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猎耕生活
繁体版

第21章 十盒大雁塔的故事(求收藏追读)

    林文茹十分担心她爹会和刘启明聊岔了,轻声开口道:“爹,启明现在是有本事的。”

    林父微笑着摆手:“文茹,我看得出来你男人有本事。”

    刘启明将准备好的十盒大雁塔拿出来,垒在一块。

    随后他打算把林父的酒杯满上,林父看着他,脸上也有了两分醉意。

    林母急忙拦着刘启明,瞪了一眼林父:“干嘛呢,下午没课么,还在这喝?”

    林父畅快笑道:“下午上最后一节课,让我多喝几杯。我从58年开始,就没听过这么有意思的东西了。”

    刘启明见林母手松开了,继续把酒满上了,继续说道:“爹,形势我未必很懂,但这往后的日子就像这十盒大雁塔。”

    “喔?这又很有意思了,什么道理,你讲讲。”

    刘启明继续讲道:“没人能在一天内抽完十盒大雁塔,但老烟枪抽得总是比别人快些。我对山里熟悉,所以我想富,也富得快些。”

    林父哈哈笑道:“你小子哪学来这些门门道道。”

    他自然不清楚,刘启明两世叠加在一起,可能年纪比他还大,但眼下这些都不重要。

    见林父松口了,刘启明和他碰了一杯,爽朗笑道:“爹,投机倒把我不会去碰。但换种思路,农耕撵山,也能致富,也可以让文茹过上最好的日子。”

    林文茹见他在自己生父生母面前乱讲话,红着脸低下了头,在那扒饭。

    林父痛快笑道:“我都怀疑我是第一天认识你这小子。”

    见二人气氛缓过来,林文茹才松了口气。

    刘启明慎重解释道:“爹,我想搞到电机,是对山林的安全保障进行改善,才能在山里积累资源,积累必将出现量变到质变的发生。”

    林父是在最火红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听到这熟悉的观点,再度重新审视刘启明。

    “启明,你是在哪学这些话?”林父不禁称奇,“你才20岁,能读懂这个观点?”

    二人也把话聊开了,不管听起来多么惊世骇俗,林父接受了,称他会帮忙联络,约在四月底,他可以过来谈。

    在这个年代,电机厂也不是一般人能联络的,也是林父这知识份子的身份被重新重视,他才能借这个关系去做。

    刘启明也并不是一时兴起,他想改造庇护所,让它可靠起来。

    不管对自己安危的考虑,还是减少家人的担心,他后续一定会去弄。

    刘家沟虽然贫苦,但还是通了电的。

    而山里不一样,最缺的不是搭庇护所的材料,而是怎么把电弄出来。眼下这桩难事也有些眉眼了,他心中的石头也放下了。

    随着午饭结束,林父也泡了些茶,二人散了会酒,又闲聊了一阵。

    林父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也终于放下了,不会担心林文茹在山里吃苦头了。

    本来要用留他们下来过夜,但二人着急回去忙碌小家庭的事儿。

    刘启明承诺再三,下个月来和林父碰头的时候,一定带林文茹回一趟凤县,林母才放心让他们回去。

    一家三口再次坐上城乡三轮车,凑巧的是,这回程的车,司机等了半天也等不来人,只拉了他一家三口。

    人少些,说话也方便。

    林文茹开口问道:“启明,现在回去,爹和耀光也卖完猎物回家了,这些钱,你是怎么个打算。”

    刘启明自然也清楚她在担心什么,但是在时机成熟前,他不会轻举妄动。

    在这个年代还有那么多的边界,但重生唯独一点好,就是摸得着那个边界在哪。

    虽然未必就是样样一帆风顺,但至少不至于栽跟头。

    “文茹,不必担心,咱有钱了肯定是先改善生活。”刘启明逗了下她怀里的娃子,“时机没到,我也不会去建猎户队的,主要是让你爸放下心来。”

    林文茹嗯了一声,低头盯着娃子,她总是支持刘启明的。

    随着三轮车颠簸,刘远华哇哇哭了几声,刘启明饶有兴趣逗了下:“钓鱼佬别哭,回家给你弄个鱼杆。”

    林文茹心里头一直很疑问,为什么刘启明老是叫娃子黑脸怪、钓鱼佬……

    她将娃子安抚之后,凑近刘启明,小手比划了几下,问道:“你看得出这是几?”

    刘启明一阵纳闷回道:“这肯定是四个手指头啊,文茹,你咋了?”

    林文茹收回小手,嘀咕道:“这就怪了,你眼睛也没出毛病,怎么老是说胡话。”

    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后,甚至开始有些昏昏欲睡,随着一阵急停,三轮车已经到了东风镇。

    原先也没指望能在这和刘父、吴耀光碰头,想不到一下车,就看到刘父蹲坐在停车点边的草堆上,地上黑色的烟灰倒了不少,旱烟都不知道抽了几杆了。

    吴耀光在刘父边上发着呆,看样子猎物都卖光了。

    刘启明还以为出事儿了,急忙问道:“爹,耀光,啥情况?”

    刘父听到他的声音才回头,怡然抽了口烟,神色淡定:“明娃子,你可算回来了,我和耀光等你,都等了半天了。”

    吴耀光有些尴尬,不敢看着刘启明。

    刘父仔细说道:“这狼皮的品相不差,约摸能卖个150块一张,有个收兽皮的,是我老熟人,他一次性全收了,给个140的价,也算是合理。野猪肉我们按家猪肉来卖嘛,一块七毛九卖一斤……”

    刘启明急忙打断:“爹,钱回家再算哩,你在这等我总不是要和我算钱吧。”

    刘父喔了声道:“你要我送的那三斤猪肉,那狗老汉收了,但要你去集市找他一下,我怕你跑个来回,就和耀光在这等你。”

    刘启明心头闪过一丝疑问,急忙问吴耀光:“耀光,咋回事呢?”

    吴耀光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出口:“阿明,他说这是规矩……”

    刘父拍了拍吴耀光后笑道:“明娃子,不慌。山里人哪有那么多心思,他是看得上你的本事。”

    刘启明一听这话,便知道来龙去脉了,将来随着他山中的庇护所建成,打猎的节奏也会加快,训练猎犬是重要的环节。

    有狗老汉助力,这事自然也是好事。

    他让刘父和林文茹带着娃子回家。

    林文茹走之前还不忘嘱咐刘启明:“启明,别忙活太晚了,记得回屋吃饭。”

    刘父、吴耀光走到摊口,集市的人都散了,只有狗老汉还等在这。

    这回他抽的不是丰收烟了,而是大雁塔,是他上回送的那十盒。

    刘启明上前问道:“老人家,烟还够抽吗?”

    狗老汉哈哈笑道:“你那十盒,我都抽大半了!”

    刘启明想起自己在林父面前信誓旦旦说的,没人能一天抽完十盒。

    看样子狗老汉加把劲,是能抽完的。

    狗老汉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小子是我看走眼了,听你老爹说,你就一条川东猎犬,一条土猎,还带着你这个愣头愣脑的朋友,能杀这么些猎物?”

    刘启明看吴耀光欲言又止,急忙笑道:“我这愣头愣脑的朋友才是关键。”

    狗老汉也不再打趣,拍了拍他的狗笼道:“来,选一只,老规矩,愿意跟你的,你带走。”

    【推荐票】

    【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