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猎耕生活
繁体版

第9章 精明的生意人

    刘家沟距离东风镇大约60多分钟的脚程。

    刘启明和吴耀光身强力壮,脚力也强,一小时的脚程,只走了四十五分钟就到了。

    东风镇是以前的叫法,现在叫东风公社,曾经也是附近六个乡村交易汇集之地。

    其实交易的制度来回调整,都没影响这里每逢一四七就会赶集的习惯。

    毕竟这里太偏远了,到了后世再做详细人口统计,常住人口也不过七千。

    这也是另一种市场的自然体现,资源匮乏的自然选择。

    唯一的区别是,比之前两年摸着黑才敢起来赶集的味道,这两年要松一些了。

    当下已是六点左右,赶集的人都几乎到齐了。

    供销社、粮油门市这些部门在管的计划内商品,没多少人会去碰,否则就是典型的投机倒把,但不排除有很多创新玩法。

    东风镇管辖的六个乡很纯朴,这里的人们很难想象到城市里的创新玩法,还有“倒爷”这种新物种出现在南粤、之江、北平这些地方。

    倒爷是个新名词,但俗称的二道贩子,千百年来便有。

    只是在双轨制并行的年代,显得尤为特殊。

    官倒,投机倒把,还有不碰双轨制边界的“买卖人”,这三种分类,只在这严肃年代才并行出现。

    集市就一条宽敞的道上两边平平铺开,摊贩幺喝的声儿也不会太大。

    倒不是因为有所忌惮,而是大家对公社生活已养成习惯,来集市的人少了很多。

    刘启明在集市上,找了个实诚收兽皮的,说了好些好话,才把那张兔皮卖了一块钱。

    兔皮确实不值钱,放哪个年代都是尴尬的。

    随后穿过集市,便到了镇上唯一一家旅馆。

    对东风镇来说,旅馆是新鲜物,毕竟人口流动也是在这个节点才悄悄开始。

    招待所一晚的费用大约是三元钱,而这间旅馆看着约摸收费也就一块不到的样子,因为它条件实在是差。

    刘启明在门前停住了脚,试探问道:“耀光,咱要找的人就这吗?”

    吴耀光咧嘴一笑:“这年头香江的钱才好挣,我们山沟里的山货,卖到香江的差价,远超你想象。”

    香江在这个年代里,经济实力水平是一骑绝尘的程度,像竹荪这样的名贵山珍,他们的需求十分旺盛。

    刘启明也知道他这话是靠谱的,这是地区之间的买卖逆差的玩法了。

    单单到这一游,也确实是正经的,再往下游走,怎么进香江,就不是现在他这个实力能考虑的了。

    买卖合理就卖了。

    于是吴耀光便带路进了旅馆,老板也不问,显然他是这里的熟面孔了。

    刚走上二楼的楼梯,便有床板吱吱响声响传出来,时不时夹杂着放浪的大叫。

    刘启明望向吴耀光,他也一脸懵,这显然在状况外。

    “这就是你说的正经人?”刘启明开口道,“要不我们等等吧,感觉会要些功夫。”

    床板吱呀的响声更大了,那销魂的叫声也越来越大。

    二人就站在楼梯口,略显尴尬。

    突然,冲上来一个疤脸男人,看身材样貌也不是本地的。

    刘启明吴耀光急忙让道,那个疤脸男人就直接把房间门推开,没有锁,所以声音才那么透亮。

    “耀光,好像是被仙人跳了。”

    刘启明话音刚落,房间里便传来求饶的声音。

    “啊!大哥,饶了我吧,我不知道她有家庭的,我在火车上碰到她的,她说她没家庭的。”

    一声闷响,看来是结结实实是吃了一脚,男人又惨叫了起来。

    “赔一百块,这事就了了。”

    一百块,可真不少,这仙人跳的搭档,怕是镶了金也不值一百块钱,而且听这被害的男人口音像是外地人,刘启明问道:“耀光,要帮你这位朋友吗?”

