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繁体版

第351章,十倍利润和陈平的巡视

    大汉七年四月十日,香料岛,永宁镇码头。

    丁磊他们惊愕的发现海平面出现一艘海船,他们可以肯定这不是南海舰队给他们补充物资的海船,毕竟来南海舰队出动一趟不容易,朝廷不可能如此浪费,只派一艘海船过来。

    但他们还是极其兴奋的迎接上去。毕竟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海岛上,任何新人的到来都会让他们极其激动,很快海船靠近码头。

    为首的人走到丁磊身边行礼道:“某家季宇,乃是广阳国公门下,此次来到香料岛多有打扰将军了。”

    “广阳国公!”丁磊恍然大悟了。难怪有这么大的本事来到香料岛了。

    “这里香料到处都是,掌柜可以自己组织人去摘取,只是要注意一下岛上的野人,当然我等仓库中也有一些香料,可以卖给你们,但价格~~~”

    季宇却拿出一张盖着太尉府印,南海舰队将军府印的书信说道:“某此次还带了200想要定居在香料岛的移民,按照朝廷的政策,将军您要给某200石香料。”

    丁磊马上拿起这张书信仔细观看,上面大致意思是为了鼓励民间船队帮助朝廷移民,每带一个移民来到香料岛就可以获得一石香料。书信的最后盖的是太尉府印和南海舰队将军府印。

    丁磊道“既然是太尉府和南海舰队将军府的命令,末将定当照办。”

    这对永宁镇本就是好事,在这里香料几乎无穷无尽,但汉人却极其稀缺,朝廷用这样的方法来增加移民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事情。

    而胡亥算是赶上东风了,广阳国公等上会稽郡的时候,飞亥造船厂刚刚改造好,本来它的启动资金都差不多花光了。

    季宇的海船除了带了200移民,还带了大量粮食,各种铁器、上千布匹丝绸,这些东西季宇全部卖给永宁镇,价格也和大汉差不多,作为交换丁磊的香料以一斤10钱卖了300石的香料给季宇。

    随着蒋明的命令下达,工匠打开水闸,造船厂外运河的水快速流入,带动海船缓慢提出,而后他们被纤夫拉出造船厂。

    也不怪吴老板如此激动,一个月前广阳国公的船队从香料岛回来,带回6万斤香料回来,这些香料马上挂在会稽郡的货物交易所当中,不到一日就被卖空,整整卖了5000多万钱,交税之后广阳国公得到3500万钱,而广阳国公购买海船和各种补给,雇佣人手也不过只花了300多万钱。

    而后胡亥跟着吴老板去农业钱庄转账,后续的100万钱也转到胡亥的账号当中。

    而后吴老板喃喃自语道:“终于造好了,某家也可以出海了。”

    现在此时的会稽郡就已经疯狂了,躁动了,所有人都在谈海贸,所有人都想去香料岛。

    一切完成的如此顺利,连胡亥都忍不住鼓掌,而后对着身边一个商贾道:“吴老板,这艘海船您可以带走了,晚辈祝您一帆风顺,带着满满一层香料回到会稽郡,衣锦还乡。”

    大汉七年七月二十日,会稽郡,丹阳县,飞亥造船厂。

    朝廷舰队虽然也能赚十几万金,但这些钱都是朝廷的,朝廷本身每年税收和少府的收益就有几十万金,所以天下的人即便知道朝廷赚钱了,造成的轰动就算不得大。

    而后季宇的船队在香料岛短暂停留五天之后,补足干净的饮用水,各种蔬菜,再次返航离开。

    吴老板看着海船激动道:“某也恭喜赵老板发财。”

    毕竟大家和朝廷总是隔着一层,而且大家也算不出朝廷花了多少,赚了多少,真正的利润有多少。

    大家只能隐约的感受到朝廷去香料岛很赚钱,但赚了多少钱谁也不知道。

    因为所有的物资货物都是在会稽郡购买的,所以在会稽郡商界政界,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广阳国公的成本,一趟海报就赚了十倍的利润,这造成的轰动是极其巨大的,甚至超出了朝廷的舰队。

    “开闸!”蒋明大吼道。

    有了这笔钱之后,胡亥购买木料,帆布,绳索等造船物资,蒋明等工匠辛苦两个月时间终于打造出第一艘2000料的海船。

    接下来的几天丁磊他们惊喜的发现,大汉的海船几乎每隔十几天就会来一艘,每艘战舰都会带着上百人来到香料岛。他终于不用担心人手不足的问题,整个香料岛的开发进入快车道。

    但季心赚了十倍利润消息传开之后,海量的钱财向着砸向胡亥,只为了得到他船厂当中还没有一块木板的海船

    吴老板是本地人,他的纺织厂正好就在飞亥造船厂一旁,在知道胡亥已经请了朝廷的大匠,准备把这里改造成能制造海船的船厂,当即就下了30万定金,定下了飞亥造船厂第一艘海船。

