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6小乡村
繁体版

第74章 农村习俗

    老周接着说道:“养猪的都知道,肥猪的寿命最多一年,所以说猪无寿。”

    “即便是老母猪四五年就要换代,它们基本上不会出现人类那样的不治之症。”

    原来,猪无寿是这意思……叶亨暗暗称奇,果然是干一行,懂一行,隔行如隔山,今天长见识了。

    “人类之所以不治之症渐多,那是因为人的寿命增长,以前人的寿命平均40岁不到,哪有多少不治之症?”

    “猪病大多为发热,痢疾,它们皮糙肉厚,这两种病好治,难治的是蹄病,猪圈里屎尿多,得这种蹄病的大多是老母猪,此病西药难治。”

    “牛马的寿命最多十年,很多牛马还活到不到十岁,就因长期劳作衰老而被淘汰,所以说牛马也几乎没绝症,之所以有时医不好,那是因为遇见庸医,被耽搁了。”

    “牛马身体强壮,平时没什么毛病,只要生病,基本上都是卸甲风。”

    “卸甲风?”

    “对,卸甲风。也就是恶风寒。这种病对牛马来说相当于绝症。大多是因为耕地拉车流了一身汗,没有保护好而生病,这在古代就叫卸甲风。”

    “农户只想见效快,家里牲口生病,巴不得马上就治好,实际这是害了畜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病是需要慢慢调治的,西药一针下去是见效了,但没过多久牲口又蔫不拉几的,很多牲口就是被这样反复治死。”

    叶亨:“如果用中草药,能治好卸甲风吗?”

    “不敢说绝对,但有七成把握。”老周说着摇头叹息,“用西药给大畜牲打针,每针只要几毛钱,而治这种病的中草药极贵,一副汤药要几块钱,且见效慢,要连服七天或半个月,所以农户们都不用。”

    叶亨知道,大牲口是农户家的活宝贝,一旦生病,农户就会慌张,首选当然是见效快的西药。

    “俺大,你有用中草药给牲口治病吗?”

    老周有些感慨的道:“你老爹就是用中草药给畜牲治病,我只学得皮毛,长期不用,连皮毛都快忘记喽。”

    叶亨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把那些看上去治不好的畜牲低价买回来,用中草药调理,治好后再按照市场价卖出呢!

    就比如牛马,当下政府不允许私人宰杀牛马,只有持证机构才能。

    农户家牛马生病,想卖卖不掉,只有等死后才能处理买肉,损失极大。

    如果自己找一些眼见不治的畜牲低价买回来,用中草药调理好后再卖出,这利润就大了,而且能立下好口碑。

    想到这里,叶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给老丈人听。

    听完,周远明紧紧盯着叶亨,让叶亨心里有些打鼓。

    “年轻人脑子就是好用啊,这个办法我怎么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试试!”老周由衷赞道,接着又说道,“这事若是做成,利润可观,但风险也大,一旦治不好,钱打水漂,需慎重!”

    “风浪越大鱼越贵!”叶亨点头,说了一句狂飙里的名言,心里已有了想法。

    “好一个风浪越大鱼越贵!”老周拍手赞道,他现在也是对女婿越看越喜欢,说道,“家里有几本祖上留下的医书,你拿去研究,玉武说过不学兽医,这门手艺怕是在我这断了,你若用得上,也算是后继有人。”

    老周说着起身去里屋,过了会抱出几本看上去有些发黄的小册子,叶亨打开一本,上面写满蝇头小楷,字迹十分工整,还画有一些珍贵稀有的草药,边上附有配制方法。

    “这几本医书你拿回去好好研究,也许将来有用得着的地方。”换了别人,这些祖传医书老周是不会拿出来的,但女婿例外。

    上辈子,叶亨没跟老丈人学兽医,自然就没有提起此事。

    老周回屋,又拿出一个小木盒子递给叶亨:“这里还有几颗吊魂丸,是你老爹还没糊涂时炼制的,专门为大牲口续命,你也一起拿去吧。”

    老周见女婿的想法新颖,也许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于是将存放已久的祖传医书和药丸拿出,也算是对女婿的支持。

    叶亨接过,伸手打开木盒,一股浓郁的草药味扑鼻而来,七八粒玻璃球大小的褐色药丸躺在里面,颇有点玄幻小说里丹药的感觉。

    老周接着说道:“这些丹药的药材比较贵,可为大畜生吊命,炼制方法书里有。你的想法不错,可以试试。”

    看看快到中午,周母带着两个女儿准备饭菜,今天叶亨来送节礼,老周家请了两桌人陪酒,也是对新姑爷的礼遇。

    周玉武拿着父亲开出的请客名单,挨个去列在名单上的客人家里邀请,这也是一种村里传统。有来有往!

