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石劫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瘟神廟與巫人村

    宜兴城东门有一座瘟神庙,虽然不大,但四时皆有百姓组织祭典,祈求地方免于瘟疫。天石高人们解出瘟疫谜底的同时,许六便被发现在这庙里,这决不会是巧合。当下他们立即取马,由县尉、捕役带着往城东奔来。赶到时,庙埕上已聚集了许多百姓,在衙役开道下,他们顺利进到庙堂前,只是一路被认出他们的不停指指点点。

    所幸庙方先找来附近巡逻的弓手,把百姓挡在了庙堂外。里头只有三人围做一处,对中间躺平之人又掐又捏的,正是昏迷的许六。

    无双蹲在他面前,见他慢慢睁眼,便问:“大叔,可还记得俺?”许六虚弱地点点头。

    玄元伸手探他的脉博,又掐手臂穴道,问:“老丈身上痛不痛?能否移动身子耶?”

    许六又复摇头。

    无双抬头:“俺见过这状况,在任中使的官船上。”便要旁人协助他抬起许六的右脚,去了鞋子,一手姆指顶戳脚心穴道,另一手循腿肚经脉捏去,玄元也动手帮忙。

    另一边,王县尉问庙中弓手:“他是谁人发现的?”

    弓手便指着身旁之人,那人说了一通,又由王县尉用官话再讲一遍。原来稍早庙里杂工来添灯油时,彷佛听到什么人在呻吟,四下一找,竟发现神像后头横插着一人,他吓一大跳,赶紧通知庙祝,又通报左近巡逻的弓手,这才引起了骚动。

    几人顺着他的话,细查了神像后头及四周空间,一无线索。这时,清风见智海和尚盯着什么,原来是这殿上的瘟神像十分特别:祂的眼睛竟有上下两排,一共四只。注视它们时,还会产生一阵晕眩。

    智海转头:“贵教中有哪位四眼神明来的?”

    清风想了想:“这…,看祂一身文袍玉带、面皮白净,该是天官中真君、星君之流,只是某读遍我教典籍,却未见有四眼者。”便问庙祝这瘟神来历,竟也不知,只云这瘟神庙几十年了,而他不过才来四、五年而已。

    这边许六已是恢复了大半,先是喝了口水,可以说话了,无双便问:“四日前俺去你家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又为何不见了人?”

    不等一旁捕头用土话翻译,许六便答道:他当日从长桥驿回家,一进门就被几个持刀的蒙面歹人挟持,连他的浑家也是。歹人逼问他天石所在,他死活不知;正巧世无双与甄绾寻来,在院子里掘地三尺没见天石,人却双双掉进地下河里。歹人见状立即堵住洞口,却让许六夫妇俩趁乱逃去后山,一直躲到半夜,正想下山时,却误入陷阱,被一群山魈抓了去。

    “山魈?”几人异口同声说。

    后来夫妇俩被关在他们巢穴里,其间只给他们一种果实吃,却也不饥不渴,只是使不上力。关得久了,他们竟渐渐听懂山魈的话语,原来这群妖怪把他们抓来,是要充作祭拜瘟神的人牲!

    无双:“人牲?什么人牲?”

    玄元:“地方民风,抓捕外地人或流民,当作活牲杀了祭神,通常是邪神,如五通等等。”

    县尉接口:“此风湘南一带犹盛,浙江以南偶见之,至于妖精做此行径者则是前所未闻。”

    无双点点头,又问许六:“后来如何?你怎生出现在此?”

    许六:“吾与婆娘想法子要逃,逃不出去。直到几个山魈抓起了吾要走,吾趁机摆脱了逃跑,突地眼前一黑,再醒来时,就来了这里。”

    换玄元问道:“假使当日在你家中挟持你夫妇俩的强人现身在你面前,你可认得出来?”

    许六摇摇头:“那些人都用布蒙了面皮,看不见脸。”

    无双起身,与几位高人退至一旁:“诸位觉得如何?”

    清风沉吟道:“这事着实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虚静:“不如到许家后山搜找?”

    智海摇头:“不妥。如若真有山妖,只怕我等也找不着它们,除非它们自己现身;如若没有山妖…。”又看向许六,“如若没有山妖,那么许六便是被人唆使撒谎,又或他自己也给骗了。总之,我等一去,怕要落入对方圈套。”

    虚静:“圈套便又如何?正好一举破之!”

    “若是调虎离山之计,又该如何?”

    “这…。”

    无双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挨到许六身边。“你可记得这是什么?”

    无双从怀中取出一张黄纸,在许六面前抖开:“俺在你家墙上见着这符,后来又瞧见你邻人家中也贴着它。它打哪来耶?”

    许六神情闪烁:“吾弗拧则咾。”(注1)

    清风向无双要来黄纸,其他人也围上来:果然上头有个鬼画符,纸、墨俱新,应是刚画不久。

    “看去不像来自我教符箓三宗任何之一。”清风说。

    玄元点头:“这符写得头、胆、脚不分,许老儿,你这符可是出自野巫之手耶?”

