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花魂
繁体版

第46章乌台诗案爆发

    这一日,李慕谷坐在屋里,忽然一阵怪风吹进屋内,将墙上的扇面吹落。李慕谷心惊,急忙袖传一课,大惊失色,暗道:不好,苏大人要出大事。李慕谷立即找到花若溪,把刚才的卦象和花若溪说了一遍。

    花若溪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赶紧去找苏大人,让苏大人暂避一避。”

    李慕谷和花若溪急忙来到苏轼的住处,苏轼的弟弟苏辙已经派人先前一步赶到这里。此时苏轼已经知道朝廷派人捉拿他一事,苏轼正在和大家商量怎么办。此时,李慕谷和花若溪走了进来,苏轼知道花若溪向来足智多谋。

    于是,苏轼问道:“花娘子,你觉得这事该如何?”

    花若溪沉吟片刻,说道:“如今之计,也只好苏大人您告假,由通判大人全摄州事,等到台吏到来,再做打算。”

    苏轼低头想了想,然后又看了看在座的诸位,大家也都是面面相觑。

    苏轼叹了一口气,说道:“事到如今,也只好按照花娘子的想法来吧。”

    苏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府衙之中坐着,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台吏皇甫僎来的果然是快,还不及半日,皇甫僎带着两名白衣青巾的狱卒就来到了知州府衙,通判祖无颇出来迎接。

    皇甫僎见只是祖无颇出来接他,傲慢的说道:“苏轼如何不出来见我?”

    祖无颇向皇甫僎施了一礼,陪笑着说道:“回台吏大人的话,苏大人有疾告假,所以没来迎接大人。”

    只见那皇甫僎脚穿乌靴,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站在知州府衙殿前,嘿嘿冷笑说道:“恐怕是知道朝廷来勾摄他,吓得称病不敢出来吧。”

    祖无颇低声道:“苏大人属实有疾,方才告假。”

    这时,皇甫僎厉声叫道:“苏轼,你出不出来?如果再不出来,我就将通判押解到朝廷去。”

    皇甫僎说完,手一挥,两个狱卒面目狰狞的朝着祖无颇走来,吓得祖无颇连连后退。

    正在这时,忽然听到里面传出一个声音:“不要为难别人,我跟你们去便是。”只见苏轼从后衙走出来。

    皇甫僎冷冷的说道:“苏轼,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今我奉皇上旨意,前来勾摄你,跟我们走一趟吧。”

    两名狱卒凶神恶煞般来到苏轼跟前,取出绳索,将苏轼绑缚。皇甫僎一刻也不曾停歇,押着苏轼朝城外走去。

    此时,花若溪一切都看在眼里,她有些手足无措,急忙低声的询问李慕谷:“这可怎么办?”

    李慕谷说道:“朝廷的事,我们不便干预,只能尾随苏大人,先护苏大人安全再说。”

    这时,好多城里人都已知道苏轼被抓的消息,站在道路两旁的人目睹台吏抓一太守就像抓一只小鸡一样,看者皆哭泣。

    皇甫僎押着苏轼走到城外,河边早已备好小舟,将苏轼押上小舟,朝汴梁驶去。

    一路上,有时狱卒会不给苏轼饭吃,到了晚上狱卒熟睡之际,花若溪便会偷偷的拿食物给苏轼吃。一次,狱卒竟然动手将苏轼给打了,晚上花若溪偷偷的拿丹药来,伤势立马痊愈。第二天当狱卒看到苏轼的伤全都愈合了,惊为神人,从此对苏轼再也不敢不敬,好吃好喝的供养起来。

    一路无话,这一日来到东京汴梁,皇甫僎将苏轼押到御使台大牢之中,此时的苏轼便与外界完全隔绝。花若溪便负责每日给苏轼送饭,苏轼在押往东京的路上就与花若溪事先约好,平时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一旦苏轼被判死刑,就给苏轼送鱼,好让苏轼在牢里面早做准备。

    两日后,御使台便开始提讯苏轼,主审官李定。李定坐在堂上,下面站着苏轼。

    李定说道:“苏轼,你可知罪?”

    苏轼说道:“下官一向奉公守法,并无狂背之论,何罪之有?”

    李定怒道:“放肆,你在诗中包藏祸心,你对当今圣上怨恨,心怀不满,全无人臣之节。肆意攻击新政,妄议朝政,该当何罪?”

    苏轼说道:“下官写诗并无此意,还望大人明查。”

    李定大声呵斥道:“苏轼,我且问你,你写的这段,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是什么意思?你这不是在怨恨陛下任用新派人物,公然对朝廷推行的新政不满吗?”

    苏轼顿时被问得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

    李定接着说道:“还有,你写的《山村五绝》中,有这样的句子,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朝中。你写的这句是什么意思?”

    苏轼说道:“我只是说农民有大半年时间在城里赌钱消遣,跟在大人屁股后的小孩都学会了城里人的口音。”

    李定又怒道:“苏轼,你这分明是在狡辩,你写这两句诗的意思分明是在诋毁朝廷实行的青苗法,是也不是?”

    苏轼低声说道:“下官只是一时兴致所到,写出这两句诗,并无此意。”

    李定又接着训斥道:“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你写的这两句又是什么意思?”

    苏轼回答:“那年三月,我腰里别着一把镰刀,在山上采摘竹笋,忽闻韶乐,竟然忘记了肉味,想尝尝鲜,却发现自己三个月没吃到盐了。”

    李定怒睁双眼,说道:“苏轼,你是欺我没读过书吗?不明白你这句诗暗藏的意思,你这分明是在反对新政盐法。”

    苏轼这时已经是无言以对,因为他在写这些诗时,确实是在讽刺新政的弊端,他反应的不都是事实吗,何罪之有那?苏轼面对李定这样的质问,确实也是无话可说。

    最后苏轼想了想,说道:“下官写这些诗的时候,确实有些对新政不满之处。只因下官在地方为政之时,确实看到了新政实施以来,种种的弊端,还望大人在朝堂之上能够指出新政弊端,加以改正,此是天下黎民百姓之幸。”

    李定被气得大叫道:“苏轼,你今天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在攻击新政,我定当向圣上如实禀报你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