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秦武王:把九鼎拉回咸阳!

    “张仪在最后,给自己找了一个还有用的理由,然后就被秦武王毫不犹豫的送到了魏国,而齐国国君在听说了张仪在魏国之后,果然派兵攻打魏国,后来张仪也是依靠门客,到齐国游说,这才让齐国罢兵,获得安全。

    然而张仪仅仅在魏国担任一年的国相之后,便去世,死在了魏国!”

    讲到这里,李鸿运还是有些颇有些感慨,跟商鞅相比,张仪的结局自然还是不错的了,但也就那样!

    为秦国奔走一生,到最后却被亲故偶的国君驱逐,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而看到这里,群聊中的君主们,怎么还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前面先有商鞅,在秦惠文王即位后,被五马分尸而死;

    现在的张仪,又在秦武王即位之后,被驱逐出秦国!

    再想想前面李鸿运所说的,秦孝公之招贤令的事情,蓝岳此时此刻,也是琢磨过来了!

    “你的意思是,秦孝公的招贤令之后,秦国的历代国君,均用六国之人为相,治理国家,这样一来,新一代的国君,面对老臣,用也好,不用也罢,都能够很轻松的处理掉!

    而不像任用本国的人才,一举一动,都要考虑他们背后的贵族势力!”

    蓝岳一边说着,一边也在考虑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也可以这么说吧!”

    李鸿运点了点头说道。

    秦国自秦孝公开始,任用外臣这件事,对于秦国来说,还是好处多多的!

    “朕倒是好奇,这秦武王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都做了什么?”

    四五年的时间,能给自己打出一个武的称号,大靖王朝的钟天,对于秦武王的功业感到好奇。

    “秦武王即便放在整个华夏的历史上,也算是一名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这不仅仅是说性格上好战,其本身的勇武,也非常人能及。”

    “哦?也是一个马上皇帝?”

    看到李鸿运这般说,大楚皇帝杨旗也来了兴致。

    李鸿运这才反应过来,这位可是跟赵匡胤一样的猛男,

    不过李鸿运倒是没有正面回答这個问题,而是讲述了另外的一个故事:

    “在华夏的历史上,有着在夏禹收天下之金以铸九鼎的传说,而这九鼎在始皇帝的传国玉玺出现之前,就是华夏王权的象征!

    夏、商、周三代全都将之奉为传国之宝!”

    “收天下之金,铸九鼎以传国?”

    看到李鸿运在讲新故事,群聊中的皇帝们也不慌,反正最终都还是会回归话题。而大靖王朝的钟天,对于九鼎倒是起了心思。

    作为一个马上皇帝,很难对这件事不动心。

    “那这样一来,鼎也就是跟王权画上等号了!”

    卫国国君李康开口说道。

    “是的!钟鸣鼎食,这都是只有贵族才可以享受到的生活,而传国的九鼎,对于周王室来说,就是王权的象征!”

    “所以这九鼎,和秦武王有关系?”

    大翊皇帝刘信猜测说道。

    “不错!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猛人与鼎有关,其一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公元前607年,楚庄王借征伐陆浑之戎的机会,将楚国的大军带到了周王朝的都城洛阳城外,并举行检阅。”

    “自进入春秋,周王室的实力就已经无法与诸侯相抗衡,更何况还是五霸之一的楚国,见楚国这般行事,即位不久的周定王自然是忐忑不安,然后就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王。”

    “然后这楚庄王就问出了一句传世至今的话!”

    “楚庄王问,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作为一国之君,当即便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绕,大翊皇帝刘信开口说道:“楚庄王问鼎?这岂不是要和周天子比权量力?”

    “是啊!王孙满只得委婉表示,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李鸿运说道。

    “这王孙满果然机敏,不过也能看出来,此时的周王室已经应对四方诸侯了!”卫国国君李康摇了摇头说道。

    “从那之后,就有了问鼎这么一个词!就是来说明像楚庄王这样,对皇权抱有野心的人。”

    李鸿运刚说完,大燕皇帝周峰便接着问:“那这秦武王,也是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喽?”

    “不止啊!楚庄王只是问这九鼎有多重,而秦武王可是兴师临周而求九鼎,要把九鼎带回秦国的猛人!不然张仪也不会给秦武王说,兵临周都,挟持天子了!

    而且,张仪在去魏国前所说的谋划,秦武王也都给实现了!借着齐国和魏国交战的时机,征伐韩国,攻克宜阳,夺取武遂。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这个宜阳,这是秦国东出的一大障碍!函谷关是秦国的门户,易守难攻。在函谷关前面,也同样有宜阳重镇,阻挡在秦国之前。

    秦军想要兵出函谷关,这宜阳就是必须掌控的土地,这样才能够保障物资、以及兵力的疏通顺畅!

    秦武王在位的一大战绩,便是于此。

    除此之外,秦武王继承了他老爹秦惠文王的好品质,杀其人而用其法!

    虽然秦武王并没有杀张仪,但是他也没有用张仪,而是将其给驱逐了!在驱逐张仪之后,就像秦惠文王继续用商鞅之法一样,秦武王也继续施行连横的策略!

    在位期间,一直和魏国交好,并且联合越国,来制衡楚国。

    秦武王元年,蜀地趁着秦惠文王去世发生了叛乱,秦武王派兵镇压,并且攻打了义渠等周边异族。

    总而言之,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后,秦国的周边并不安稳,而秦武王嬴荡,能够以不到二十岁的年纪,稳住秦国不乱,并且在后来还打了出去,为秦国开疆拓土。就从这一点来看,这秦武王的才能,就不是一般君主能够相提并论的。”

    李鸿运一口气说完,群聊中的皇帝们对于这个年纪轻轻的武王,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称得上是年少有为!

    “而且!之前你们不是说什么削相权,制衡朝堂么?在华夏的历史上,战国时代的相,都是相国,或者说相邦!

    秦武王身怀远大抱负,且耻于与六国为伍,也就是瞧不上六国,然后就把秦国的相国,改称为丞相!这也是秦武王的创举!后来始皇帝一统山河,设立的丞相一职,就源于此!”

    李鸿运又想起了李斯,这是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丞相,但并不是华夏的第一个丞相。

    就像秦王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夏朝才是第一个王朝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