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奔腾年代
繁体版

第四百五十七章 已经放开电影行业

    林云要搞电影,孙怡来了兴致,“老林,你这个想法很好嘛!”他直起腰,先为二人倒上茶,然后接着说道,“老林,电影你懂吗?”

    “懂?哈,稍微懂一点吧!”

    在林云眼里,音乐和电影都差不多,音乐的关键是作词和作曲,电影的关键则是编剧和导演,只有有好的剧本和适合的导演,电影就不会差。

    当然,演员也很重要,而这些因素林云信手拈来。

    看到林云如此自信,孙怡大嘴巴笑得都合不上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又能赚钱了。

    “老林,前一段时间我听说国家文艺部门召来了一个会议,研究的问题就是是否放开电影行业,让个人企业进入,这个会我没参加,毕竟咱们是搞音乐的嘛,不过听你这么一说,下次会议我也要参加了。”

    “哦,开会了?那结果如何?”林云马上追问,因为他知道,这个时代上面随便开一个会议都有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甚至是整个国家,历史的进程其实就在这些会议内容中发生了变化,只是当局者感觉不到而已。

    孙怡想了想回答道:“这个会研究出什么我不太清楚,但我可以问一下,你稍等呀!”

    孙怡也不废话,拿起电话打了过去。

    “喂,我找一下余东主任………好,你让他接下电话!”

    片刻后,电话那边传来声音:“谁呀?”

    “是我,孙怡呀!”

    “孙总呀,哈哈,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我怎么不能给余主任打电话?”

    “好好,孙总给我打电话一定是有事了,什么事呀?”

    “你们前一段不是开了一个会嘛,讨论是否放开电影行业的问题,我也是听别人说的,那结果是什么?上面允许不允许?”

    余东一听立刻提高嗓门:“怎么?孙总也想来拍电影?”

    孙怡回答:“有这个想法,不过还得看上面的政策,上面让,我就可以做,上面不让,那就再等等呗。”

    “不用等,不用等了,那次会议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允许私人企业进入,但也不是鼓励,就是暂时放开,看看能不能改变现状,毕竟咱们国家近几年电影市场非常低迷,一年票房就几千万,这么多人,票房才几千万,说出去都笑掉大牙,必须要改变呀,不改变咱们国家的电影行业就完了。”

    孙怡点了点头,“哦,那就算是默认了呗!”

    “哈,孙总,还不知道上面一惯说辞吗?默认就相当于同意,同意,你们这些老总就能进入这个市场了,可喜可贺呀!”

    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余东喜悦的心情。

    “好消息,果然是好消息呀!”孙怡得到了确定,心情也一下子好起来,对面的余东显然比他更好,开始唠叨起来:“孙总,你现在手里有好的项目吗?”

    “我呀!”孙怡看了眼林云立刻回答,“有好项目,手里有不少好项目呢。”

    一旁的林云笑着摇了摇头,这家伙又开始胡扯了。

    电话那边的余东有些惊讶道:“手里有好项目?能不能透露一下?”

    孙怡面色有些尴尬,他哪里有电影项目?不过是仗着林云而已,只能打个哈哈道:“这个嘛,还不好说,正在做呢,估计过一段时间吧。”

    那边的余东也笑道:“孙总,我这里有不少好的项目,如果你感兴趣,咱们可以好好谈谈。

    现在国家虽然放允许私人企业进入电影行业了,可也得是有足够资金的企业才能进来,没有钱,什么好项目都白费,正大公司就有条件,你们这两年在音乐上应该赚了不少钱吧,现在国家放开,这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此时不进来赚钱等待何时?”

    余东在电话那边越说越兴奋,震的孙怡耳朵发疼,“好好,余总,不如我们约个时间见个面,好好商量一下该怎么做?”

    “好呀,我正想跟您说这事呢,没问题,不如今天晚上就见面吧!”

    余东马上答应下来,而且还很迫不及待。

    “老林,晚上有事吗?”孙怡看向林云。

    “算了,明天有课,就定到周六晚上吧!”林云可不想开学就旷课。

    “好!”孙怡点了点头,“余总,今天晚上我有点事,不如周六晚上怎么样?”

    “也行,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咱们不见不散。”

    挂了电话,孙怡一拍大腿,“老林,还真像你说得那样,咱们国家已经放开电影行业了,接下来又该我们正大公司出场了,是不是这样?”

    林云都没想到这个电话打的正好,他只记得国家放开电影行业的时间大概是九三年或者九四年左右,想不到九三年开年就已经放开。

    也是,正如余东所说,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电影市场进入大萧条阶段,国营电影厂倒是很积极的拍摄,可市场反馈却非常不好,几乎就是拍一部赔一部,赔的几家国营大厂都快破产了。

    这一阶段国营大厂也在尝试改革,比如和港城的娱乐公司合作共同拍摄电影,最有名的代表就是《火烧圆明园》,男主角是港城明星梁加辉,女主角则是内地明星刘小庆。

    这部电影也很成功,获得了近千万的票房,但内地国营大厂却没分到多少钱,大头全被对方拿了过去。

    其实,近些年成功的电影大多数都是和港城公司合拍的作品,比如少林寺,少林小子等等,至于说自己拍摄的电影,基本都是扑的一塌糊涂。

    究其原因,无非是港城成熟的娱乐产业运作模式和拍摄手法,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家有钱呀。

    国营电影厂差的还是资金问题,没有钱什么都玩不转,没有钱,连演员都留不住,比如现在内地最著名的女演员刘小庆。

    她在拍摄《火烧圆明园》时一天工资是十五块钱,伙食费一块五,中午只能吃点馒头加咸菜,而梁加辉则是大鱼大肉,片酬十万,两者一对比直接给刘小庆搞崩溃了,拍完这部戏就辞职下海,几年时间赚了钱,九十年代中期还成了全国第一富婆,这些财富,大半是靠着改革红利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