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共和派的大拼盘
(感谢书友早饭湃派的打赏,感谢书友胖头鱼1988、山海门万法仙君、世无殊鱼、20220803195842158的票票~)
作者:交通大学史学直讲,张华,字茂先
摘要:本文在充分参考原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黄天六十五年“上校政府”亲历者马子烈、邹若和等人的未公开笔记,对克努哈希时期的共和派内部派系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共和派本身的问题才是克努哈希崩毁的决定性因素。
今天,我们看待扶南王国的王都革·命之后的议会,总会下意识地认为共和派是占据优势的派系,这一观念实际上是源于议会中共和派的席位占多数这一因素,但这忽略了共和派的构成。
当我们回顾从扶南王国议政会设立(即黄天五十六年范长登基后重开议政会)到紧急委员会成立这九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议会中最大的派系是王权派,第二大的派系是立宪派,第三大是监护派。
我们所熟知的共和派在扶南王国时代其实是非法的------少数共和派议员则通过宣称自己是立宪派,方才得以留在议政会。
共和派之所以能在临时议会时期成为第一大派系并在随后的两院制改选中获得过半的席位,其实得益于“上校政府”的倾向和席位增加之后农村占据了更高的投票份额。
可以想象,共和派其实是良莠不齐的。
扶南研究领域占上风的史学观念(以谢伟平为代表的东吴学派)认为,扶南临时议会中的共和派实际上可以分成本土的,亲克努哈希的旧共和派(又称南方共和派)、王都革·命之后加入,信奉太平道或者亲临时政府的新(又称北方共和派),亲查毗乌的绝对平等派。
这一观念以黄天六十五年到六十七年间扶南的主流郑智类报刊为依据。
但是,笔者认为,这一观念过于笼统地将利益不同的共和派粗暴地归类。
先说南方共和派。
南方共和派确实以原有的,在范长时期就活动的共和派成员为主,但是他们并非团结于克努哈希周围。
南方共和派的诞生得益于范长开放的经济政策,兴起于南部的港口城市与手工业区。从这个区域选出的议员出于争取更大的商业自·由、反对封建领主或者奴隶主的目的而走向了共和派的道路------换而言之,南部共和派的诞生是自发的,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的。
因此,他们不可能在诞生之初就拥有一个明确的领导者。
因此,克努哈希虽然被时人视为南方共和派的领袖,但他的核心支持者只有“共和会”,而自始自终共和会都没有在议会中占据超过十分之一的席位。除了克努哈希将王权派议员全部解除职位的时期。
即使后来在太平道国的扶植下,克努哈希创立了扶南宪·政争取同盟,团结海外侨民和一些共和派议员,但是他并没有将南方共和派彻底掌控。南方共和派内除了“共和会”,还有“宪法之友”、“二月社”、“新潮社”等等,就连木梅这种非嫡系,只是凭借着表弟木利特的身份跻身内阁大臣之列的,都敢于和克努哈希拍桌子。
或许是出于这种原因,克努哈希才会想要铤而走险,凭借着平叛胜利来获得足够的威望。
再来说北方共和派。
北方以农村为主导,这决定了北方基本不会有共和派的土壤。在事实上,北方在此之前一直是被王权派霸占着席位。
因此,北方共和派虽然名字中有个“北方”,但其成员实际上来源于扶南全国。
那么北方共和派为何得名“北方”呢?
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和“南方共和派”相区别;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体现北方共和派和同样来自北方的太平道的关系;还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北方共和派领袖乔纳隆是北部三省中广北省的人。
笔者考察之后认为,这三种理由兼有之,但主要还是来源于李公的随口一提,并在随后得到了“上校政府”的使用。
北方共和派在改选之后一跃而成共和派内部最大派系,但是派内有派,北方共和派内部仍然可以细分:以其他派系的议员转投共和派为主的“全国共和派通讯总部”;北方旧有的反王权派的“三代之治研究会”;信奉太平道的“乔家帮”。
他们内部虽然有所冲突,但这些都是为了个人利益而非理想的冲突。每当重大问题需要表决的时候,他们总是紧紧团结在以李公为首的太平道国使节团的指挥棒下。
最后说绝对平等派。
虽然绝对平等派在“第一次扶南内·战”中的行为让人将之视为一个独立的派系,但是笔者认为,绝对平等派至少在六五年整年内依然算是共和派的一员,只有将他们也列入考量,才能更好地理解克努哈希的崩毁。
在“木斯杜事件”(见第二十五章)之后,查毗乌努力将北方太平道打造成他的个人王国,并在内部树立个人崇拜的观念,甚至将“太平道”替换成了“安卡”,破坏了扶南地区太平道运动的纯洁性。
对于查毗乌的行为,李公认为,他早年留学高卢的时候,可能接触到了对于《三皇经》的错误解释(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罗马的学者们经常会引用一些只言片语或者小道消息来印证太平道国的强大、太平道国人民的高素质等等,比如说“阿克苏姆夏令营里的较量”、“仰光港口的下水管”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在错误的解释下,查毗乌形成了对于太平道的错误理解,并将之付诸实践。
也就是说,查毗乌本意是好的,但是执行坏了。
无论如何,查毗乌的行为在绝对平等派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分裂。本土派和国际派(也就是亲太平道国派)的争论不必说,就连在本土派内部,也有查毗乌思想和萨林思想两种路线之间的分歧。
在黄天六十五年到六十六年早期,因为查毗乌和萨林思想之间在“反对太平国际的干涉”这一问题上持相同态度(虽然查毗乌是出于本土情结,萨林是认为太平国际已经堕落了。),所以这种分歧并不明显。
到了黄天六十六年“第二次扶南内·战”爆发后,这种分歧才逐渐变得致命。
而在黄天六十五年,这三派之间,这三派内部的分歧,都还在可控的范围,这就让克努哈希产生了自己能够统领整个共和派的错觉。
因此克努哈希悍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