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合院
天刚刚擦亮,屋外渐渐多了声响。林信文缓缓睁开眼,第四天了,真的不是梦。
穿衣起床,看着手里破旧的棉袄棉裤,心理不是滋味,搁在新世纪这些衣服连丢地上都没人捡起来的。这些都是穷闹的,慢慢来吧,慢慢努力去改变现状。
穿好衣服走出房间,天气已经很冷了。这边不存在什么供暖的问题,不清楚现在的楼房有没有供暖呢。但是百姓家还是靠火炕煤炉子取暖,几个小弟睡炕上还好。小清那边跟自己这边房间只能靠家里的煤炉子了。
烧了一夜,可能半夜谁起来添煤球了。这会炉子还没熄呢,赶忙用火钳子在煤堆夹个蜂窝煤。50年代,索家坟建了机制煤球厂,可大规模生产。除了煤球,还发明了蜂窝煤。家里很早就用上了蜂窝煤,一百斤一块四,家里没有劳动力都是送上门的。多点费用而已!
添换好煤球,把已经煤球渣夹到屋外放着然后往大门走出去。院内没有厕所,得走到大门口的公共厕所。早起还好,晚起上个厕所都要排好久的队伍。
新陈代谢完毕,见崔大爷还没起来。回屋里提个水桶往中院去,院里仅有一个水龙头,就在中院。看到院里住户互相唠着,也不吱声。排队打完水洗漱完回屋去准备早饭!
“都起来了,刷牙洗脸吃完饭了!”
窸窸窣窣听到声音都起来了,除了最小的阿宝还在睡觉。其他四个都起来自己刷牙洗脸去了。
吃完早饭,几小只准备上学去。“老四,你鱼钩放哪呢?待会没事我带阿宝河边钓鱼去!”
“地窖里头呢,我给你拿去!”嘿嘿笑着跑去地窖拿了鱼钩还有个网兜还有一小袋子。“大哥,放这哈。这里边有一些之前我剩下的泥鳅,都干了!”“行,待会我自己弄!”
老四平时周末爱跑去钓鱼,偶尔吊过一两条。也难怪,这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也就跟小伙伴们掐来掐去的。叛逆期开始了,都有做小大人的心思!
几个小的一块上学去,趁着时间还早。跑中院提桶水回来擦擦洗洗的,带点洁癖的煮夫就这德行!
瓶瓶罐罐的归叠好,瞧着外边有太阳,把炕上几个小弟的被子褥子都抱出去拍拍晒晒。看门口竹竿架上没地方了,两屋子的就先缓着!
收拾完了,进屋看到阿宝自己醒了。“阿宝,漱口洗脸去。待会吃完饭咱们钓鱼去。”伺候完他漱口洗脸,让他乖乖坐着拿个勺子喝着玉米粥。
林信文打开老四的小袋子,翻出里面的蚯蚓干。想了想去面袋抓了一点玉米面放在碗里,再去年代掂掂白面袋子还有一点点白面。
加点水搅拌一下,再把蚯蚓干捏碎,搅拌在一块,捏成个面坨坨。没有鱼饵没有打窝料,将就看看吧!
等阿宝吃完饭,再收拾一下。然后一手牵着阿宝,一手拿着钓鱼的家伙什再提个桶就出门了!
往西边走,到什萨海这边走路也就十几分钟。到了河边找个位置,让阿宝在附近自己玩去。捏点鱼饵挂钩上,甩出去然后静静坐着发呆。
时不时阿宝凑过来打闹一下,问这个问那个的。
这个点太阳晒着不热,现在这个点,上班的上班。老人家要么左邻右舍唠嗑,要么出门溜溜弯,附近也有人在钓鱼。就这么静静得待着,坐等鱼儿上钩…
等了一会看没啥动静,提起来看一下。呀,鱼饵被吃了…
只能重新装好鱼饵用力甩出去…
这个场景这个剧情,不应该是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去,打窝都不用打窝,然后一条接着一条。一早上给弄个几十斤轻轻松松的吗?这剧情不对劲呀,说好的主角光环呢?
胡思乱想,内心吐槽一会。鱼漂动了,呀。真来了,盯着鱼漂等它沉下去一会,用力提起来!
