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为帝
繁体版

强国篇01

    在走出去的过程,季桦了解了萧傍的信息。

    萧傍是楚国人,其父萧何【没错,就是那个萧何】他是萧家第三子,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如何治理,若非萧何年老,季桦都想请萧何入朝为官。

    在萧傍回到驿馆时,那些才子、百家学子早已经在那里聚集,一方面他们想见识见识这个传闻中的人物,一方面他们想知道刘王是否明君。

    从落魄而无人愿意理睬的庶民,到现在众星捧月的传奇人物,竟然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发生逆转,真乃世事无常。

    一名衣着华贵的男子突破重围,在不断挥手之时还用响亮的声音概括其他人的询问:

    “先生,你为何行如此冒险之举?”

    听到有人称自己为先生,萧傍自然感到开心,只是有些尴尬,因为:(总不能说因为没钱在这里待下去吧?太丢人了。)于是想了想后就说:“事关国计民生,不得不冒险…”

    能想到这种伟岸的借口,萧傍也十分佩服自己,而那些人纷纷投来敬仰的目光。

    “东家,给先生安排好吃好喝的。”忽然一个男子大喊道,随即就走过去询问:“先生,这刘王待贤才如何?”

    本来萧傍还想着脱身吃东西,既然有人请客,回答几个问题也合理嘛…

    “接见鄙人的乃当今太子,初见之时颇为傲慢,在得知鄙人有治国之才时,直接任鄙人重任,还亲自为鄙人送行,安排马车护送,能为如此贤君谋士,乃鄙人之幸。”

    得知太子如此作风,那些人更加想着留在刘国任职,于是他们告别萧傍,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编写文章,只为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王宫内,有个男人正苦闷着,这六天车马劳顿,好不容易回来,本想着享受燕婉之欢,没想到王后和华贵人只是打了招呼就跑去找孩子,在大喜过望之余,正要休息,没想着陈王后和华贵妃又回来了。

    原来他们过去的途中,看到太子妃在过去的路途,想抱孙子的她们在偷偷笑了一下就转身回去,两人关系这么好,不知道刘王今夜会承受怎样的…

    此时的大殿,季桦正阅读官简,看到景曲到来,他也无动于衷的继续着枯燥的事。

    景曲看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走过去,乖巧的坐在季桦的身旁,把头依靠在他的肩膀上,用酥软的声音轻喊:“夫…君”,这还不够,还要用她那芊芊玉指从季桦的手臂抚摸到手腕。

    哪怕是季桦,他也无法承受这种诱惑啊。

    “爱妃…请勿…”

    季桦刚想让景曲不要打扰自己,可是景曲公然犯规的在他耳边轻轻吹气,这样做的下场就是…

    随着第二日的朝堂结束,信部除了公开任用萧傍外,也公开整改政策并阐述整改缘由,为民生失信的刘国王室反而更受拥护。

    在距离王宫正门五百米处的一个府邸,那里人潮汹涌,原来是督造府在庆贺,这是季桦赏赐给萧傍的府邸,还有一个管家、众多奴婢和一些钱财、衣物、摆件,萧傍也不再穿着那简薄的麻衣。

    在一个嫌贫爱富的时代,那些陌生人以各种理由上门祝贺,除此,萧傍作为第一个受刘国重用的外臣,那些到刘国谋寻出路的才子们自然前往蹭气运,也顺便表达敬仰。

    这开府之日乃一族之庆事,意味着一族成为贵族阶层,家主必须宴请来宾,这是礼制,哪怕前一天还饿肚子的萧傍,也不敢因为花销影响名声。

    【在古代,普通人再有钱,门口的牌子也只能写着某家,只有高官、有爵位的贵族才能以府自称,在家到府之间称之为开府】

    这一段时辰里,下人忙着收礼,萧傍忙着向来宾致谢,随着吏部大监亲自带少监等人出现,在众目睽睽下给官服和印章,萧傍才正式成为大督造。

    “萧大人,传太子口谕,新城一事,事关重大,请萧大人立即上任,请跟随下臣前往工部商讨。”

    这是王命,萧傍自然不敢拖延,于是原地作揖:“各位来客,鄙人有要事在身,恕不奉陪,各位自兴。”

    那些宾客立即起身作揖送萧傍离开,这一刻,萧傍在这些人眼中是谦虚的国之栋梁,同时也是鲤跃龙门的天选之子。

    在王宫的周边一千米内,有许多院落是各部的办公场所,萧傍前往的自然是工部的院落,到达之时,那里不停有着人员进出,看起来是信部的人员在传递信息,进入工部的人员在抄写着什么,询问得知,是将各城分部提交的建材数量进行统计。

    跟着进入某个房间,工部大监、少监们在讨论着什么,而在房间的角落,有着几个人员在珍贵的纸上画新城内部设计图,这吸引了萧傍的注意。

    走过去,那该新城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那湖泊河流如何处理、那民区商区道路如何分布,一目了然。

    “萧大人,这边。”

    听到吏部大监喊自己,萧傍立即走过去,在简单的相互认识之后,几人便开始商讨建造新城的政策。

    最终决定从建造一十三城【大小不一,有的很小】的计划改成四城,在确定之后就让信部人员把计划送进王宫待君王定夺。

    【一般小事,大臣可以自行做主,大事必须得君王的审批】

    在审批之后,萧傍立即让户部调动新民前往四城之地,那些建材也优先运送到四城,在数倍的劳动力下,进展肉眼可见。

    由于多城停止建造,财部将多余的钱财暂时回收,于此,季桦就有经济提前进行继位大典。

    先是国师占卜,提供数个良辰吉日,待季桦确认时间之后,信部就会向全国公开,务部也会派使者到各国通报,礼部则准备/安排大典相关的物品、规格。

    随着登基大典公开,随着论道时间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刘国,见识那沿途接连不断的商人,那正在打造的新城,那才子们聚众争论的场景,无不是在展示刘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