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铁道策(中)
(感谢书友无敌小傅、20191231210843044、20240330000531616、山海门万法仙君、世无殊鱼的票票~)
而这也正是李净有一点不太能理解的地方。
为什么谯周要提出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在他是亲天公一方的立场下。
先说原计划的好处,别的不说,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任何特殊性。
从番禺到毗耶普多罗城的铁路,充其量是原本的广汉线的延伸,对于原有的交通格局不会带来特别大的改变。
这已经算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世界的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点对于格局的改变可能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造成巨大的影响。
更何况,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就拿最简单的广汉线举例,广汉线横跨两广北部的绵延群山,加强了湘州、赣州等和象、广两州的联系,也让之前交趾的割据基本没有重现的可能。
但它也加剧了岭北势力对于两广的冲击,为了安置破产的农民,由官方组织的屯垦团通过铁道南下,一个个寨子在岭南大地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长出来,依托着交通线和寨子的点线结合,北人与原住民展开了对于土地等资源的掠夺。
这中间充满了无数次的微型战争,小到一个北人村落和一个百越村落为了一条河流、一坡梯田展开的械斗,到啸聚数十万百越的酋帅率领的对于番禺城的围攻。
可是单靠着冷兵器和地形优势的百越哪里能手握着火枪大炮,又有着官府支持的屯垦团对抗?一次次聚集在一起的防抗反而让头疼着如何将他们一网打尽的屯垦团员们眉开眼笑,土著的鲜血在寨堡与壕沟前滋润着土地,孕育出来的果实又滋润着拓垦团员的下一代子女茁壮成长。
正常来说,百越如果打不过,也不用死磕,因为他们可以向南逃,就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从长江流域一路南下到如今的珠江,但是他们没料到,时代变了。
在南边,北约为了防止太平道徒的借机渗透,严格对边境实施封锁——当然,以现在的水平,想要对漫长的雨林实施封禁纯属天方夜谭。
于是他们决定用市场的看不见的大手解决这个问题——北约在全体会议之后,正式颁布《逃奴法案》,该法案宣布,对于任何无法证明自己不是穿过北部国境来到北约的人,任何北约公民都有权将其抓获为奴隶,该奴隶除了生命权以外的任何权利都由抓获其的主人拥有——而他们证明身份的方法,是要求对方展示作为熟练技工或者理工科人才的能力。
对于百越来说,该法案推行之后的北约,并不比屯垦团逐渐扩张的两广好多少,于是他们只好回去和屯垦团死磕——然后北约便很高兴地为闹得比较欢的百越头子们送上了武器,广汉线受之影响,南段一度停摆。
然后岭南都督府和广、象两州刺史府通过《宅地临时管理方法》,规定任何太平道国合法公民如能证明一片土地上不存在除了自己以外的定居者,则自动拥有使用权。随后,国会又通过了《宅地法》,将《宅地临时管理方法》上升到最高级的效力层面,规定只要做到山海池泽十税一,定居者就可以获得所有权,同时,对于矿部认定的郡级矿山,岭南都督府应当予以保护。
这命令一出,屯垦团员们顿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离开了寨堡的保护,主动出去攻击百越。
什么“证明一片土地上不存在除了自己以外的定居者”,有价值的土地上还能没定居者?只要全部干掉,那不就成自己的了?同时他们还翻遍了两州大大小小的各种山脉,只为了找到矿山,然后获得岭南都督府更进一步的保护。
什么?你说百越攻击的地方离矿山有二十里超出应当保护的范围?上官有所不知,我住在矿山脚下五里处,农田我家十里外,取水的地方在农田又五里外,刚刚好就在二十里,怎么会没关系呢?
什么?您说没看到农田?那不是被这些百越蛮子搞得种不了田了吗?等把他们赶走之后我就开始,啊不,继续种田。
上官您说什么呢?这是我主动捐款给您的部队的!有你们这些部队保护着,真是天大的福分呀!您就收下吧!从这到这,这中间一片地以后的收入,都归您!
短短六十多年,岭南的人口比例已经以原本的百越占多数,变成了现在的北人占多数。
可是谁知道,屯垦团设立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在运力多余的时候,把一些中原的失地农民运到南边,一方面是为了实边,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中原人口压力。
至于打击百越也好,抢矿山也好,都是附带的。
百越南蛮怎么了?教化好也可以照常种田交税啊!原历史诸葛亮就是这样干的呀!
抢矿上?你是觉得岭北缺矿?还是海外领缺矿?
就这样,原本理论上来说可以随着历史进程慢慢(甚至浙闽等地已经)也变成北人的百越南蛮,就这样和北人结下了血海深仇。
现在时不时地冒出来搞个破坏、打个游击之类的,让先前赚的盆满钵满的广、象州刺史府和岭南都督府十分头疼。
二工前夜就是没有打这种治安战的实力。
划不来!
于是三位封疆大吏只好开始怀柔,在得到了天公将军的同意之后,对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山区的领袖开始封官授爵。如今两广和琼岛上,大大小小封了上百位男爵和数十位子爵,最高的封了个侯爵,算是半只脚踏入了朱门。
而在李净看来,这件事情,单从经济上来看,其实是屯垦团和地方官员得利而中·央亏了。
中·央原本只是偶发善心,把人运到岭南自生自灭,却没想到最终得出钱出力,只为了保屯垦团安全,保住自己的面子——毕竟你总不能把人运到岭南给南蛮杀吧?铁路又不是不用钱。
而屯垦团和地方官员借着中·央的资源,得了钱和地。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能只从经济上来看——至少两广从此之后不再有分裂的土壤,彻底成为了太平道国主体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或者用一个后世的概念,成为了汉地xx(数字)省之二。
不过,就像唐朝人可能比较喜欢自称唐人而不是汉人,太平道国的人也更喜欢称自己为太平人,而称为太平xx州之一又没法和单纯作为郑智概念的太平道国区划相区分,所以没有这种称呼。
但无论怎么说,这就是一团乱麻,最终的结果以一种完全偏离了最终构想的结果呈现。
虽然结果不算太坏。
而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由于林邑、真腊、扶南和两广在自然条件等上的相似性,用原方案,也就是作为广汉线的延长,无疑能尽可能地减少预料之外的因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