让马袁二家自相倾轧。

    而马家和袁家又分别代表关西和关东的利益集团。

    可以让他们拉动关东和关西两大集团内斗,皇帝居中平衡,稳坐钓鱼台。

    不过这招隐患也很大。

    关西和关东诸侯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一直到毁天灭地。

    冯芳瞥了一眼邹方,冷哼一声。

    “马太尉上任,首先要解决樊公留下的烂摊子,这可有些棘手,不知樊公高足,有何妙计?”

    “这?”

    邹方有些哑口,樊陵已经卸任,自己也一并辞官,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准备。

    冯芳嘲笑道:“宜之,你让子正做谋士,可得想清楚,如今的天下,夸夸其谈之辈太多,腹有良策之人太少。”

    邹方闻言,脸颊憋得通红,却又没什么可以反驳的。

    崔祺看到这场面,淡淡一笑,不管邹方来自己这里是何目的,既然现在他是自己的下属,自己理应帮忙解围。

    “将军,祺有一计,既可以解决流民作乱留下的烂摊子,又可以解决关东流民无法安置的问题。”

    “哦?”

    崔祺一下子吸引了冯芳的注意,让他不至于继续嘲弄邹方。

    邹方回过神来,心中先是有些感激,随后又有一些惭愧,自己作为谋士,竟然要让主公帮忙献计。

    不管怀着什么心思,两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崔祺身上。

    甚至连不通政务的冯妤、刘节,也一起倾耳静听。

    “宜之快讲。”

    听到冯芳催促,崔祺清了清嗓子。

    “以改兼赈。”

    “这是何意?”

    “流贼屠戮过重,造成了大批村聚人口损失,朝廷完全可以建立军屯,恢复农耕的同时,安置流民,如此一来,雒阳境内可以安定,关东流民也可以安置。”

    冯芳一拍手:“妙计。”

    邹方恍然大悟,这种扶持乱兵,攻击自耕村聚,进而兼并土地的做法,南阳豪强也干过。

    崔祺的方法也很简单,只不过是把兼并土地的一方改成了朝廷。

    这种做法,能让豪强的下一步铺排直接落空,对于扶持流贼的豪强来说,可谓是最沉重的打击。

    冯芳听完这个计策,在心中反复品味,酒肉吃进嘴里,显得索然无味。

    ……

    入夜。

    马车穿过雒阳街道。

    冯芳吩咐御者。

    进宫。

    来到宫中,冯芳径直去拜见张让。

    如今,张让是宦官势力的领头人,有了奇计,自然要找他先说说。

    清风吹过廊下,掀动两片衣摆。

    听完冯芳的计策,张让眉毛一动,让冯芳稍等,自己转身进了寝殿。

    寝殿之中,皇帝正在洗脚,张让赶紧跪了过去,帮皇帝搓脚面。

    “阿父,刚刚谁来了。”

    “回陛下,是冯芳。”

    “他来何事?”

    “最近樊陵放流民入关,致使河南尹大乱,好多村聚化为焦土,这个陛下是知道的。”

    这件事不仅太尉府那边有行文,曹嵩也曾亲自上报。

    “朕知道,正在思虑,如何恢复这些村聚。”

    “刚刚冯芳说的就是这个,他有一计,说是以改兼赈。”

    皇帝冷笑一声:“说来听听。”

    “就是让朝廷,将被焚毁的村聚改为军屯,以安置流民,既可以恢复农耕,又可以赈济灾情。”

    皇帝自木桶里提起脚,张让赶紧取来一块麻布,帮忙擦拭。

    “阿父,这件事情,朝廷出面不合适,你拟一份诏书,下发太尉府,让马日磾按照这个计策,将这些村聚收归太尉府,建立军屯。”

    “遵命。”

    皇帝在宫女的搀扶下起身,缓缓往床榻挪去。

    “阿父,以冯芳的脑子,想不到这种计策,你去好好问问,是谁给他献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