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石劫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洞下洞

    神像移开,洞壁上果真露出一个大半人高的黑洞!

    玄元持火把近前:“里头有路往下!”

    村巫瘫软在地,又被捕头大脚踹倒:“好个野巫!老实招来:你们在底下搞什么名堂耶?”

    村巫面无血色:“这洞、下去这洞、下不得耶!”

    “为何?”

    “这底下、就是方、方相爷管的瘴穴,我们世代用神像封住洞口,就是不、不让人下来…。”

    “放屁!”捕差又补一脚,痛得他直叫:“真的下不得耶!”接着才被迫将故事和盘托出。

    快二十年前,朝廷以淫祠邪信为由大举禁巫,宜兴的巫觋们被迫迁居流浪,几百年来百姓信仰的方相神也连带被换成现今瘟司庙里那个天官模样的神祇。正好当时黄泥凹的泥矿挖尽、人去村空,巫人辗转到此落脚,等风头过去,又设法取回流落在外的方相正神,并藏于丛祠中。

    多年后,他们在张公洞下发现瘴穴,深知此乃方相爷的禁地,若有人乱闯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搬了祂来堵住洞口,同时也请祂坐镇安抚。初时张公洞访客少,后来多了,怕被人认出,只好涂黑双目,并且和其他各路神像一起伪装成弃神,直至今日。

    王县尉:“既然如此,你等又为何编造散播瘟疫谶语,引众人来此?”男巫又复矢口否认。

    无双:“俺看这谶语却不是出自他们。”

    “何以见得?”虚静问。

    “俺头一次听到西氿村的孩童唱谶语歌,当时便好生奇怪,但说不上来怪在何处?后来听到别个歌谣,这才想起:若是在乡下孩童间传唱,唱的合该是地方乡音不是?怎会是中原雅音?”

    众人回想,他们听到的也都是如此。原来这雅音乃是讲中原官话的人特别推祟的读书音,农村不比城市,孩童没有上过蒙学,当地巫师没有道理让他们用读书音传唱歌谣,更何况这些巫人自己说得也不标准。升泰又说:“还有,要说这些不识之无的村巫能通博古文、编出瘟神字谜,在下也是不信。”

    虚静:“如此说来,又是那两个讲中原官话的外地法师所为?”

    “外来法师出现后才传出谶语,日子搭得上。至于谶的内容…。”玄元想了想,转问巫人:“你方才这段故事,可曾说与那两个外地法师知晓?”

    巫人不情愿地点点头。

    “他二人拿了天石就入洞修炼,可是入了这洞里?”

    又再点头。

    清风:“看来那张纸上所说张公洞下,指的就是这个耶!”

    虚静:“既然如此,咱们还等什么?合该下去抓人!”

    白衣男巫又激动起来,大喊着不能下去等等。升泰一手揪住他:“呔!你好歹也是个巫者,怎生怕成这般模样?”

    巫人哭诉:“你不晓得,这瘴穴有瘟神爷镇住了哇好,你等乱闯,冲撞了瘟神,祂一怒打开瘴穴,不知要死多少人耶!”

    虚静:“我们这里可都是货真价实的道士,衪若不听话,便请天庭收了祂,怕祂做甚?”

    捕头拽他起来:“谁人同你啰皂!你带咱们去探那什么穴便是!”村巫一脸哭丧,哪敢异议?

    正要行动,却听得虚静开口:“少林和尚也下去耶?”

    众人看向智海,仍是玄元接话:“这消失的天石也许就在底下,智海和尚只协助命案,于天石一事不便插手,法师这话问得确是在理。”

    智海一笑:“无妨、无妨。老僧正想回洞外透透气,顺道好好欣赏张公洞内景致。”

    玄元:“如此委屈和尚了。”当下作别。

    于是,清风、玄元、虚静、无双、升泰,加上说什么也要陪着他家公子的李头儿,以及王县尉一共七人押着村巫下探秘洞。临入洞时,升泰转头:“韩因兄弟可要一道?”

