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我靠史料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十六章 陈桥兵变

    “实权诸侯?有多大实权?有我齐王的权力大么?”大夏齐王林远有些狐疑问道,还有比自己这亲王更实权的诸侯么?

    看到林远竟然质疑自己,李鸿运先是一笑,而后发消息回道:“虽然不知道群里什么时候出来个,比五代十国还要久的乱世出来,但是在我所知的历史中,五代十国,前后只有五十三年,但是却经历了五朝八姓十四位皇帝,

    其中立国最长的后梁也才十七年,而立国最短的后汉只有短短五年,要不然也不会将其放在一起统称五代了!

    在这个时代,就是拳头为王,各地世家大族由于黄巢的起义,都死得差不多了,割据天下的都是军人集团!这是属于武将的时代,有军权便可以为所欲为,没有军权的人,就是任人宰割!

    而这节度使,就是手握地方几乎一切权力的实权诸侯!成都节度使安重荣曾直言: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李鸿运的这番话,让聊天群中除了杨旗以外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然后便是一脸的凝重,而杨旗则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五十三年!五朝八姓十四帝!”大夏齐王林远一脸的震撼!

    “几乎一切权力!实权诸侯!”这个节度使的权利,也同样超出了卫国国君李康的想象。

    “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而大靖王朝钟天,此时已经是眉头紧皱。

    “像!太像了!这简直与我所处的时代一模一样!什么君权神授,全都没有了!粗野鄙夫只要手握军权,便可以称王,甚至去试一试那皇帝的宝座!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

    杨旗此时心中激动溢于言表,实在是李鸿运所讲述的五代十国,和自己从小所经历的世界,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在之前,杨旗也不是没有在群里说过,自己世界中之前的乱象,但是并没有像李鸿运描述的这般清楚,这般震撼,再加上群中之人多多少少,都以为是杨旗为了自己夺得皇位,给自己找的借口!

    而现在有李鸿运背书,众人也意识到了,杨旗所说的情况,有可能是真的!

    “世间真有百年乱世不成?”

    “怎么没有,算上唐末的话,五代十国也接近了,那南北朝更是长达169年。

    额!在我们华夏的历史上,习惯了大一统,所以某些多国鼎力不打仗的时间,也会被无辜的算成乱世!除非是像宋辽这种长期一比一的除外!”

    李鸿运不解释还好,一解释,群聊中的人都有一种被凡尔赛的感觉!

    “这些都不是重点,总之就是。这些节度使权力非常大!前面说过,这赵匡胤在柴荣手下的时候,本身还是归德军节度使,可以算是后周的一方诸侯!如果不是赵匡胤建立的大宋,没有被黄袍加身,就不是五代十国,可能是六代十几国了!”

    众人这个时候,也算是对于李鸿运口中的乱世,有了个大概的想象,尽管,这样的想象在他们看来,有些天方夜谭!

    “这样的乱世,是朕不能够想象的!即便是王朝交替,那也不过是十几年的时间!”大靖王朝钟天,摇了摇头说道!

    “前朝灭亡到我朝建立,前后只有八年!”大燕皇帝周峰。

    “我魏国之前是和赵国对峙了二十多年,这才久了些!”大魏太子安逸想了想自己历史上的诸多事宜,开口道!

    “呵呵!若是按照李鸿运五代十国的说法,我这里是百年九代二十二帝!那些割据势力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至于之前的大一统,经历百年战乱,许多史料已经消失不见,再往前的历史,都已经无从追寻!”

    其中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杨旗了,其现在已经三十五岁,从他出生开始,整个天下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从小到大,所经历的战乱数不胜数,听到五代十国的说法后,杨旗自己算了算自己所知道的这场战乱的时长,满是惆怅!

    不过李鸿运这个时候也顾不上杨旗的多愁善感,直接把话题又拉回了陈桥兵变:

    “咱们继续说陈桥兵变,其实在赵匡胤率领大军出了后周京城不久,城中就起了谣言,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这个点检指的就是赵匡胤,他当时的官职是殿前都点检。”

    “那么这谣传也就是赵匡胤自导自演了,和北方异族南下一样,都是赵匡胤自己放出去的消息!”大翊皇帝刘信插嘴说道。

    “是的!当时对于这样的谣言,多数人都是不相信的,但是朝中的文武百官,在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反应就不一样了,全都慌作一团。

    可以说这个谣言,也算是让京城中的文武百官以及皇帝,都有一个心理准备!

    赵匡胤虽然不在朝中,但是很显然,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都在赵匡胤的掌握之中!他显然是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皇帝们的疑心都很重。

    这一次,赵匡胤散布谣言的目的,一是造成朝廷的慌乱,二来……”

    “二来这个谣言一出,那些跟随赵匡胤出征的将士,除了绝对听命于赵匡胤之外,别无他路!”卫国国君李康接着李鸿运的话说道!同时也在心中感慨赵匡胤对时局、对人心把握的太好了!

    “对!就是如此!除了让京城慌乱之外,就是逼迫那些跟随赵匡胤出征的大周军队站在赵匡胤的这一边!相比前者而言,绝对的掌控军队,才是赵匡胤的目的!”

    李鸿运赞了一下李康,然后继续解说:

    “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当中,只有军队手中掌握的军队才是硬道理!于是乎,便有了这陈桥兵变!

    在京城中有赵匡胤为帝的谣言,而在出征的大军中,赵匡胤同样让其亲信在军中散步议论,说现在的皇帝年龄太小了,不能够亲自领政,我们现在为国效力,拼死拼活,又有谁知道呢?倒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而随着这样的议论越来越多,军中将士们病变的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一切也都在按照赵匡胤的剧本走下去。”

    “这这这……真是不可思议啊!”卫国国君李康这都不知道是第几次的感慨了!

    “还能如此操作??”赵匡胤的这波操作,已经超出了大夏齐王林远的认知,此时林远双眼瞪着通亮,一脸的不可思议。

    “真是也让朕涨了见识!好一个陈桥兵变!好一个赵匡胤!”大靖王朝的钟天,一边揣摩着兵变前后各方势力心理的变化,一边发出赞叹!

    对!就是赞叹!此时聊天群中,没有人去考虑赵匡胤篡位的道德好坏,仅仅是这上位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各方势力人心的把控,以及所使用的手段,就足以让聊天群中的皇帝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