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下凡
繁体版

第8章 楚凤归林

    仙居殿内,天后正坐在书桌前,专注地批阅着奏折。她的眉头紧锁,神情严肃,仿佛在每一个字眼中都寻找着政务的蛛丝马迹。侍女轻步进来,低头禀告:“天后,王太府与裴少监有事禀报。”

    天后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了看侍女,点了点头。

    王太府和裴少监立刻参拜天后,天后微微抬手,示意他们平身。

    “王太府,应是为了布料事宜而来,裴匪舒又是何事奏报啊。”天后指了指面前的奏折,问道。

    “启禀天后,微臣也是因布料前来奏报。”裴少监回答。

    “哦,这么巧吗?说说吧。”天后说道。

    “启禀天后。安定公主送了五百匹(唐朝时期一匹布四丈)布给织染署,有粗细厚薄五款,说是棉花制的。臣已将每类布料都带了样品前来奏请天后定夺,如何安置?”裴少监恭敬地回答,并将布料一一呈上给天后。

    天后接过布料,仔细地摸了摸,眼中闪过一丝惊奇,“五百匹,这思儿够大方的。这些,都是棉花纺织的布料吗?”

    “是棉花所织,但无人能纺织。据公主所说,兵部的布料可以纺织,这些是公主织成的,想必是用了仙法。从用料上看,比兵部的布料用料最少,至少是两倍甚至有五倍,天后看这个,细薄丝滑。”裴少监回答。

    “偶,布料倒是一等一等好布料,不能纺织倒真是可惜了。这五百匹布给内务府省去了不少钱吧,那些厚实的可以先做些常服,这两种细腻的,你找尚服去好好看看怎么安排。王太府,你们商议的如何啊?”天后问道。

    “臣仔细查看布料,很厚实,比裴少监这些布最厚的都要厚出两倍。臣与公主商议按照市面上中等布料半价收购一千五百匹,即六千丈,条件是必须用在边疆将士的身上。”王太府说到后面吞吞吐吐起来。

    “这个思儿,倒是有心了,知道我边疆将士受冻。而且什么啊?”天后问道。

    “而且须按全价收购安定公主刚种植棉花所织布的一半。”王太府回答。

    “这个思儿,还跟吾行商来了。”天后笑了笑,“有多少啊。”

    “按种植面积算,大概七十多万丈。”王太府回答。

    “七十多万,一半至少三十五万丈,一次收购就近百万贯。吾说怎么会按普通布料半价给你们,吾还以为这布料不够好呢,想必这才是思儿的目的吧。”天后思索了片刻,接着说:“倒不是什么问题,一丈一件衣裳能供给三十几万的将士,也还需要收购两年。”

    “微臣遵旨,微臣这就差人给安定公主送去钱,运布料。”王太府恭敬地说道,然后准备要离开。

    “慢着,你说思儿要你买下一半,剩下的她要干什么?”天后问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王太府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回答道:“这,微臣,微臣不太清楚。”

    “裴少监,你也不知吗?”天后转向另一位官员,裴少监。

    裴少监唯唯诺诺,不敢轻易开口:“微臣,微臣...”

    天后皱了皱眉,不满地说道:“你们是不知道还是不敢说?怕是思儿要自己行商,售卖布匹吧,说吧,吾赦你无罪。”

    裴少监突然灵光一闪,赶紧说道:“天后,微臣想起来了。安定公主好像是打算自己进行商贸活动,售卖这些布料。送给织染署的布料只是公主那里的两成,公主让臣给公主那些布料色。”

    天后听后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吾说怎么会送给你们几百匹布,这可是给兵部的三成,兵部那边为了边疆战士,算啦,让她做吧。”

    裴少监摇了摇头:“天后,安定公主只送去了两成,剩下的八成她打算用来售卖。”

    天后不怒反笑:“这思儿...既然如此,王太府那边就用黄金结算吧。少府那边就去组织外邦商人来购买这些布料,拿到外面去卖。每年收购过来后拿出一半拿去卖掉,用于弥补收购支出。”