    但这一次广阳国公的海船,算是给他们真正的显露出海洋贸易的利润,出海一趟就有十倍的利润,这谁能抵得住这样的诱惑。

    七月二十日晚,飞亥造船厂。

    此时造船厂灯火通明,这张圆桌摆在这里,桌子上摆着十几个菜,基本上都是硬菜,做下面还有几坛米酒。

    胡亥端起自己的酒碗道:“没有各位的辛劳,我们的第一艘海船不会如此快的造出来,某宣布,所有人多发一个月的俸禄作为奖金。”

    四十多工匠齐声欢呼道:“多谢东家。”

    “各位吃好喝,你们跟着我胡亥,以后好日子还多着。”

    “东家万岁!”所有的工匠欢呼道,而后开吃起来。

    胡亥则来到飞亥造船厂高层的那一桌。

    胡亥对蒋明道:“后续的款项吴老板已经打过来了,130万钱已经全部到账。”而后他小声对蒋明道:“这一艘海船我们就赚了80万,这其中你就赚了8万,某说的没有错吧,和别人做牛马,哪有自己做老板强。”

    蒋明激动道:“赵老板是人中之龙,某蝇随骥尾。”

    这才两个月就赚了8万,全年要是按照这个效率造船,他一年可以赚近50万钱。

    一旁的柱子问道:“胡亥哥,我们的订单已经到3年了,还是有人不断的向我们订船,这该怎么办?”

    现在胡亥也有一个幸福的烦恼了,就是产能不足,他一年只能造六艘海船,但现在却有上百艘订单,根本接不完,以至于他不敢继续接下去了,毕竟完成不了订单他也是要赔钱的。

    蒋明想了想道:“可以把四周的土地买下来,再建两个船坞,而后我们去吴县乡村招一批有木匠收益的农户,这样产能就能提升三倍。”

    胡亥皱着眉头道:“造船是一项技术活,普通的农户行吗?我们这可是海船,在海上出事了,那可是逃都没有地方逃,到时候船翻了沉了,我们不但赚不到钱,还要把身家性命赔进去。”

    胡亥虽然喜欢赚钱,但他可没忘记上任掌柜的教训。

    蒋明道:“以前有墨家大匠来我们造船厂讲课,教我们一些木匠技术,什么流水线,标准化零件,分工合作等等。朝廷的造船厂就是如此改造的,以前要两个月才能制造的一艘海船,经过墨家改造之后,连一个月时间都不需要了。

    某请教过墨着大匠,了解流水线的原理,就是把复杂的流程变得简单化,让新人也可以快速掌握技能。”

    “我们的造船厂也可以用流水,新招的木匠做一些简单的活,让他们只做一道工序,可以快速积累经验,经验丰富的工匠负责有技术的活,某在最后把关。这样的话最开始可能会慢一点但效率很快会提升起来。”

    现在飞亥造船厂可是有蒋明的一成股份,他怎么能看着钱从自己手中白白溜走,要是飞亥造船厂造船的产能提升三倍,他每年的俸禄就可以超过百万了。

    胡亥道:“改造流水线的事情就交给蒋大匠了,我等全力配合你。”

    朱沛则有些不解道:“东家,现在海贸有十倍的利润,我们既然可以制造海船,为什么不自己去运输香料?”

    胡亥道:“你也不看看现在弄海贸的是那些人,都是大汉的贵族,我们想要虎口夺食,哪里有这样的能力。刚刚那个吴老板,不要看人家肥头大耳,但人家后面的是内史令叶腾,有这层关系人家才敢玩海贸,我们要是贸然出海的话,谁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胡亥的造船厂刚刚改造好,他的好大哥管弘就登门了,和他东拉西扯了说了一顿税务的事情,看上去是让他不要偷税漏税。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他这船不要乱卖,坏了规矩,坏了规矩的话,他这个造船厂很难开下去。

    这个时候胡亥才察觉,虽然已经有几十艘所谓的"民间海船"去向香料岛了,但这些"民间海船"每艘后面都站着一个权贵,这香料岛的头汤显然是留给他们的。

    胡亥当即表示不敢乱来,管弘看他如此上道,就给他介绍了一批客户,他前十艘海船都是管弘找来的,为此胡亥用掉了10万钱粮票,同时表示以后管弘介绍来的海船,每艘给1万钱的中介费。

    管弘看到胡亥这个小老弟如此上道,才满意的点头离开。

    “比背景谁没有,要不是家中那个老顽固,我等也可以加入海贸。”朱沛有的气愤道:“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想要成为成为战国四大公子那样的人,却不知道现在已经是大汉的天下了,天子容不下孟尝君这样的人。”

    他老子是不是圣人,其他人不清楚,他还能不清楚。他老子不过是想要扬名,成为战国四大公子天下游侠之首。但他的出身却不如战国四大公子,他只能靠道德来弥补了,从这方面来说他是做的极其成功的。

    但大汉毕竟不是混乱的战国,即便他老子有现在的声望,他还是要按照大汉的法令来行事,做不到像战国四大公子那样呼风唤雨,动辄改变天下局势。

    胡亥继续道:“造船业能赚一倍以上的利润,已经是很好的行业了,不要看现在他们去香料岛疯狂,但香料的利润跌的很快,他们的好日子没有几年。”