    许六仍是一概不知。

    捕头知他心中有鬼,朝他一阵大吼,这才吓得他吐实:“够暇里天空落下石头哈撒恁,拎弗淸似好歪似坏,翌日吾去咧一趟村巫场,村巫拨吾这些个符纸,喊吾村里每估贴一张头,保吾呒事体…。”(注2)

    清风等人听了捕头翻译,不免又是一惊,原来许六早早把天石所在往外人说去!忙问是哪里的村巫?答是黄泥凹。捕头解释:黄泥凹是一处巫祠聚集地,便是丛祠,位在县境南方山野之中。

    清风:“所谓丛祠、以及依赖其维生的巫祝,俱是淫祠邪巫之流,仁宗朝时,朝廷两度下诏禁制整顿,实不该任由他们继续留在地方为祸!”

    王县尉略显尴尬:“所言极是!只是这崇巫尚鬼之风,在江南一带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想要禁绝,谈何容易?只能教化百姓,假以时日,待其移风易俗而已。”

    无双:“王县尉,十六字谶语大约何时出现耶?”

    县尉这几日都在查找此事,自然知晓:“大约是二月中。”

    众人对看一眼:天石降生是二月初二的事,许六第二天就去找了村巫,到谶语出现至少过了一旬,时间差有点大。

    玄元:“不论如何,这些巫人还是颇有嫌疑。许六曾找他们问神,如今他失踪后在瘟神庙现身,而谶语又指向瘟疫。这许多事纠葛到一块,某看绝非巧合。”

    智海附和:“不如我等便往那黄泥凹一趟,查个究竟如何?”

    众人点头,便向县尉问清该地左为盂峰山、右为莲子山。清风突然想到:“可是贵县张公洞所在的盂峰山耶?”

    “是耶。”

    “张公洞是一地下溶洞,据说是汉时张良修道成仙之处。”清风解释道:“某本想等天石一事毕,趁便去游历一番,如今怕要提前去也!”

    当场众人决定回县衙调船前往,许六则由弓手送回衙门安置,不准擅离。正要动身,才发现外头聚了更多百姓,而且神情激动、大声嚷嚷。原来不知何时有人解开了谶语,百姓一听说天石与瘟疫有关,都吓得聚到了瘟神庙来。又见高人一行,纷纷开骂,只等他们一离开,便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地跪求瘟神开恩去也!

    为免激起更多民怨,他们只让马儿小跑在街上,走着走着,自然谈起巫人、鬼怪之事。无双再次提起自己与甄绾在地洞里遇鬼,并说:“俺素来不信鬼神,便想请教和尚:邪祟以外,此事该做何解释?”

    智海看了看三位道长,想来他们已将此事定性,便想了想才说:“若说文献上记载有据者,一般所谓见鬼倒与二事相近。”

    “何者?”

    “一是麻蕡,《神农本草经》记载:食之见鬼而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见鬼狂走,倒与世郎所见一致。”

    “麻蕡?”

    “又称麻勃,大麻的果穗苞片是也。”

    “喔?”无双颇为惊讶,一旁玄元接话:“这神农本草成书于一千多年前,当时的方士巫人或有用大麻沟通天地者,但现如今中土的大麻即火麻者,除了一般用药,已无此奇效!”

    “呒错。”和尚点头:“还有一物,几位道长想必也识得,便是五石散。”

    这回轮到清风开口:“这五石散,又名寒石散,其炼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再佐以辅料制成,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据说能让人神明开朗、有天通之效。只是同其他外丹药一样,其毒性甚强,久服而暴毙者多矣。是故唐末以来,外丹由我内丹功法取而代之,正因修习内丹不但无害、还可强身健体,养气飞升是也!”

    “道长说得是。”智海拉回话题:“据记载,服食五石散之人,会疾走狂奔、以散药性,号为石发或行散。此又与炼师情状雷同。”

    说到此,虚静突然转头喝斥:“和尚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见她一脸怒容,玄元第一个会意过来:“法师误会了!玄元和尚只是转述文献所载,并无他意!”

    “确无他意!”智海连忙强调:“老僧忖度世郎与炼师必不曾用过大麻等二物,说了出来,只为将其排除、再论其他而已。恕罪、恕罪!”

    虚静转头怒视无双,无双忙道:“我们不曾见此二物,自然更谈不上吃了!”

    女道长这才哼了一声,回头策马,众人松了一口气跟上。只升泰偷偷凑到无双身边:“哥哥,法师为何生气耶?”

    无双看他一眼,压低声音:“这五石散也是有名的春药。”

    升泰原地楞住:“春药…,炼师…。唉呀!”提手一拍脑门,赶紧跟上。

    总算回到县衙,他们立刻向任中使、郑太守述明一切,并提议前往巫人村问话,玄元还加油添醋:若坐实巫人作乱,正好趁机驱逐之,还可造福地方。这话说到郑伸的心坎里,事关他的政绩,自然愿意出力。当下由县尉召集捕差、弓手,与天石队伍同往黄泥凹。有官差在,便不怕狡滑巫祝们不肯吐实。

    于是大队人马一共三十来人一同辞出县衙,到码头分乘了三艘船,才刚出城外水门,突然对面有小舟急急驶来,船上之人挥舞双臂:“停船、停船!”

    众人仔细看了,竟是曹琰的护卫泰贵。清风心旌一紧:他怎么坐了这么个小船单独回来,该不会…?还没开口,对方已先喊道:“三少爷、三少爷出事了!”

    1.意思是我不认得了。

    2.这段大意是:天落飞石,他弄不清是好是坏,只好去丛祠问巫人,巫人给了他一些符纸,让他们村人每家贴一张,保佑大家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