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状元郎,谋划盛唐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九章 局势复杂

    “迷蝶,你完成的很好,下去歇息吧。”

    “是,多谢主人。”

    眼中闪过一丝贪婪,诚节望着离去的妖娆女子,心中多少有些不舍,但也仅仅是转瞬即逝,因为此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铎罗,拿好此物,你带几个心腹,混入邆赕诏、浪穹诏、施浪诏族地,见机行事。”

    唤来自己的心腹,诚节指了指墙角的布袋,让其速去办妥。

    “是,主人放心,属下定然办妥。”

    身形健壮的铎罗只是看了眼袋中之物,便明悟了主人的意思,自然毫不犹豫应下,而后扛起布袋便离开内屋。

    “二王子,此行或许不妥吧。”

    早已看过布袋中的东西,巫桓猜到了诚节的心思,心中甚是惊恐,未曾想到二王子竟是如此狠辣,但眼下的局面,此行太过不妥,无奈之下只能冒死劝谏。

    “巫桓,曾经你可不是这样,如今是老了吗?”

    略带戏谑的看向老者,诚节虽然师承于巫桓,曾对其言听计从,但亦是知晓其曾经的过往,此刻却如此惺惺作态,真是恶心作呕。

    “二王子,眼下唐境局势不明,且似乎不再亲近我蒙舍诏,不该如此行事啊。”

    心中哀叹,巫桓虽然知晓很难劝服诚节,但却不能放任其如此行事,否则后果难料啊。

    “你老了,这件事不该插手,好好看着吧。”

    每每想起父亲对大哥的偏爱,诚节浑身就如蛆蚀骨,痛苦怨恨皆涌上心头,此刻有这般天赐良机,怎能轻易错过?

    “大哥,期望你安全归来吧。”

    脸上浮现一丝冷笑,诚节手执法器,面朝巫神图腾虔诚祈祷。

    “哎,这孩子……”

    终是到了这般地步,巫桓最后瞧了一眼诚节挺拔的背影,转身悄然离去。

    ……

    茂州。

    “不知经略使前来,下官有失远迎。”

    见到王昱亲自前来,茂州刺史魏拓心底惶恐,不知发生了何事,竟是将这位惊动。

    “魏刺史不必如此,入府再叙。”

    风尘仆仆的赶来茂州,王昱望着眼前熟悉的风貌,心中不由触景生情,但此刻不合时宜,先办正事重要,便先行入府。

    “您请!”

    见到上官竟是未曾刁难,魏拓悄悄擦了擦冷汗,毕恭毕敬的将其引入州府。

    “魏刺史,这些时日,茂州边境可否安定?”

    抿了口清茶,王昱拿起桌上的舆图,查阅了片刻,悠悠的问道。

    “禀经略使,此时乃夏末之际,未至秋忙,吐蕃倒算安稳。”

    自从唐蕃会盟,边境暂无战事,但魏拓却从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身处此地,粮草乃是重中之重,每到秋忙之时,皆是严防吐蕃来犯,每年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了差池。

    “近日要更加警觉,吐蕃似有异动,本官不放心,便亲自来了。”

    见其了如指掌,王昱稍稍放下心来,其实按照吐蕃兵力的部署推断,陇右和河西压力最大,剑南道还是压力较小。

    “是,下官明白,这就去安排属下加强防备。”

    听闻吐蕃似有异动,魏拓不敢大意,转身便寻来录事参军,叮嘱其要仔细监察边城,不可疏忽。

    “等等,带本官去趟折冲府吧,许久未至茂州,心中有些怀念。”

    王昱曾在茂州驻守,率领士卒抵御吐蕃的入侵,但此时已过数载,不知当年那些过命的兄弟还剩几人,便想亲自去看看众人。

    “这,这不太妥吧。”

    听闻王昱要亲至折冲府,录事参军汪洪心中瞬间就慌了,但却不敢表露的太明显,便稍作劝阻。

    “这有何不妥,王经略使统辖剑南道诸军事,前面带路。”

    文官出身的魏拓不明汪洪的顾及,义正言辞的驳斥其言词,而后让其迅速带路,自己也要一并前去。

    事已至此,汪洪脸色更加煞白,心中放弃了抵抗,不敢再行推辞。

    “经略使请!”

    ……

    洛阳,上阳宫。

    “真是胆大包天,拟旨,罢黜……”

    “陛下,臣有本奏!”

    顶着皇帝的盛怒,张守珪心中苦涩,但还是要冒死进谏。

    “张卿有何要说?”

    虽然心底震怒,但李隆基对张守珪还是有些了解,此人镇边多年,对统军最为擅长,便勉为其难的听听其有何见解。

    “禀陛下,此事虽然王昱有罪,但此刻剑南之地形势复杂,不宜轻举妄动。”

    自张尘入蜀之后,便一时不得安宁,张守珪也猜到其处境艰难,思虑再三之下,认为还是要徐徐图之,方为妥当。

    “卿有何高见?”

    分析局面之下,李隆基亦是冷静了些许,剑南毗邻六诏和吐蕃,虽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还是不可小觑,只能询问张守珪,看其能否找到两全之法。

    “陛下,臣以为,朝廷应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帅前去调查此案,毕竟此匿名告发之人所言是否属实,还需调查才有结论。”

    “臣认为萧老丞相便是合适人选,其驰骋疆场数十载,定可把控剑南局势。”

    诉清心中见解,张守珪顺便推举了萧嵩前去调查,毕竟其德高望重,且经略陇右河西多年,熟悉吐蕃之事。

    “张尚书所言有理,但实在不是老臣不愿,而是岁月催人老啊。”

    萧嵩很早便已不理朝政,怎知今日被陛下突然宣诏入见,本欲敷衍了事,却被张守珪点了出来,心中颇为无奈。

    “萧丞相年事已高,确实不太合适,张爱卿,要不辛苦一番,亲自去一趟吧。”

    看着须发皆白的萧嵩,李隆基倒也不愿让其来回折腾,便将目光落在了张守珪的身上。

    “这,臣……”

    “剑南八百里加急!”

    一声高喝打断了张守珪的言语,众人皆是心中一沉,这剑南之地,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来又有大事发生了。

    侍从将奏折递给高力士,随后便由其转呈圣上,李隆基看着密奏上的印信,又是剑南道采访处置使,心知张尘应该又遇到了麻烦,于是展开密奏,细细阅览。

    短短半刻之后,李隆基合上密奏,脸色愈加阴沉,扫了眼朝中众臣,一言不发。

    见到皇帝如此神情,诸位宰相皆是心中一沉,张九龄更是略感不安,不知三郎在剑南又遇到了什么麻烦,竟是让陛下也沉默不言。

    “退朝,三位宰相和萧爱卿留下。”

    沉寂了许久,皇帝陛下方才悠悠说道。

    “是,臣等告退。”

    殿中诸位大臣皆是行礼告退,纷纷离去。

    “张令公,你先看看,而后给他们阅览。”

    将密奏递给高力士,李隆基示意其拿给张九龄,想要听听其有何见解。

    看完密奏内容之后,张九龄眉宇紧锁,思量了许久,方才娓娓道来。

    “陛下,臣建议,由萧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