    “天后英明,微臣明白。”裴少监恭敬地回答。

    “都下去吧。这个思儿,倒是什么都敢做。”天后感叹道。

    数日后,仙都宫大殿内,李思正与侍女们用膳。那罐琼浆玉液早已被喝完了。

    “公主,什么时候可以再喝琼浆玉液啊?”玲儿问道,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李思看了看玻璃罐,无奈地笑了笑:“你们喝得有点快啊,换了别家公主,恐怕养不起你们哟。晚上吧,下午再做一些,正好四角亭快开业了。”

    “报!”马侍卫突然跑进大殿来禀报。

    “吓死我了,你吼这么大声干嘛,我们家又不是兵衙,什么事啊?”李思不满地说道。

    “启禀公主,少府派人送来了布匹。”马侍卫说道。

    “让他进来吧。对了,宁掌事,记得改天去南市找个卖布的铺子,原来的布料都不要。”李思吩咐道。

    宁掌事应了一声,心里却有些疑惑。这只能买空闲的铺子,空闲的铺子更是少之又少。

    “公主,原来的布料不要的话,就只能买个空闲的铺子了,南市没有什么空闲的铺子啊。”宁掌事小心翼翼地回道。

    “那就等我们的布料准备好了再开张,半价处理。”李思淡淡地说道,就像在谈论一朵花的开放时间。

    “半价处理?那不亏钱了吗?”宁掌事忍不住问道。

    “没事,到时候我们的布卖贵些。南市的铺子一年能卖多少匹布?”李思反问。

    “这个很难说,大概一百到三百匹左右吧。”宁掌事回答道。

    “那还好,等我们的棉花秋收了我再制作一批。”李思轻描淡写地说着。

    这时,裴少监走进大殿,看到大殿中一张两三丈的桌子旁,李思正与众侍女一同用餐,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公主万福,我怎么看到侍女们和公主在大殿用膳?”裴少监有些不解地问道。

    “裴少监啊,快来坐。你还亲自过来啊。这桌子大,人多热闹。”李思笑着说道。

    “公主的事情不能马虎啊,臣把第一批染好的布料带来了。”裴少监说着。

    “好好好,染了多少?”李思问。

    “目前只有四百匹,是两种类型的。”裴少监回答。

    “挺不错的,人工染布也算快了。”李思赞道。

    “公主说的是,人工……还有像缝纫机那种东西?”裴少监突然问道。

    “对,不过我现在有些记不清了。想起来了,之前做缝纫机的时候裴少监也在场的。我都忘了。”李思回忆道。

    “公主是仙体下凡,博古通今、才华横溢,这些琐碎的事情不记得很正常。”裴少监奉承道。

    “你还是别夸我了,我怕到时候没想起来,织染署找我要可怎么办。不如裴少监给我讲讲你们工部都有哪些署吧。”李思笑着说。

    裴少监恭敬地回答:“回公主,工部有四司,臣是少府监即是少监司府衙叫做少府,管理百工技艺的将作监和手工业工匠如铸钱署、冶署、铸署、采石署、伐木署、木工署、尚方署、织染署、石作署、甲坊署、砖瓦署、壁作署、泥作署、船署、细作署等等。”

    “裴少监,你可是个大官啊,下属部门真是多不胜数啊。”李思说道。

    “哪里哪里,公主过奖了。少府虽然管的事情多,但主要还是负责宫内的内务局和尚食局之类的。”裴少监谦虚地回答道。

    “裴少监,你真是国之栋梁啊。”李思赞叹道。

    “公主过奖了,臣只是尽职尽责,不敢当公主的夸奖。”裴少监假意谦虚道。

    “好吧,裴少监,你回去工作吧,有事情我再找你。”李思说道。

    “额,公主,其实,臣想买些您这的布,不知公主您这布怎么定价的?”裴少监看似随意地问道。

    “哦,我们这五款布是按照十种价格定制的。我还没有想好具体价格。不过最薄最细的五款我已经想好了。第一薄的,我定价是二十贯一匹,第二薄是十八贯。然后是十五,十二,十贯。”李思认真地回答道。

