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面君献策(上)

    电视剧上演的不一定都是真的,但也不完全是假的——《李子》

    诚如此刻,李九江原本还纳闷《大明风华》里朱棣梦到朱元璋时为何跪得那般自然,没想到,现实更自然。

    这么说吧,要不是李九江真的很认真的在清楚看,他都发现不了朱棣是何时跪得地,不过回过头一看自己,咦?竟然也跪在了地上,还不知何时,就不便吐槽朱棣了。

    “九江参见陛下!”

    “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微微颔首:

    “嗯,起来吧。”

    “多谢陛下。”

    “多谢父皇。”

    朱元璋双眼微眯:

    “你跪下。”

    李九江和朱棣面面相觑:

    “是你跪下?”

    “好像是你跪下。”

    朱元璋额间青筋直冒。

    朱棣一下就明白了:

    “是我跪下呀!”

    “噗通”

    李九江见状,默默退到人群身后。

    但朱棣丝毫不慌,他腹有良策啊!

    “父皇,儿臣此来……”

    “你闭嘴!”

    朱元璋一句话打断施法:

    “几个意思啊老四?想造反?”

    朱棣面色一白:

    “父皇此话何意?儿臣怎么会想造反呢?那是我这辈子永远不会干的事情啊!”

    此话一出,要不是已经退到人群身后,李九江真的是忍不住了,呸!

    朱元璋的眼角亦开始跳动:

    “不会?不会你刚才那些话啥意思?什么叫看你眼色行事?什么叫你大哥二哥咱多瞅一眼就哆嗦,你却不怕咱?你不怕吗?”

    朱棣能怎么说?

    “父皇您耳力真好。”

    “咱抽死你信不!”

    朱元璋抬起大手。

    朱棣赶忙抱着脑袋:

    “信信信,不过父皇,儿臣此来,是有要事找您。”

    闻言,朱元璋放下大手,转而捋起袖子,这已经不是一个大嘴巴子能解决的事了。

    吓得朱棣浑身直哆嗦,只能搬出一人:

    “您信我啊父皇,九江可以为儿臣作证!”

    朱元璋捋袖子的动作一停,转头看向李九江,却根本找不到:

    “哎?人呢?”

    “这呢陛下。”

    总管太监陈洪忠心耿耿,刚好李九江躲在他身后,赶忙推了出去。

    看得朱元璋有点伤心:

    “你跑那儿去干嘛?难道,景隆你真的怕咱?”

    被推出来的李九江当然不能承认,而且这也不是事实。扫了一眼跪在地上,满脸写满了救命的朱棣,才稍稍抬头看着朱元璋,我是怕被叛徒出卖啊舅公!

    “怎么会呢陛下?您从小看着九江长大,对九江而言,您比九江的亲祖父还亲,只是这次面圣,实在尴尬。”

    言罢,李九江的面上也恰当好处的浮现出尴尬的笑容。

    朱元璋似乎听懂了,回过头死死的盯着朱棣:

    “所以你就是在胡闹对吧?”

    “嗯?”

    朱棣双目圆睁,这是怎么理解的?

    “不是啊父皇,九江的意思是,儿臣刚才那段话说的不合适,可我们人来,真的是有很重要的事跟您禀报的。”

    朱元璋这才真的听懂了:

    “哦,所以你又闯祸了。”

    朱棣:……

    “不是啊父皇,儿臣和九江,是来面您献策的。而且此策,关乎我朝百年大计,您要是不鉴纳,都有损您在儿臣心目中的形象!”

    朱元璋面色一怔,继而狞笑:

    “行啊老四,你今天是真的想死在咱手上了。”

    朱棣颤抖着无奈:

    “爹您先听听可以吗?是,儿臣这些年是闯了不少的祸,可并不代表儿臣不关心您,不关心大明呀!”

    这句话令朱元璋提起了点兴趣,当然,也是建立在他不能真的把朱棣弄死的情况下。

    “呵,行,那咱就听听,不过丑话说前头,如果不是要事,老四你知道下场的。”

    朱棣双眼一亮,丝毫不惧,只不过这边刚点头,那边朱元璋就转头看向了李九江:

    “景隆你说。”

    朱棣登时一愣,在他的想象中,这条国策应该是由他说,李九江只负责插叙一二,没想到事与愿违,好在李九江很仗义:

    “额,陛下,还是让燕王殿下说吧。”

    朱棣心中一暖,好兄弟!

    朱元璋却压根不理会儿:

    “咱懒得听他说话,景隆,就你说。”

    朱棣面色一黯,坏父皇!

    李九江亦面色一黯,因为这跟他的想象也完全事与愿违,那么朱棣到底是为什么拉着他来面君献策呢?损人不利已啊!

    只不过再事与愿违,李九江也不能抗旨,只能硬着头皮,先示意性的看了一眼包括陈洪在内的御书房宫女太监。

    朱元璋眉毛一挑,哟,看来还真是要事,当即挥手屏退众人。

    等到偌大的御书房内外,只剩下李九江、朱元璋和朱棣三人时,前者思索片刻,便缓缓拱手道:

    “陛下明鉴,其实此策,乃是燕王殿下想出来的。如果九江说的不好,或者解释的不清楚,还望陛下勿怪。”

    朱元璋微笑的看着李九江,瞧瞧自己的甥孙,多有礼貌,再瞅一眼自己的儿子,唉~

    “景隆,这里没有外人,你就叫咱舅公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咱不可能生你气的。”

    “多谢陛下!”

    李九江拱手谢恩,语气却更加小心翼翼:

    “舅公,关于蓝玉将军那件事,今天在大本堂,太子殿下都跟我们说了。”

    “嗯?”

    朱元璋的眉头飞快皱了起来:

    “什么意思?标儿让你们来给蓝玉求情的?咱没想着把他怎么样啊!”

    李九江再度拱手:

    “舅公息怒,九江和燕王殿下此来,并不是给蓝玉求情,而是燕王殿下觉得,我朝,可能武将有点少。”

    朱元璋眸光一闪,回过头诧异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棣,然后,面色如常:

    “这话怎么说?咱大明将星璀璨,远的不说,就说景隆你爹,这不才得胜还朝吗?还有天德他们,武将怎么会少呢?”

    李九江心如明镜,面上却再度露出尴尬的微笑,同时看着朱棣道:

    “额,舅公言之有理,可燕王殿下觉得,像魏国公和我爹那样的将领,如今都已年迈,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再过几年,怕都只能赋闲在家,不宜领兵了。”

    “反观蓝玉将军,却是当打之年,所以就算犯了事,太子殿下也只能劝陛下大事化小,既如此,何不专门成立一个机构?选拔天下人才入宫中习武知兵,譬如国子监和大本堂,区别只在于教什么。关键是,那些人才要是都能出师,并且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在战场上运用自如,我朝能用的将领便可源源不断了!”

    言罢,跪在地上的朱棣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冲着朱元璋连连点头:

    “没错父皇,这正是儿臣和九江献您的国策,您可一定要鉴纳啊!”

    “你闭嘴。”

    朱元璋不耐烦道,朱棣才十四岁,还有些天真。他自然不同,身为帝王,无论何事都要从全盘的角度考虑,虽然听着听着,越发有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