    吴耀光摇了摇头:“不是朋友,在运河上认识的,帮不帮听你的。”

    他是单线条思维的人,既然他说不是朋友,那就不用管了。

    “不帮的话,咱们就下去集市找些吃的。”

    二人便蹑手蹑脚下了楼,毕竟既然不打算出手帮忙,总得留两分面子给他。

    悄悄退出了旅馆,又绕回原来集市最热闹的街道,恰好时逢这集市人也热闹起来了。

    好些出摊卖吃食的也开档了,吴耀光吸了几下鼻子,刘启明看他神色激动,问道:“兄弟,你干吗呢?”

    吴耀光尴尬道:“是奤奤面的味道,好些年没回凤凰城了,有些想这一口了。”

    奤奤面是西北地区的传统面食,因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在后世旅游发达后,三秦的叠字宇宙才被全国认识的,罐罐茶、奤奤面。

    这东风镇虽然远离三秦的中心,但三秦乃面食之都,所以这小镇上也有这一口吃的。

    到了刘家沟就难了,它的贫苦,在东风公社下辖的大队都排得上号了,哪里有面食吃。

    “那你吃一份,你都这么帮我了,我请你吃一碗。”刘启明掂了下背包里那半只鸡,“我自己带了些吃的来,就不用了。”

    吴耀光看他掂了下背包,直率问道:“文茹给你准备好吃的了?”

    刘启明哈哈笑了几声,回道:“半只山鸡,塞我也得塞进肚子啊,她那慢性子的性格,要是知道我没吃完,怕是下次这种关心得等个半年了。”

    西北男人的浪漫是孤狼的温柔。

    吴耀光嗯了一声,点了点头,他认同刘启明的话,但他还是想吃奤奤面。

    于是上前问摊主:“怎么卖?”

    “七分钱加二两粮票。”摊主打量了一下吴耀光,“听你口音,你是凤凰城人,已经给你算便宜了。”

    吴耀光没有理他的热情,简单答了句:“高了,你这价格比在凤凰城都高。”

    “你在这山边边,能吃得这份面都是走运了,你要便宜的,去公社食堂里吃,但能吃到这么一口吗?”摊主语气也不大好了,冷笑道:“你一凤凰城人到东风镇来跑生意了,就别装穷了。”

    吴耀光还想反驳,刘启明抓住他,哈哈爽朗笑道:“都是老乡,说话归说话,上头了可不好。”

    见摊主面色缓和,刘启明继续说道:“我这位兄弟不是嫌你面贵,是咱手里没票,你看一毛钱六分钱,来两碗哩。”

    一份碗难讲人情,两碗就很容易,这也是刘启明的经验。

    只不过这顿山鸡肉,就要硬塞了。

    摊主也是个爽快人,打量了一下二人后大笑道:“得,都是爷们,不和你们磨叽。”

    不一会儿,两碗奤奤面便端了上来,二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随即刘启明又让摊主帮忙把那半只山鸡切了,铺在自己面上。

    吴耀光茫然问道:“Biang鸡面?能分我几块?”

    刘启明哈哈笑道:“这叫法有意思,但不能分,这是文茹的心意。”

    吴耀光也就随口一问,嗯了声就开始吃面了。

    二人还在风卷残云之时,一个体型高大的男人便拖着个女的,一路往这面摊走。

    “撒手,弄痛我了。”那女的叫道。

    那男人叫了碗面,骂道:“你是不是没反抗!我在下面只等了三分钟,他怎么就进去了!”

    原来是仙人跳的那对搭档。

    那女的气道:“我也没想到他那么急,我叫得够大声了,你又不上来,你还敢怪我。”

    那男的又叹气又踱脚:“真进去了?可把你诈出来了,你是不是看上他的钱了?”

    随后便是一地鸡毛的争吵,听得刘启明脑壳都疼了。

    在这个严肃的年代,玩仙人跳的并不多,看样子确实是惯犯了。

    在火车上盯上了这位财主,带有计划目的跟过来的。

    刘启明和吴耀光吃面的速度都加快了,得去见见这位财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