    “哦,公主,那我来两匹,一匹最薄的和一匹最细的。”裴少监说道。

    “好啊,不过现在还没有染好。”李思说道。

    “没关系,公主,我们刚巧染好了,就是最薄的和最细的。”裴少监欣喜地说道。

    “是吗?那太好了。宁掌事,你去帮裴少监结算一下吧。”李思开心地说道。

    “是,公主。”宁掌事恭敬地回答道。

    “好,那裴少监,你回去忙吧。”李思说道。

    “是,公主。”裴少监恭敬地回答道,然后转身离开。

    “这个裴匪舒,钱可真多啊,二两黄金一匹布他眼睛都不眨一下。”李思感叹道。

    “公主,听说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人。”玲儿提醒道。

    “我也听说了,成天想着怎么讨好天后嘛。”李思不屑地说道。

    “就是就是,公主您可要小心点。”玲儿担心地说道。

    “吃饭吧,别说这些了。”李思淡淡地说道。

    饭后,“对了库房还有的粗棉布,你们吃完饭自己去拿吧,一人拿二十丈吧。捎带回家给家人们做点棉衣什么的,可别拿我的细布,留着卖钱的。”李思嘱咐道。

    “报!”马侍卫打断了公主的思索,只见他汗流浃背,显然是急急忙忙赶过来的。

    “又有何事啊?”李思略显不耐烦地问道。

    “启禀公主,太府寺来人了,”马侍卫气喘吁吁地说道。

    李思皱了皱眉,她心里很清楚,太府寺的人来找她,肯定是为了那些布匹的事。

    “算了,我不吃了,让他们进来吧。”李思叹了口气,吩咐道。

    “是。”马侍卫应道,随即转身离去。

    宁掌事见状,赶紧低声说道:“公主,四角亭那边,铁锅炒菜没人会做,不知道公主如何安排?”

    “哦,明天吧,我们一起过去,我教教膳夫,不过我不是所有菜都会炒,需要膳夫自己再摸索。”李思说道。

    宁掌事赶紧陪着笑脸说道:“老奴明白,公主。”

    “我已经想好了布匹的价格了,刚才前面五款已经说了,后面五款白色的是五、三、二、一贯和五百文。”李思说道。

    宁掌事听完之后,有些惊讶地问道:“五百文一匹布,这是不是太便宜了?”

    李思淡淡地笑了笑,说道:“这最厚的三款是给百姓准备的,需要登记公验,只能大唐人购买,而且每人一季只能买一匹。最粗最厚的,虽然没有给兵部的厚,但是穿两件的话和兵部的一样暖和,我是想断了他们用不完拿出来卖的念头,想卖拿到外面去卖。应该还有一款比较薄、透气的适合夏季。”

    宁掌事听完之后,不禁感慨道:“公主英明,不光赚钱还要造福百姓,也够难为公主的。”

    话音刚落,王太府参拜的声音响起:“公主万福。”

    “免礼,坐吧。”李思淡淡地说道。

    “谢公主,臣将那收购一半布匹的事情,奏请了天后,天后已经答应了,不过……”王太府有些支支吾吾地说道。

    “那就好,还有什么不好说的。”李思说道。

    “就是公主想开布庄的事,让天后知道了,是臣说收购一半布匹让天后猜到了。”王太府不好意思的说道。

    李思听了之后,不禁哑然失笑:“哦,天后有生气吗?”