    现在香料的价格已经跌下900钱一斤了,想到还有几十艘海船往香料岛赶,胡亥很不看好香料的前景。

    话分两头,吴县城外。

    王道带领所有会稽郡高层前来迎接视察的假相陈平。

    徐凡一直对大汉地方抓的非常严,他甚至有把朝廷巡视的制定固定下来的想法,以此震慑住地方官吏的违法行为,今年他派遣假相张良巡视河北之地,假相陈平巡视中原江淮之地。

    看着陈平的车队缓缓靠近,王道内心是极其复杂的。

    当年他和陈平是一同投靠当今天子,陈平不过是一个普通士子,而他却是孔师的大弟子,他的发展本应该比陈平更好。

    只可惜现实却不如他愿,他成为县令之时,陈平已经成为郡守,等他成为郡守的时候,陈平却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假相,地位远远不是他可以比的。

    “下官王道拜见丞相!”陈平马车靠近之后,王道领着会稽郡的高层行礼道。

    陈平下马车扶起王道笑道:“朝廷已经下令了,此次巡视不需要接待,尔等按照日常行事即可,天子最讨厌这样的繁文缛节,说这样的行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并且斥之为***。”

    王道脸色顿时尴尬住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陈平淡然道:“你们都回去处理公务,由王郡守带领本相看看你们会稽郡的发展。”

    其他会稽郡高层只能行礼道:“诺”

    而后陈平道:“去吴郡造船厂。”

    王道行礼道:“诺”

    一行人直奔吴县造船厂。

    和胡亥的小造船厂不同,吴县造船厂是整个大汉最大的造船厂,整个造船厂建设在吴县沿海,船坞有7座,工匠有大大小小的工匠有上千人,可以说这就是一座造船的城市。

    而陈平来的时候,正好是吴军造船厂第一艘5000料海船下海。

    造船厂厂长卓虹请陈平下令开闸。

    陈平道:“开闸!”

    汹涌的海水开始进入船坞,很快如同庞然大物的5000料海船缓缓驶出船坞。

    陈平看着这如同巨人一般的海船感叹道:“当年始皇帝的蜃楼也不过如此。”

    卓虹摇头道:“这艘海船还是有所不如,当年蜃楼据说有上万石,如同海上的宫殿一般,不过我们这艘船专门用来捕鲸的,龙骨进行了加固,坚固程度应该比蜃楼要高。”

    陈平感兴趣道:“原来这就是捕鲸船!”

    陈平对捕鲸业的重视还在香料业之上,在他看来香料不管如何挣钱,但毕竟是奢侈品,对大汉国力提升有限。

    但捕鲸业却完全不同,一头鲸鱼有十几万斤重,这其中鲸鱼肉,鲸油,甚至鲸骨都是可以增强大汉国力的,捕鲸业一年给大汉增加了几百万斤肉,就相当于给大汉增加了上千万斤的粮食,说是国本也不为过。

    而后陈平在卓虹带领下参观了吴县造船厂,几个船坞他全部都看了一遍,里面都是铺好龙骨,制造完一半的海船。

    卓虹得意说道:“我们造船厂有7个船坞,几乎每个月都可以下水5-6艘海船,营收超过了上万金,利润也超过了三千金,我们造船厂的效率和收入都是整个大汉最高的。”

    不怪卓虹得意,他一个造船厂的收入超过了大部分的县,而且随着海贸兴盛,造船厂的利润还在快速提升当中。

    这个时候跟着陈平身后的墨者申屠普摇头道:“你们造船的工艺还是先秦流水线的那种工艺,都好几年过去了,你们就没有想过要改进造船的工艺,提升效率?”

    卓虹听到这话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了,因为海贸的兴起,吴县造船厂的重要性上升,他这个厂长的地位也在上升,现在为了求一条海船,即便是国公,彻侯的家人都要对他毕恭毕敬,像这样难听的话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

    陈平道:“这位是墨家高徒申屠普,他为轨道马车改造过生产线,据说被他改造之后,轨道马车厂每半炷香时间就可以制造出一辆轨道马车。”

    卓虹有的惊喜道:“原来您就是申屠公,您的《作坊管理》一书,晚辈一直有拜读,却没有想到今日可以见到您。”

    申屠公不止是墨者,还是大汉马车作坊的厂长,他在做厂长的时候,提升了马车作坊好几倍的效率,工匠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劳动量却没有增加。

    大汉第一条木轨建设之后,他修建了第一条木轨马车生产线,把生产木轨马车的效率提升到极致,半炷香就可以生产一辆轨道马车的程度,引起长安城轰动。

    徐凡专门视察了大汉马车作坊,发现申屠普设定的工厂制度和流水线模式已经和后世很接近了。

    于是徐凡就让他把自己的工作的经验写下来,在整个大汉推广他这条提升效率的管理体系。

    于是他就写下了《作坊管理》其核心思想就五条。

    一工作定额原理根据对工作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二标准化原理。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三能力和工作相适应。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四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五俸禄报酬要给充裕,达到工人的心理预期。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