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农村人
繁体版

新的变化

    初中结束那一年的暑假格外长,电话查出中考成绩后剩下很长时间的等待。因为不是定向报考,全县城的中考生成绩公布后由县里统一分配那些过线的学生至县里的四个中学,除非有特殊的渠道,像我这样的就是在家里等待通知。2004年,那一年父亲已经离开村子到济南成为一名打工人,姐姐也离开家到淄博开始了她的第一份工作,母亲继续操持着那些田地,家里剩下继续在学校的我和弟弟。那一年我的开学比其他人要早一些,村里的五个人只有我一个人接到了提前开学的通知,因为成绩在全县划定的尖子生范围,作为优等生的我提前到学校适应生活提前学习部分高中入学知识,我分到的是县三中,开了两个尖子班,我进入的是一班。

    因为距离更远的远古,初入高中的我们便知道一旦进入学校,每月仅有一天半的时间属于可调配的,其他时间被封闭在校园内。因是家里这一代的第一个高中生,初入高中校园的我还是很受重视的,就如同小时候清明端午姑姑要返家给侄子做荷包一样,我中考得利,姑姑、舅舅们还特意包了红包,入学的那天父亲虽没回来但姐姐确特意请假回来送我进校园,因没有直达的公交,我们扛着行李在村与村间、乡与县间辗转,终在三轮摩托车的帮助下从县城的公交车站来到了三中的大门前,办完入学手续,仅大我三岁的姐姐带我熟悉了更大也更漂亮的校园。收拾完宿舍,我们一起又逛了县城的鞋帽市场,帮我换了崭新的衣服,一时间的懵懂与对新生活阶段的向往打开了自己内心的不满足情绪。当时的情绪应该是非常激动的,我对新学校大门正对的雕塑以及雕塑西侧那一直流着水的假山的印象格外清晰。

    与正式开学后每个班级有八十多人不同,提前开学的两个尖子班每班只有四十人,大家互相熟络着,第一任班主任十分的亲和,四十多岁,姓魏,太过久远,他的名字竟敌不过他教给我的两项基础技巧记得牢靠。一是写字技巧,同一个字调整一下笔画顺序,写出的字不仅好看而且还存在其他意想不到的变化;二是夏秋交接的季节,晚上被子是不用盖的,但一定要保护好肚脐。其实尖子班的提前时间仅有一个月,大家在还没到十分熟悉的境地便匆匆的分开了,大概是在尖子班快结束的时间吧,父亲终于完成上个一个施工任务风尘仆仆的到学校来看我,那时的自己对吃饭饮食还是比较随意的,因为父亲的到来,我们一起去学校外的饭店好好的改善了一顿,应该是很开心,因为除了在校门对面吃的那顿饭其他的事竟都模糊不清了。

    县里一共是有四所高中,具体的将全县城的高中生源分开,我所在的三中地处县城的东南角。算是四所学校里相对较新但教学实力靠后的一所。正式开学后,那一届学生都报道了,那一年级我们一共分了十二个班,每个班同初中一样八十多个人,尖子班的班主任任一班班主任,而我分到了四班,因是高中生活确实紧张吧,自那以后和原先的班主任再无任何的联系。新的班级只和原来的教室隔了两个班,熟悉的原先班级的同学只有三两个分到一起,新班主任要矮一些、胖一些,那脸上的申请也印证了我们的猜测,新班主任比原班主任脾气要大一些。可能是成绩的原因吧,我是前几位进去选座位的,八十多个人我在第四排,分的同桌是一个戴着眼镜矮我不少的同学,白金水他的名字,也许是身高、也许是成绩、也许是当时自己的勇敢态度,忘记是准确的原因了,我的同桌对我很友好,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专心的上课做题,突然班主任老田按住了我的胳膊肘,我和同桌都很纳闷,因为确实很突然,老田什么都没说,指了指我那被按住的胳膊肘,同桌连忙说没关系的‘我的位置够用’,两个人一张的课桌我一个人占了四分之三多。记不得是如何收场的,但我对新班级第一人同桌的记忆超过了任何一任同桌,以至于后来双方不再联系,但只要会议起高中生活,白金水那带着黑色境况眼睛略显内向的眼神总能让自己微笑。

    也许是初中有班委的经历吧,高中的自己也竞选了班委,而且结果不错,我在高一下学期以及高二那一学年,我都是班长。虽没什么建树,那是的自己应该也是比较负责的,组织安排收学费、买班级同学饮用水、平常老师不在的时候负责班级纪律,一次开学一次性帮助老师收齐了全班同学的十余万学费,看着铅笔写上名字的红彤彤的一大推,点了好多次才敢准确的交给班主任。记得有一次大雪,正好是周六的上午,雪下的很急很大,上节课时间已过半了老师也没到,或是没有提前安排的原因吧,办理的伙伴都在靠窗看着飘舞的雪花,兴许是心血来潮,竟然带着办理的伙伴到外面打雪仗,那好像是唯一一次违背管理纪律,只是后续又没有被老师发现处罚已没有印象了。关于班长的其他事情,除了有一年春节后作为县级优秀学生干部被挂在学校主干道上的宣传栏表扬正好被送我过去的父亲看到外,其他的大抵都记不得了。到后来,老田开始了班内全体同学轮值班长的尝试,班里的同学每个人按照既定的顺序都当一天班长,没有评比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应该是形式重于内容吧,但是其他的班委除了团支书的还有印象已基本上都忘记了。

    正式进入高中生活后,一切就慢慢的平静了下来。也许是在县里打工和在外地打工挣钱差不多的原因吧,我上高中后不久,姐姐就从淄博周村原先的工作地返回到县里的食品厂打工了,只不过姐姐去的地方不像学校什么都得自己带,姐姐到县城后带的行李比较少,我同她一起打了一辆摩的送她到工厂门口,他进去报道后我就返回了学校。后来知道我们县里制造业中食品行业是比较好的,青源、青食、正航、鼎福等各个牌子都在县城有工厂。当然,因为是食品厂的便利,姐姐经常从厂里打包食堂里的饭菜送到我的学校,期间也给我送过衣物,只现在只记得当时饼干面粉做出来馒头的细腻香甜而其他的基本忘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