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重回1985
繁体版

第五章刘家人的晚饭时光

    “难道我哥在本地上大学,家里面生活就能好过多少?不见得吧?”

    刘妈还在琢磨小儿子的话,难得一见小儿子也会说出了几句挺有道理的话,让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在一旁悄悄乐呵呵待着的小儿子。

    老三如今长得可是真不错,可为啥就那么笨了呢?

    “唉……”

    “妈,我回来了,今天晚上吃什么啊?快饿死我了!”

    一路不停歇,边走边说话的就是老刘家的闺女儿,上有哥下有弟,性格暴躁泼辣的刘冬梅,一个重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说什么呢?死不死的,赶紧洗把脸,我去给你做晚饭!”

    “不用了,快去洗脸洗手准备吃饭。我都做好了!”

    老刘同志话随人来,一手推门帘子,一手端着刚刚炒好一盘子热菜进来了。

    很简单的炒油菜,如今正是一年之中绿叶蔬菜种类最多、价格最便宜的时候。

    趁着如今便宜多吃一点,补一补好几个月没有吃绿叶蔬菜的缺失。

    二合面的馒头在熬稀饭的时候又热了至少十几个,不过也就是刚刚够老刘家人一顿饭吃。

    老刘家既没有老人也没有年纪小的孩子,五口人都是最能吃的时候。

    也多亏了如今已经部分放开了粮食管制,否则全靠粮食本上的供应都不一定够吃。

    刘家三兄妹吃得都不慢,相对而言吃得比较慢的就是老刘同志和刘妈。

    以前刘老三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结合梦里的经历,似乎知道了原因。

    饭做多了怕浪费,饭做少了又害怕孩子们吃不饱,那就只能先让孩子们吃完了,做父母的再收拾残局。

    剩的多了多吃一点,剩的少了那就将就一下。

    要说老刘家学习成绩好由谁开始,那确实要承认是由女儿刘冬梅开始的,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很不错了,初中毕业之前的年级考试也曾经多次排名第一,一个年级九个班,小五百学生的第一,确实很不容易,而至于为什么说初中毕业之前,那是因为她是被高中学校提前录取的,也没有参加中考!

    成绩好是一个方面,学习的习惯和风气也是由她带动起来的。

    反而刘家老大也曾经被气急败坏的老刘同志骂过“朽木”,最近一段时间刘家老大学习成绩好了,被老刘同志说那是“朽木上刷了一层油漆而已”。

    不过刘家这个闺女儿脾气不好,哥哥弟弟大部分时间都是习惯性地让着她。

    就是老刘同志和媳妇儿也一样特别呵护,她也从来没有挨过打,就是挨骂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不像兄弟俩从小到大都是挨打不少,挨骂更是十分寻常。

    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教育孩子的普遍观点。

    “孩子不打不成器!”

    “爱之深,责之切!”

    “敢不听话,狠狠打!”

    不过如今刘家老大已经是一名准大学生了,家里面所有人对他的态度自然也有了变化,如今挨打被骂的就剩下了不成器的刘老三一个。

    对这个问题,刘老三早就习惯了,不仅仅是家里,就是在学校里也是一样,安静地待着,尽力减少存在感。

    食不言,寝不语。老刘同志的要求,而且今天晚上吃饭谁都能看出来老刘同志的不开心,没有人愿意主动招惹是非。

    吃完了饭,按照惯例饭后收拾就是刘老三哥哥姐姐轮流来做,而老刘同志则是回卧室的床上躺着休息一下,而刘妈则是选择了在天黑之前清洗一下家里的衣服,洗好了搭起来晾干,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可以穿。

    家里人的衣服都不多,尤其是夏季的,刘老三则是跟着他妈一起学干活儿,自觉一点儿,这样就是学习不好,大家伙儿也都不讨厌他。

    而刘老三的哥姐收拾好了就去学习了。

    “老三,你自己觉得上学特别累吗?”

    “还好吧?没觉得有什么啊?”

    “不要太担心,学习尽力就好了,大不了过几年就顶替上班挣钱,一样可以过日子。你哥已经考上了大学,你姐应该也问题不大,将来咱家的顶替上班的指标足够了。”

    “哦……”

    “来,你拽着那边使劲儿拧!拧干了明天早上起来就干了。”

    “再撑一撑,这样干了展一些。”

    刘老三和他妈边干活边聊天说话,自从他爹娘放弃了刘老三的学习,对他的态度倒是越来越好了。

    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刘老三还是喜欢和他娘待在一起,毕竟他爹打他的次数要多一些。

    至于说他妈说的让他顶替上班挣钱的事情,他并没有什么抵触心理,本来就是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周边邻居家里孩子顶替上班挣钱生活的很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对而言能顶替上班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

    就像隔壁马玲玲家,顶替上班的机会就给了她哥,尽管她的两个姐姐也没有正式工作,也一样要等着她哥可以顶班了再给她哥,毕竟如今大部分人家都觉得儿子才是家里的最大支撑,女儿嫁人了就是别人家的了,除了逢年过节就很少见面了。

    这个观念似乎不能说错,反正谁家出嫁的女儿要是经常回家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不是和婆家闹矛盾了,就是小夫妻俩吵架了。

    事实就是如此,大多数也没有什么意外,反而像刘老三他姐如此被优待的并不多见。

    一方面是因为刘老三他姐确实是一个很懂事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长得和老刘同志最像,让老刘同志打闺女儿,他自己就有些舍不得。

    就是孩子妈说几句不好听的,看着闺女儿生气的模样,老刘同志也是一样的舍不得。

    干完了活儿,刘老三和他妈一起去父母亲是所在的房间,另一间屋子里面则是刘老三他哥他姐学习的地方。

    “老刘,今天晚上又不舒服了?”

    “嗯,下午干活儿不小心用力猛了一点儿,好像是腰扭了一下。”

    “刚刚怎么不说?早点贴上膏药也能少受一些罪。”

    “嗨,不是怕孩子们担心吗?”

    “四十多岁的人了,不能再和年轻的时候一样了。”

    “谁说不是呢?很多时候觉得理所应当的活儿,一操作就搞不好了。”

    “其实,我也一样。和孩子们有啥好说的?除了让他们瞎担心,能有什么用?”

    一边低声聊天,刘妈一边给老刘同志贴上了厂属医院拿的膏药贴,治标不治本,可那也得治啊!

    刘老三看着眼前的父母,听着他们的交流,对下午他爹表现出来的懦弱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他爹老刘同志真的不年轻了,不仅仅是身体上,就是心理上的,他也已经逐渐缺乏了自信了。

    嗯?这个奇怪的观点儿是从哪里来的?

    “爸,我给你揉一揉?”

    “呵呵……,别捣乱了。”

    “呵呵……”

    老刘家的夫妻俩听了小儿子的话都乐了,好不好、对不对,那也说明了老三笨是笨了一些,但孩子他还是挺懂事的,他们夫妻俩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