    由于冬天没事做,这时候的农村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大多都在九、十点钟,下午两点左右正是宴请宾客陪席的时候,酒席大多一个半小时结束,主家的女婿可在天黑前回到家。

    翁婿俩边烤火喝茶,边研究这几本医书,老叶恨不得把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一点,估计客人们陆续将至,老周把医书暂时收起,和女婿一起把两张八仙桌子摆好,请客回来的周玉武又去隔壁邻居家借来椅子,高凳子。

    每个凳子或椅子的后背上,都写有这家人的名字。

    这时候家家都穷,吃饭时坐的都是矮板凳,用的都是小桌子,很少有人家能有七八个大椅子。

    每当村里有喜事或丧事,忙事的人就会满村找椅子,小桌子,小凳子,包括水缸和水桶都要挨家挨户找。

    这些活,叶亨都干过。

    这时候还没有出租酒宴设备一条龙服务,村里遇见红白事,忙事的人最怕的就是找桌子,板凳,酒壶,酒盅,碗碟,汤勺,筷子。很费事。

    桌子板凳还好有名字备注,最难的是酒盅,调羹和筷子这些小餐具,不光要记住自己在谁家找了几双筷子,还得记住筷子的颜色和长短。

    当然,人生在世谁也逃不了生老病死,每当村里遇见红白事,村民们也都尽力帮助。你不帮人,遇事时人家也不帮你。

    农村人平时吃饭,坐的都是矮板凳,矮桌子,据说这样坐,卷着肚子能少吃饭。

    因为穷啊!

    农村请人吃饭,因桌子、凳子不够,而去邻居家借的很平常,甚至有人去邻居家借碗碟,酒盅的都有,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因为大家都穷啊!

    那边厨房里周母娘仨已经把凉菜整好,此时在农村,主打四个主菜:鸡鱼肉蛋。

    有这四个主菜,已算是非常丰盛的了。

    今天女婿上门,老周家的饭菜简直丰盛到不行,远不止鸡鱼肉蛋,娘仨做出了八盘八碗四果碟,这已经是最高待遇了,普通人家很难承受的起。

    八盘,就是八个凉菜,八碗就是八个热菜,四果碟就是一些点心,这在当下的农村绝对是顶级丰盛了!

    周玉彤脱去外衣,穿着一件红毛衣,系着围裙,衣袖撸起,一双小臂欺霜赛雪,两个麻花辫子盘在头顶,用几根发卡固定,妥妥一个红衣小少妇,一双白皙的小手摆弄好两盘红色的山楂糕,双手各抓起小把白糖撒匀,说声“好了”,周玉池端起山楂糕,放到一边的桌子上。

    那边周母把一盘红心萝卜丝切得细如缝衣针,放在两个盘子里,上面撒上白糖,等开席时加上醋,一盘爽口下酒的糖醋萝卜丝就算做成。

    周玉池俨然一个俊俏的小伙计,专管上菜,今天姐姐回娘家,玉武和玉池忙里忙外,一脸喜庆。

    周玉彤将大葱切成滚刀状,大蒜拍碎,和切成薄片的猪耳朵一起倒入小盆里,这时候农村的调料只有酱油,醋,白糖,五香粉,连味精都没有,但胜在材料纯天然,没有科技狠活,即便调料少,味道却很地道,一股又酸又香的味道瞬间弥漫,令人食指大动。

    “玉池,玉武,来尝尝猪耳朵的味道怎么样?”周玉彤拿着筷子,夹着猪耳朵,对弟弟妹妹们说道。

    周玉彤心疼弟弟和妹妹,农村请客吃饭,妇人和未成年人是不能上桌的,所以每做好一道菜,她都先捡出一些,让弟弟妹妹尝尝鲜。

    即便周家经济稍好,但猪耳朵死贵,平时舍不得买。

    等客人来,所有饭菜会被吃的一点不剩。

    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家听说有人请客陪酒,头天晚上就开始少吃了,中午饭都免了。

    各家都不宽裕,平时能省就省,有人请客吃饭,都卯足劲儿吃。

    【注:没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可能不相信也不理解,但事实就是这样,作者没有夸大】

    “姐,好吃!”周玉池张嘴接过几页猪耳朵,细嚼慢咽着说道。

    “姐,你拌的猪耳朵真好吃。”周玉武张嘴接过猪耳朵,嚼了几口下咽,舔着嘴唇赞道。

    见再给弟弟妹妹们吃,盘子里就缺少明显,周玉彤说道:

    “玉武,过年你和玉池一起去带我回娘家,姐给你们做好吃的。”

    周玉彤看着弟弟妹妹,眼中尽显疼爱,以前是一家人的时候她还感觉不到什么,自从嫁出去后,更加疼爱弟弟妹妹。

    农村大年初二,娘家的弟弟或侄子,会去带姑姑或姐姐回家住一段日子,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