嗯?就这…
一条三指宽的鲫鱼,有个一两吧…
看来主角还没登场呀,咱们只是路人。什么一两斤的鲫鱼,五六斤的鲫鱼,十几二三十斤的大青鱼呀!
本来以为是咱南人不懂北鱼,几两的鲫鱼几斤的草鱼这个合理。几斤的鲫鱼,几十斤的草鱼,野外有,也不多呀。看来是中了憨憨的毒不浅。
“鱼,鱼,大哥,鱼!”阿宝瞧见上鱼了,兴奋的凑了过来。把桶装了点水,然后把这条一两重的大鲫鱼放桶里让阿宝玩着去。
重新装饵下钩,发现旁边十几米的地方坐着两老头在那边边钓鱼边唠嗑。来了来了,他来了,他带着奥特曼降临了!
什么武功宗师,什么退休领导,什么军区将军,主角光环要来了?
这两老头身穿灰棉袄,盘腿而坐气势昂扬,远远瞧着,两人一眼不眨地盯着鱼漂。目若鹰枭,宛如杀气弥漫!
嗯,鱼又来了。果然,主角光环来了,唰。用力一提,鱼呢?脱钩了…
嘿,怕不是被旁边两个王者降临的大神吓跑了…
hetui…
钓鱼就钓鱼,小说哪里可信。什么几十斤鱼王,什么武道宗师,什么顶了将军大领导两句就被赏识了。梦里啥都有,后世啥都有,还在这里挨饿呢…
老老实实钓鱼,老老实实陪着回着阿宝的一百万个为什么。
还好运气不错,没有空军也没有浪费。目测十点多的时候,打完收工!一条一两的大鲫鱼,一条两斤的小黑鱼,还有两条不到两斤的草鱼。
丰收,回家!
刚跨进四合院大门,就瞧见崔大爷往外走。“信文钓鱼去呀,人好没有。昨儿听说回来了!”
林信文点了点头,回道“好了,早晨您没出门呀?”
“刚回,想去瞧你咋样了!下午有个轻省的活计,给人搬个家。前天说好跟刘大黑一块儿的,下午他家有事去不了。”
“成。”“下午我喊你一声,到时去他家拉多个板车!”
“好,谢您了,崔大爷!”
“没事。”
林信文跟着阿宝回家,一到家跟阿宝一人一碗水喝下去。提着桶,再那把刀就往中院去!
“哟,信文呀,早晨出去钓的?”
“一大妈!”
到中院遇到院里中院一大妈跟对方贾家嫂子聊着天。
“瞧着有四条呢?挺厉害呀!”
“早晨没事,运气好!”
应付着聊了几句,院里十几二十户。三个大爷帮着街道解决一些邻里纠纷,前中后院各一个。
前院三大爷是个小学老师,老六的数学老师。听老六说还是教务组长!中院一大爷跟后院二大爷都是轧钢厂的师傅,听说是好几级的工人。院里三个大爷的待遇都挺不错的,一大爷就两公婆没孩子。二大爷家三儿子,他家老二老三年纪跟老三老五差不多。前院三大爷阎老师家四个孩子,年纪也跟林信文家里差不多。老大比林信文大一岁!
这院里十几户人家,人口小一百人。就几户人家家里人口简单,门房的崔大爷,前院阎老师邻居两口子带个娃,中院五户人家。正房何雨柱跟妹妹两口人,一大爷两口子,一大爷对方贾家嫂子他们家现在也才三大一小四口人。后院,左边许家一家三口,倒座房聋老太太一个孤寡老人。剩下的,家家户户几个大人几个小孩的。
院里这些家庭人口简单的还好,都是两间屋五六十平。一家人住着不宽敞也不压抑。
像林信文家也还好,是四几年入住,后边直接找街道买断,属于个人房产。这院里大多数都是属于轧钢厂的工人,都是工厂找街道分配然后像街道租的房,虽然一间房每个月也就几块钱的租金。
刮鳞开肚去鳃,十几分钟林信文就把几条鱼给收拾干净了。放在桶里,提桶回家。
让阿宝乖乖在家里待着,往桶里拿了一条收拾好的草鱼就往门房崔大爷家里去。
“大爷,早晨钓了好几条,这条你炖着吃。”
崔大爷在家里坐小凳子上,拿着柴刀在削竹片。农村人闲时都会在家自己做扫把簸箕竹筐一些用品,崔大爷也会这门手艺。出去给人送货搬家的,去城外总会砍一些竹子回来自己做一些去卖。
“行,不跟你客气,这够我吃两顿了。”崔大爷笑着说道。放下手里的工具,接了过去。
“您忙,我回去做饭了。”
“诶,好。”
回到家里,先收拾那条乌鱼。拿刀切开两掰肉,然后鱼头鱼骨切段放碗里。再把两片鱼肉的肋骨片出来,再一刀浅一刀断地把这两片鱼肉切了,薄薄的。避免小孩子吃鱼卡到喉咙,虽然乌鱼背上的肉没有骨头。习惯使然而已!
