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冬夜
繁体版

第四十二篇:“通讯轨道已重新连接”

    在这样的前提下,涧贞和维京带回了一批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这些人无愧于他们的本心和本领,始终奉献在赵玮贤麾下的各类项目与投资当中。其中就有我们后来所熟知的郭谷、白霖泽、西门易戎等人。

    在回到京街超市后,赵玮贤向他们宣布了好消息:在他们修复了基站之后,通讯恢复的消息和京街超市的成就在世西境内各阵营爆发性的密切联系间传开,人们相互问候,相互沟通....很多许久未曾联系到的老友甚至是兄弟姐妹的亲人也借此重新获得了彼此的声音。这让赵玮贤和涧贞、维京、张庚辰、托尔然都非常自豪。

    但,通讯的恢复带来的并不全是好消息。

    彼时,世西境内已经发生了很多事——大谷联合自卫处与永定自治联盟的建交和联盟,旨在合力清剿永定自治联盟在被泽义勋统一之前的旧残余势力;北永校向各方送达消息:要求他们但凡看到隗瑛及其部众都必须立刻将之扭送到北永校范围,并发布了高昂的悬赏令;南方的八西校在四处联络原先在京街超市范围的人,并要求他们回归到八西校,或以他们为支点在京街超市建立八西的支部,以搜取和索要更多的资源....

    光听到这些消息,包括隗瑛、祁珈辰和赵玮贤在内的人们便感到如坐针毡。他们没想到天启前那样“差劲”的北永校如今竟如此强势,而一直以来未被联系和关注到的八西校的态度也十分坚定而强硬,他们也的确有这个资本——八西校在世西境内本就是人数最多的学校,而天启后的扩张和吞并又让他们收编了周边几所中小学校的人员....这让他们的扩张和资源消耗能力都蹭蹭猛涨,而要求得到更多的资源以养活其日益增多的人口——既是情理中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不过,他们可没有时间或闲心去研究什么更具持续性的基础生产活动——或者说他们的统治者,没有这个闲心。虽然天启前世西的南方平原就是供给整个世西甚至一部分世中区的粮食作物种植基地,但天启后的雪被和狂风让他们暂时还无法重启这些产能。

    因此,在如今世西区各大集体甚至是“国家”中,最着急也最需要得到资源的实际上就是八西校。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资源、填饱肚子,以免自己的群众因饥饿而发动民变——这一点,彼时时任八西最高领导者的陈康非常担忧。

    陈康是一个骄傲自信而急功近利的人。后世很多人都评价说他不太适合成为一个领导者,因为他很多时候都没有耐心去处理过于复杂的事,而且过于渴望表现自己。特别是在初期,他压制了很多八西农业研究者日益增长的对南方温室大棚技术的投资需求和帮助意见。他没有心情——也确实没什么时间等这些研究者搞定温室技术并将建议种植的青稞和黑麦种下、长熟了。

    不过,作为统治者的眼光来看,他却没有理由始终不以官方名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导致了只有少数真正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的研究者自掏腰包去做这些需要极大投资的事情。对技术的漠视和冲动的性格让他在天启纪年的初期遭到了一些困难和非议,但最后他还是用自己性格中较为光辉的一面起码证明了:他无愧于八西百姓。

    在得到了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的治理地域时,陈康改八西校名为“八西共制属”,自封“陈康大帝”。而在北永校的魏维生向四境都拨通了电话以要求得到隗瑛的消息时,陈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魏兄,你我都地处世西南方,你的西方和更南方一点的位置还有几处独立的学校,像宏本、潮河、增产路中学,而我这里的柏海、泉盛、胡星中学都已经被收编统一了。不如你和我一起组成联盟,我们帮助你收编那几所学校、打探隗瑛的消息,而你只需支付我们各类物资——特别是食品资源就足矣,如何?”

    魏维生自然答应,很快,他也在世西通讯网络中宣布建国:改北永校为“北永校共和国”,以迎合陈康的支援,向四方表示他们的联盟是以至高无上的“国家名义”,而非两个求生集体间的短暂合作。

    他们也很快进行了计划——双方共同出人连通彼此间的道路,而来自八西的武装也二话不说地通过这条路将棍棒与短刀直直横扫到了北永校附近独立学校的头上....

    魏维生见大事不好,很快联系了陈康,说:“大帝!为什么我们要如此暴力地去收编那些人呢?他们那些地方虽然资源丰富,各地形利用率很高,但他们并没有对我们初次通讯的态度呈现出反抗的意思,如今我们第一次接触便刀兵相见,是否过于偏激?”

    为此,陈康说:“魏兄,最终要去收编那些人的是你,不是我;而第一次接触他们的则是我,不是你。所以,并不是你在暴力地收编他们、刀兵相见地接触他们,而是我在以八西共制属的名义去得到自己在这次行动中应得的好处,而至于你将以北永校共和国的名义如何去收编和接触他们,那是你们自己的事。”

    于是,魏维生终于明确了陈康的目的,但他并不打算再进一步指责或怀疑陈康——这也是他一直所渴望的强势盟友,为此他甚至命令自己的技术部带上马欣和梁坤宇早先发现的农业仓库中的各类种子去八西南方研究温室农业....而世西区的人们第一次较为正式地进行农业的再生产活动,居然也不可思议地来源于两方联盟掠夺其他集体的悲惨事故。

    因为魏维生也同样看到了陈康急功近利、欠于长远思考的特质。经过和隗瑛的对决,魏维生思考了很多。他知道现成的、天启前人们留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并不能支撑他们走过多长时间。而只有恢复生产、建立稳固的生产经济秩序,才可以保证他们永远地生存下去。

    祁珈辰、泽义勋、赵玮贤等人无一不想到了这点,但碍于地形与彼时生产条件的限制,他们都不是第一个做出迈步尝试的。魏维生能想到这一点非常不易,而这也奠定了在后来实力一直较其他阵营欠妥的北永校能在我们的历史中一直延续下去的根本和命脉。

    后来,在八西共制署的武装横扫了几个学校之后,北永校共和国的“殖民”队伍很快入驻那些地方。北永校的人们带来了食物、药品等资源,并很顺利地将这些地方收入囊中。

    这些独立学校的人们无一不看出了北永校共和国和八西共制署这一唱一和的卑劣行径,但毕竟自己实力不够,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他们也只得接受。

    因为地域范围宽广,且被一个技术头脑一直不行的大帝领导着,八西共制属的武装要人数有人数,要技术有人数,要战术有人数。直到和北方武装的第一次冲突他们都只是身穿厚棉袍和粗糙缝制的铁片、塑板甲衣,手持棍棒和天启前遗留的长短刀具、大锤大斧等毫无章法和归类建制的杂技武器。对于这一点,魏维生曾非常替陈康着急,但陈康选择直接不管——他认为,只要人数够了,气势就够了;气势够了,阎王都得敬根烟。

    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并让八西共制属在之后付出了极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