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野练兵
这下郑青舟一下,靖安卫的弟兄们非常开心了。
虽然没有把他们脸上的面纱摘下来,但是面纱后面藏的是一副什么样的嘴脸,众兄弟心里都明了。
堂堂神策卫派出三名凝丹境界的高手,都没能完成他们的目标,不不仅如此,反而还被靖安卫给活捉了。
真的是让神策卫在靖安卫面前丢了个大脸。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堂堂帝国柱石,当今圣上的皇叔,在使者和我朝谈判之时,竟然当街派手下刺杀,这件事情传出去了,名声可不好听啊。
虽然靖安司没有对着这些人进行审问,可是不审也知道啊,这种胆大包天的事情,没有最高领导的首肯,下面的人无论如何是不敢去做的。
虽然自家指挥使一向顾全大局的性子,未必会把这件事桶上去,和陈皇叔闹一个不愉快。
但是咱们说,也是神策卫在自家靖安卫手上留下了一个把柄。
李新年却在思考陈皇叔下令属下直接当街刺杀另一国使者这个行为。
很明显的是,陈皇叔明显就是反对通过岁币这种形式“首付南阳”的。
可是他却应用这种在两国政治谈判中,最下作最会让人诟病的方式来阻止这件事。
这是不是说明了,在对面深宫之中那位圣上的坚持之下,连陈皇叔都无能为力了呢?
所以才出此下策。
玄武大街之上,靖安卫们分成两队,一队人继续护送管叔阳返回驿站,另一小队则跟着俞书源把这几名黑衣押送回莫愁山。
没有摘面具,那就更好了,靖安卫弟兄们就把他们当成寻常的贼人,拳打脚踢,极尽羞辱,俞书源看在眼里,也不理会,只怕他也是对神策卫极度痛恨,不过因为顾全大局,所以才完全没有撕破脸皮。
李新年却在猜测,到底还要过几日啊,过几日朝廷才能和管叔阳谈好,然后放他回去,自己才能回家啊。
但是这一日,前线又有战报传来。
不过这个战报却不是从两淮地区传来的,是从湖广地区那边传来的战报。
“华敬尧主动出击了?”
李新年哑然问道。
杨退之摇摇头,这些日子,驿站里面就属他消息最灵通,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打听来的。
“不是出动出击,那华总兵闹出好大的动静啊,说是他派遣兵马在襄阳城外练兵,不想突然遭遇了南阳府鞑子官兵的偷袭,华总兵自卫反击,激战一日,击退三千鞑子铁骑,斩获六百余人头。”
击退三千铁骑,斩获六百余人头,在现如今这种局面上,是场大胜仗啊。
李新年面色有些古怪,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华总兵是在哪里练兵的?”
“听说是在新野。”
“新野?”
新野都是别人南阳府下面的县域了,你和我说你跑到那去练兵?
“带了多少兵马?”
“五千将士。”
李新年不由得想起那几日在湖广省武昌府,见到的那位相貌儒雅身材高大的将军。
这么多年来,他和湖广巡抚楚孟秋一直致力于提兵北伐,兴复中原,可是无奈是朝廷的命令,不能向蒙金鞑子主动攻击,一兵一卒都不能动。
而这次,怎么又突然闹出来一个遭遇蒙金鞑子偷袭,然后自卫反击的事情来呢?
其实在大体上,他能够想象出华敬尧的想法,他此举大概率是想表明,收复南阳,他大可提兵北上,用武力收复。
他能在新野击溃敌军,就是向朝廷表明他的实力。
或许在这些武人眼里,通过这种类似于赎买的方式把南阳府收回来,是一种耻辱吧。
不过地方前线的官兵已经用这种决绝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态度,也在金陵之中引发了一阵风波。
原本就不赞同通过岁币赎买收复南阳府的清流党人反对地更凶了,甚至有阁老在谈判时当场表示,要先让华敬尧先带兵北伐试试,若是不能用武力收复南阳,再来和蒙金鞑子商谈。
而那奸党之人了,他们先是痛骂华敬尧不守规矩,下令不得再让他的兵马再前进一步。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这群家伙竟然拿着华敬尧打出的战报和管叔阳谈判,用正面战场的情况来牵扯,和管叔阳讨价还价,降低赎买南阳府的条件。
其实金陵城中的风声这几日也变得很快,两块地区局部战争打的非常焦灼,有些惨烈,一股投降风气就在金陵城中声嚣尘上。
什么朝廷官军打不过了,蒙金鞑子经过这十几年的修成,训练成一支无敌舰队,凭借大河天然屏障阻止不了他们了云云……
甚至还有的说,要朝廷搬迁到杭州府以逸待劳。
这种风气,真的是有些难以评价了。
可是自从湖光什襄阳府总兵华敬尧在新野击溃鞑铁骑之后,这股风气好像又变了。
说是蒙金经过几十年的修养,早就不复前代那种在草原上骑马呼啸的勇武,他们的军队都是一群废物,没有一战之力,华敬尧在前线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朝廷应该把管叔阳立刻斩杀,然后命令华敬尧即刻兴兵北上。
这十几日,管叔阳来过之后,可以说真的是把整个金陵城绞弄的天翻地覆。
但是民间和朝野的风气,都似乎非常轻易地就走上极端化了,似乎并没有真正思考上位者的想法。
但是说来也是非常情况,自从那日进宫拜见一次后,后面管叔阳几乎都是在和内阁大臣们商议,圣上几乎没有公开表明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这位圣上留给众人的影象是,事情交给你们去做,交给你们去处理。
虽然像靖安司这种,其实都知道高党就是圣上的代言人,高党的意思大概率就是圣上的意思,可是群臣不知道,百姓不知道啊。
他们仍是以为,赎买南阳,是高党的意思,是高党蒙蔽了圣听。
一如既往的,骂名都是由高党承担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一向以贤名著称的二皇子,这次竟似乎完全不了解这回事一般,整日闭门在府上,不发一言,甚至就连平日和他来往甚密的,那几位清流阁老,都未能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