    “那倒没有,天后想了一会儿说是让你做。”王太府回答道。

    “嗯,那就好。”李思说道。

    “臣按照市面布匹价格折中选出了十贯钱一匹作为参照,不知公主觉得如何?”王太府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思沉吟片刻之后说道:“那倒不用算这么高价的价格,只是我的一种说法而已。就按二贯算吧,半价就是一贯我再给你减半吧,而且那一半的收购价也五百文。如果以后想买也都算五百文。”

    “啊!公主这不是跟送一样吗?”王太府非常激动的问道。

    “对啊!这就是我要求必须是给边疆将士做衣裳的原因。”李思淡淡地说道。

    “公主大义,臣替将士们谢公主大德。”王太府说道。

    “报!”马侍卫的紧急呼喊声打断了谈话。

    李思皱了皱眉,略带些许不耐地看向他,“又有什么事情?”

    马侍卫赶紧走近,紧张地低声禀报,“启禀公主,据龙门侍卫通报,醇香居的掌柜说琼浆玉液快卖完了。”

    李思微微点头,“知道了,你告诉他下午就给他们送过去。”

    “是,公主。”马侍卫恭敬地回答,然后迅速退下。

    这时,王太府有些好奇地发问,“公主,这琼浆玉液是何物啊?”

    李思微笑着解释,“这是我研制的一种饮品,一杯装五合,卖两贯钱。没想到还挺受欢迎,几天时间就卖出了近两百杯。”

    “公主,你可是又挣钱了。”王太府笑道,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羡慕。

    “呵呵,是啊。”李思也笑呵呵地回应。

    “那臣先去运布匹了。”王太府行交叉礼道。

    “嗯,去吧。”李思挥手示意他离去。

    这时宁掌事走了过来,“公主,下午老奴去找铺子,顺便给送醇香居三罐过去吧。”

    “嗯,你去安排吧。”李思吩咐道。

    “老奴知道了,公主。”宁掌事恭敬地回答。

    刚安排好这一切,马侍卫又一次紧急禀报,“报!天后驾到!”

    “喔唷,今天怎么这么热闹。”李思笑着说,然后侍女们一窝蜂地往外跑接驾。

    李思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出了门便看到天后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近。

    “天后万安!”众人行礼。

    “天后来啦,吃饭了没有啊。”李思走上前去行了个交叉礼,亲切地问道。

    “思儿啊,在忙什么呢,王太府也在啊。”天后笑着说道。

    “微臣前来交付布款和搬运布匹。公主大仁大德,将布钱按照市面最低价减半,再减半给了微臣,并且往后采买也依旧是这个价格。”王太府说道。

    “是吗,思儿真乖,那是多少钱一匹啊?”天后笑着问道。

    “五百文。”李思回答。

    “五百文?以后采买也是五百文?”天后惊讶地问道。

    “是的,只要天后在就五百文。”李思说道。

    天后拉着李思的手,脸上满是慈祥的笑意,“思-儿,你这是什么意思?”

    “当然让天后长命百岁啊。”李思回答得理所当然。

    “哈哈,好好好,有吾的乖宝宝思儿在,我就长命百岁。等吾百年以后啊,就将仙居殿赐给思儿。”天后拉着李思的手一边往大殿走一边笑着说道。

    “玲儿,去内寝倒一杯琼浆玉液过来让天后尝尝。”李思托着腮,笑眯眯地对着侍女玲儿说道。

    天后看着李思,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琼浆玉液?又是什么奇异之物啊?”

    李思微微一笑,“没什么,就是我自己做来平时喝的饮品。”

    “思儿,你这几案怎么这么长啊。这么多碗筷,宫女们都在这大殿用膳吗?”天后好像是不太高兴。

    “是啊,不光她们,我也在这里用膳,一个人躲在房间用膳太没意思了,一起热闹。”李思眨眨眼,解释道。

    “吾知道为什么你师父不让你下山了,思儿太调皮,还爱热闹。”天后又恢复了心情,摇头笑道。

    “被天后发现啦。”李思吐了吐舌头。

    “天后,请。”玲儿端来了一杯泛着气泡的透明液体,呈给天后。天后抿了一口,眼睛顿时一亮,又喝了一口。

    “嗯,此饮品气泡翻滚,甘甜而清爽,能消解暑热,口感独特,如清泉在舌尖跳动,舒爽,消暑解渴,令人心旷神怡。“天后细细品尝后赞赏道。

    “好喝吧,玲儿,叫马侍卫去抱一罐过来放到天后凤辇上,给天后带回去。”李思吩咐道。

    “是,公主。”玲儿应道。

    “思儿啊,吾今日过来,是想看看你那。。。”天后说着忘记了名字,侍女给她咬耳朵,“哦,看看你那耕地车,好用的话是不是可以推广出去,让大唐子民也用用啊。”