    韩因拱手:“我与众家兄弟在此守候便是。”一面与无双两人四眼相对,直到他转身入洞为止。

    秘洞里又是一条地道,与来时那个一般狭长,但又形态相异。只见洞壁上各色异石、青黄相接,形状又像蛟龙的啮齿,密密麻麻、贴着众人身旁,在闪烁的火光下不停蠕动,加上头顶渗水、地面湿滑难行,空气中还有一种莫名的臭味,让人觉得好似误闯了什么巨兽的喉道,随时要阖拢起来将人吞噬了似的。饶是众高人修为高深,走在其中也备感压力。就这样不知走了多远,村巫在一石墙前停下:“就是这里了!”

    凑近火把一照,石墙原是两块巨石天然合拢而成,中间留了一道垂直夹缝,最宽处不到二十寸,长度则有一人身长。但那石头相当之厚,看不见里面有什么,唯一确定的是这一路上的臭味就是从里头传来。

    虚静:“这里面便是你说的瘴穴耶?”

    “呒错。”村巫颤抖着声音:“里头充满毒霭,渗透进地层土里,散出地面就成了瘴气。”一听瘴气两字,众人面面相觑。

    毕竟南方山野之地瘴厉猖獗,沾染上它、十之八九一命呜呼。

    “胡说!”清风斥道:“瘴气乃是草木腐烂加上终年阴湿而产生,从未听及什么地下瘴穴之说、更别提瘟神根据地等无稽之谈!”

    突然一人喊:“一看便知!”举着火把,侧身往缝中伸去,原来是高升泰。

    李头儿連忙上前:“公子不可…!”却被升泰厉声喝退了。

    除了虚静外,几位高人也挤进石缝里,只见火光照处,氤氲弥漫,雾气蒸腾。诡异的是雾气下方还隐隐透着青光!

    正当大家不知所以时,突然升泰叫道:“快看!那是何物?”

    话说四眼方相神这边。清风等人入下洞后,剩下的子弟们散坐各个角落守候。又一会儿,韩因、韩能起身说:“诸位,我兄弟两内急,需出得洞外解手,去去便回!”便往上走去。

    众人只道他们真得急了,这上洞路缓而短,故而走此;再说他们不就地解决,也算是对道门胜地的尊重,便由他们去了。

    兄弟俩走出几个洞室,确定无人跟随后,两脚一跃,踏上石笋尖上,由韩因带头,一个接着一个,像踩椿似的连着跳过一大片。没一会儿,来到一间极大洞室,长宽只怕不下三十丈,高也有七、八丈,上披天篷、下覆山川,堪称鬼斧神工,洞前还开一大口,阳光透进来,照见洞中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这般景色先前二人随大队人马进来时已经见过,此刻他俩快速掠过,直到韩能抓住他师兄,往前一指,远远洞口下方不正是那个熟悉的红色身影?

    身影的主人似乎也发现他们,略一转头,两脚先后踏出,借着石壁上突出的石块,飞身往上,不一会儿便消失在洞口。

    原来这洞口悬在半空,洞内这一侧直落洞底、落差几达三丈,平常人要攀爬一旁的陡梯上下,很是困难;这人缘石而上、如履平地,两兄弟看了,脸上除了钦敬,还多了几分羞愧。

    “走!”韩因带头奔向洞口,抬头看去,一咬牙,脚已踩上石头缝隙,依样画葫芦,贴着石壁往上躜跳,只在最后一跃失了准头、用手去抓,否则便与先前那人一无二致了。

    韩能没这功力、只能攀岩向上,但也是快手快脚,到顶时又有韩因拉他一把,不消半盏茶的功夫便都出了洞外。

    朝天洞外仍又有成堆大石,往上攀爬一阵,直到眼前出现大片树林中,才算真的出洞。

    几人杵在草石间喘着气,那个红色身影已在树林边缘候着。

    韩因一声“走”,又率先奔去。

    那人一头钻进林子,像是带路似的,在林间上窜下跳,但总是与韩家兄弟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跑出快一里路,突然不见人影。

    韩能四下张望:“怎么不见了?师…?”才发现韩因看着另一边,一动不动。

    底下不远,一块一人半高的大石头,半插在土中。韩因朝师弟点点头,他才硬着头皮跟上。果不其然,人就端坐石头背后,身前一双百衲鞋,身上袈裟收束,手里盘着佛珠,头顶发亮,额前两道浓眉,其下双眼阖起、波澜不惊,正是少林智海和尚。

    两兄弟垂首趋前,韩因带头,捞起衣服下襬,双膝脆下:“师父!”