再把鲫鱼直接切成两片,鲫鱼不大。留着大点的几兄弟吃,乌鱼肉给几个小的。
草鱼就先留着,晚上再吃,倒点粗盐抹在鱼身上,这天气冷,也不怕放坏了。在北方,多余的食材都会晒一下腊鱼腊肉熏鱼这些,但是前世思想作祟,有新鲜的不吃冷冻的腌制的。
不过这思想得慢慢去换,毕竟年代跟环境决定哪种生存方式。
收拾好放一边,这些鱼就中午炖白菜,鱼肉煮白菜让白菜占上鱼的味道,白菜跟汤汁都会比较好吃。
忙完差不多的时候,倒点玉米面加点水在那里搅拌。外边各家的孩子就放学了,沉静的院子开始喧嚣起来了。
“大哥。哇,早上钓到鱼啦!”老五进门就笑着问道。
“哇,大哥好厉害。钓了几条,两条?三条?”
“三条大的,送了一条给了崔大爷。”
后面几个接连进来了,又是一顿嘻嘻哈哈的笑语声!“信武,你们几个去粮站把粮背回来。老六,你拿个油瓶一块去,先把细粮背回来。”“还有玉米面也背一些回来!”杨清回屋拿了粮本跟一叠粮票出来,再拿了两张五块的跟一张一块钱的递给了老三。
“今天忘记了,本来早上我去背回来就行。”现在买口粮得去粮店,家里的粮本跟街道发的粮票,面票油钱这些。从发行票据开始,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都需要用到票证。
刚开始的米面油煤,酱油芝麻酱,理发洗澡甚至郊外公社来城里拉粪去肥田都需要票。
因为物资紧张适应配给,直到八十年代各种生活物资生产足够了才取消票证。
“我们去买就好了。”信武拉上杨晋信英信杰拿了几个粮袋就出门去买粮去了。
“我来做饭吧!”
“不用,你别沾手了。等下柴火灶蒸窝头,煤炉上白菜煮鱼就行了,我来就可以!”
杨清听了林信文的话,一直笑嘻嘻地看着他,杨清笑起来不管微笑还是大笑,眼睛都会微微咪一点,所谓的笑眼!林信文心想,家里唯一的女孩子挺漂亮的,家里几个小的好像都不赖,很符合前世人的审美。
“哥,嘻嘻,你真的好了。什么都懂了!”
“呵呵,哪有什么都懂的。就是学着去做!”
“不要愣愣的就好了,爸妈在一定会很开心的!”说完,想到已经逝去的父母,特别是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母亲,杨清突然由喜转哀。
“那当然啦,三婶一定会买几斤猪肉两只鸡还有鸡蛋,大白兔奶糖。”“鱼也要,还有糖酥,羊肉也要。然后蒸上两锅大白面馒头,糖醋鲤鱼,小鸡炖蘑菇,猪肉白菜炖粉条,然后再炒一盘鸡蛋。然后吃完饭糖酥奶糖吃个饱!”瞧着杨清的情绪不对劲,只能想着这年代听过的使劲吹了。
“哪里有这么夸张的,过年都没有这么吃的!”还好还好,由阴转晴了。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你们好好读书,我好好赚钱!我下午跟崔大爷出去给人搬家去,明天我去街道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