    “哦,这个车啊,工部做不了啊,上面有个橡皮轮,那是我去印度找树脂冶炼出来的。如果不用这个橡胶轮的话,用起来就会很费力。不过一天耕个二三十亩地倒也不是问题,如果是妇人的话,估计只能十几亩了。”李思细细说明情况。

    “思儿乖,我让工部给你买那个橡皮轮好吧?”天后温柔地回答。

    “天后啊,这个橡胶树太少了,我做的橡皮筋,在司衣司,那是很薄的不能用,我库房倒是有一些,但也做不过百辆耕地车,这个橡胶树不能把树脂给全抽干了啊,要是抽干了,树就死了,那就没得做了。如果我去弄些种子回来,天后让工部自己种上个一两千亩的话,我以后每年免费给他们做各种型号厚度都可以。”

    “一两千亩啊,就为了做耕地车吗?还有别的用途吗?”天后不太情愿。

    “当然有啦,有很多用途的,比如我可以设计自行车让工部做,还有你看我们仙都宫的侍女们的衣裳衣摆、裤腰和裤脚都是用了橡皮筋的。”李思解释道。

    “是吗,自行车是什么?”天后好奇地问道。

    “就是两个轮子一前一后,骑着上街什么的,不用马拉着跑,还可以比马车快,只是需要学习好几天,有些太笨的人还学不会。”李思说起现代的东西滔滔不绝。

    天后看着李思神采飞扬的样子,不禁好奇地问道:“这么神奇啊,就没有别的用途了吗?”

    李思想了想,说道:“其实它的用途非常多。比如,我们可以给罐子口套一圈橡皮筋,这样罐子盖上盖子后就不会漏气了,可以防潮。同时,马车轮子也可以套上,这样马儿拉起来会轻松很多,跑得也更远。而且,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做水管。把水缸放到高处,给橡皮水管加个闸,用水的时候开闸就可以了。这样,水管要多长做多长,拉着水管到处走都可以用到水,还可以拿去地里浇灌。其实很多用途啦,要看用的人怎么想,想到在什么地方用啦。我一时也想不起多少。”

    天后听了李思的描述,不禁感叹道:“听起来确实很不错。吾要让工部匠意用途才好。好吧,吾就让工部种植两千亩橡胶树。”

    李思拉着天后就往外走,边走边说:“天后,看我捆头发这个就是橡皮筋做的。我们去看耕地车吧。”

    天后看着李思神采飞扬的样子,不禁好奇地问道:“思儿,你慢点,真是个调皮鬼。”

    “我们的地现在已经耕完了,天后可以让工部骑一台回去,照着做就行了,我再给他们画个图纸,其实很简单的。”李思拉着天后边走边说。

    “思儿,你慢点,”天后有些跟不上李斯达脚步,李思把天后拉到亭子里,自己过去骑了一辆耕地车就过来了。

    “天后,这个也可以骑着上街的,看看。”李思骑着东窜西窜的。

    天后看着李思的兴奋劲儿,好奇地问道:“思儿,这个怎么耕地车的?”

    “哦,那个,李铁心!你过来。”李思说道。

    “拜见天后殿下!”李铁心急忙跑过来,先给天后行礼。

    “嗯,免礼吧。”天后说道。

    “公主,有何吩咐?”李铁心转身问道。

    “你给我弄好,放好犁头,松开后轮。”李思说道。

    “是,公主。”李铁心说道。

    天后看着李思的背影,不禁感叹道:“思儿,你是要自己耕地给吾看吗?”

