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批判型御史,朱元璋麻了
繁体版

第5章 王言底细,借书讽人

    随从跟在王言的背后,自然没有发现他的变化,接着说道: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王言再也稳不住了,直接冲进了房屋,在几人的面前抢走了书籍。李老看到王言如此蛮横,忍无可忍,怒骂道:

    “竖子尔敢。”

    “我们还没走呢!你经历司的手伸得也太长了吧。”

    “对前辈不敬,我要问问左都御史,这就是他看重的少年英才!”

    王言顾不上和他们吵架,拿着书直接回到了经历司。

    他双手颤抖着打开了话本,越读越是心惊。

    莫籍,这不是我的名字,

    金玉奴这也不是她的名字

    可这情景,桥下....定终生....舟上相逢.....

    怎么和当初的情况一模一样。

    不可能的...

    当初他跟我保证得很清楚啊,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的。

    那年的事他实在是抬不起头,当初一来到这里就决定千万不要回去,甚至连清明扫墓的时候,自己都不敢回去,只能找个客栈,住个几晚再原路返回。

    他腹部,当初被长棒击打的地方,现在还在隐隐作痛。

    “哟!怎么王经历也在看话本啊,你不是最讨厌这个的吗?”

    这个时候,有人走了过来,调侃了几句,却看到王言刚刚抬起的,猩红的双眼和狞厉的眼神。

    那人被吓得愣住了。王言大吼一声:

    “滚!你是个什么东西,敢来嘲讽本官。”

    整个经历司的屋子里被吓得静若寒蝉,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也正因为如此,别屋的声音就越发明显了起来。

    王言抓住茶杯,将其一饮而尽,继续低头看起了书。

    别屋的声音就在王言的耳边游荡着。

    “这个莫籍真是该死,我辈羞与此等人为伍。”

    “就是因为这些伪君子的存在才败坏了读书人的风气。”

    “正是如此,倘若我发现真有这样的人,就算赌上身家性命,也得参他一本。”

    “我们御史的职责就是如此,弹劾、监察、建议。这本书现在在应天城里闹得是沸沸扬扬,想必是百姓们真得遇到过这种败类。我们就要以身作则,将这些老鼠送入大牢。”

    “我附议,从今日开始查遍百官”

    “我也附议”

    “把我也算上。”

    王言开始慌乱起来,随后冷静一想,

    会不会是有人对付自己。

    这里的事情记载的那么详细,一看就是冲自己来的。

    一定是有人故意陷害。

    对!一定是的。

    这时,旁边的随从也看到了王言的不对,稍微靠近了一些,问道:

    “大人,您怎么了。”

    王言抹了抹脸上的冷汗,两只手压住桌子,说道:

    “我没事。只是对这些同僚们感到失望。”

    “失望?”

    “堂堂一群御史,不去监察天下,不去揭露黑暗,居然在这里聊一个什么狗屁话本、一群尸位素餐之辈!”

    随从小声地说道:

    “可是您刚刚......”

    王言死死地盯着随从:

    “现在你也要来忤逆我的话吗?”

    “不敢不敢”随从连忙退下,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王言冷静了一下,出去逛了逛。有些关系不错的,看着王言来,还招呼着说:

    “王经历,你来看看这个话本,写的真是入骨三分啊!”

    王言无奈地走了过去,强颜欢笑着说:

    “我还没来得及看呢,你们知道的,我一直都不喜欢这种下九流之物,吾辈还是应该多读读孔孟之书,学习先哲圣贤之道。”

    “我当然知道,不过这本话本你倒是多应该看看,真得写的非常的真实。对于我们监察天下来说,有些许启发之用。”

    “就是,王大人你平时对这话本略微有些偏激了,这反而不符合孔先师的中庸之道。”

    “对!真的,你看看这个莫籍,当真是吾辈之耻。”

    “我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

    王言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反驳道:

    “我看倒也不一定吧。毕竟也是国家栋梁,因为一些小女儿之事,就一竿子打死,我认为不妥。”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都若有所思地看着王言。

    “你不是没看过这个吗?怎么对情节这么熟悉,还能有如此的见解。”

    王言被这一句问得慌了神,连忙解释道:

    “是没看过,但这一路走来,发现诸位同仁都在讨论这个话本,自然也有所耳闻。”

    “那依你所言,这莫籍还是个君子不成。”

    “那到也不必这么说,只不过呢…..”

    王言正准备解释,但此时,已经有别屋的官员们进来议论了:

    “在下叨扰片刻,劳驾诸位来看这话本的最后,作者跟咱们留了个惊喜。”

    “惊喜?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众人连忙翻到最后一页。

    “据作者所言,书里虽是故宋,真人却在今朝。”

    “作者可能是借书讽人。用写话本的方式来讽刺当朝的某位官员。”

    “也就是说确有其事,确有其人。”

    “那咱们不如去查查,看看此等贼子到底是谁。”

    “一但让我抓住了,必将此贼绳之以法,以平地下亡魂,告慰天下百姓,也为我等正名。”

    “各位,作者似乎真留了线索。这书里的结尾讲说,此人高中进士后,官拜都察院。相比最开始吏部清选司最开始时,便将此贼安排到督察院,只是后面可能有所升贬调任。”

    “也就是说此贼可能就在我们中间?”

    “不一定,六部三司觥筹交错,走马观花,可能已经迁往别处了。”

    “可到哪里去查呢?”

    “科举的名单自然是归礼部管,至于清选司,吏部应该也有名单,咱们可以去找他们要。”

    “对啊!咱们都察院监管天下,自然有权调查。”

    “行,这十五年来,科举考试也就这么几次,况且督察院向来是精兵强将,分配的人并不多,咱们慢慢查总能抓到点蛛丝马迹。”

    在一旁听到的王言脸色立马变得惨白,四肢瘫软,差点都摔倒了。

    当年高中进士后进入都察院的,只有他一个,并且他知道这些年直接进入督察院的,不超过一手之数。

    只要一查就一定会查出来。

    想到这里,王言头皮发麻,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