    ***

    红色身影在白雾中一闪而过,随即洞中一黑,火把竟熄灭了!

    众人急急退出裂口,村巫已在他身后哀叫起来:“瘟神!那是瘟神!完了,瘟神显灵了!”说着往来路就跑,给无双一把抓住,但仍嘶吼不停。

    升泰颤着手点燃火把,惊魂甫定地说:“诸位也都看到了?”

    清风道:“确实有一个红影,像似一个身裁高大的人,但身影飘忽、似人又非人…。”

    “无量天尊!”玄元接话:“现下状况不明,火把就快烧完,这村巫又乱了性,小道以为不如先行撤出、从长计议,大家意下如何?”

    于是一行人调头,一路上除村巫不停喃喃自语外,无人作声,只是这回头上坡又比来时更难行,等回到张公洞里,子弟随人们见他们脸色有异,也是不敢多问。一票人马又复往上洞走,最后出到地面时,才算是松了一大口气。

    稍事休息后,众人又押着村巫下回黄泥凹。到达时村口的日晷走到未正三刻,夕阳已斜。清风他们四人第一次来,只见十来间漆黑瓦房,里外摆着各色神像,偶尔有风吹来,屋前杆上的白幡、柳条垂挂的纸钱,哗啦作响,加上天色昏暗,活像来到阴森的鬼墟。

    见到智海和尚已等在村里,他们才把洞中洞发生之事娓娓道来,在场听者无不大为吃惊。进了巫人首领的大屋后,高人们再次审问一众村巫,除了确认那哭脸男巫在洞中所言属实外,再问不出新的内容。无奈中,又与官差商议,在明日上午入洞前,继续将男女巫人集中监管,同时守住张公洞入口,另方面赶紧回去报告洞中发生之事、并请求加派人手。各高人也主动留下徒弟协助官差。剩下人员一体上船,仍是好大阵仗,先绕到山前,吓了等在那儿的船夫们一大跳。清风要回了马匹,仍付他回程船资。待一路到了县城,智海、升泰与官差等人一道下船,其他人仍回长桥驿。

    路上无话。回到驿馆,无双头个冲进大堂,却见小黄门莲生在等他。莲生似乎很兴奋,朝他细细地说了些事,这才离开。无双总算回房,见秋娘依旧躺着,才放下心。又听陈嬷提到甄绾来见秋娘,两人还说了好些话,后来秋娘头风发作,吃了药才一直昏睡至此。

    那陈嬷还想发问,见无双看着小姐出神,只好转过话题:“世郎,你说的那药引,可有着落了?”

    无双:“陈嬷嬷放心,明日、明日定能寻来!”

    “好、太好了,我咋说来的:秋娘有救了!”陈嬷高兴地对老伴说。

    他夫妇二人是跟着秋娘从老家一路过来的老家人,看顾秋娘长大不说,也始终支持她与世无双的姻缘,故而也深得无双的敬重。

    外头有人叩门:“打扰了,世郎可在?”

    开门一看,却是一青衣小道:“我家师父有请世郎过往一叙。”

    无双认出他,便对陈叔夫妇说:“俺去后院清风道长处,有事且来寻俺!”跟了道童而去。

    此刻已近酉正,大堂里点得许多灯,各家派子弟正要吃喝,忙了一天,他们急需填饱肚子,等一下还有许多明日入洞准备工作要做。两人来到后院西厢,道童敲门报讯,便推门让进了无双。房里弥漫着水气和烧炭味,中央一张几上,各色茶具一应俱全。

    清风抬起头:“来的正好。水正要三沸,这第一盏给世郎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