    “是啊,刚开始是我教他们的,天后看他扳的那些卡板,小女孩扳不动,不过经常做农活的妇人应该扳得动。现在犁头放下来了,后轮子去了支撑,现在我就可以骑着耕地了,天后看好啊。李思说着骑着耕地在地里转了个来回。天后仔细看了看地,又看了看李思的速度,让她大开眼界。

    “真是天工开物啊,思儿,要是水田能行吗?”天后问道。

    “也可以啊,天后看这个橡皮轮子,中间是空的,要是水田的话,这个后面的轮子就不放开了,水田还可以不用橡皮轮,做成宽大的带齿的铁轮子。”李思说道。

    “好好好,吾立刻令工部制作。”天后说道。

    “天后,我再送你一根水管吧,”李思说着伸手向库房割来一段橡皮筋,将其软化溶解,重新制作成一根二十米长的水管,说道“天后,我要拿工部一小块铜”说着就唤来一块二指大小的铜,做成直型水龙头接在橡皮水管上,还做了个圆环卡在另一段方便使用,交给了天后的侍女,说道:“天后,这些制作技术,都可以教给工部,他们可能做不到十成,七八成应该没问题。”

    天后说道:“好好好,思儿的法术吾还是第一次见到,听说,你还有个坐骑讲什么鹿儿。”

    李思说道:“我的法术很低的,不过,我的两个师兄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只是会功夫。如果是我师父的话,能做出更好的东西来。很多东西我知道怎么做,但是我没有能力做出需要的材料。比如有种东西像布一样,但是防水还不透气,可以做成袋子装着纸,丢进河里几天再捞上来,打开袋子里面的纸完好无损。”

    “你师父这里厉害啊,”天后说道。

    “当然啦,比如有一种四个轮子的车,不用马拉着跑,从这里长安两天就到了。如果全是天街那种路的话,半天就能到。”李思说道。

    “有这么神奇的车?”天后问道。

    “是啊,那是贵族用的,坐在里面不会被风吹雨淋。还有一种普通人用的,只有两个轮子,跟我说的自行车差不多,但是不用踩它自己就能跑得飞快,从这里到长安只要一上午就到了。辰时吃完饭出发,到了长安吃午饭。”李思说道。

    “哈哈哈,思儿说的真是像神话故事一样,如同儿戏。好啦,不跟你说了,吾该回去了,还有政事要处理,现在真是越来越忙了,还好有思儿为吾分忧。思儿要不要学着帮吾处理一些政务啊?”天后问道,语气中透露着疲惫和期待。

    李思歪着脑袋,微笑着摇了摇头:“我才不要呢,你们那些事情太烦人了,一天到晚奏折来奏折去的,一个国家这么大,这么多人,我哪管得过来。师兄他们没在,不然我师兄一个人就可以帮天后把突厥打回老家去。”

    天后听后笑了笑:“哦?你一个师兄就这么厉害啊?那你师父呢?”天后好奇的问道,神情中满是期待。

    李思听后顿时来兴致了,开始忽悠起来:“我师父啊,我形容不出来,应该是一巴掌就可以把整个突厥夷为平地吧,可能还不止呢。”李思越说越起劲。

    天后听了却露出了害怕的神情:“那要是你师父来了,一个不高兴,不是把大唐也给夷为平地啊?”

    李思笑了笑,安慰道:“放心吧,就是我师父真的来了,也不会发生这种事,他是不会杀凡人的。除非是那种十恶不赦的人。”

    “突厥人可算十恶不赦?屡屡犯我大唐,”天后问道。

    李思摇了摇头:“这种也不太算吧,比如是哪个大臣挑唆他们的王,派兵来攻打,最坏也是这个大臣,但是按照我师父的规矩也不会杀他。”

    天后有些不解:“这是为何?”

    “我师父肯定会说,存在即是合理,他们有他们的自己的生存法则。最多也就是让师兄去挡住他们而已。”李思解释道。

    “唉,还真是仙家,好啦,不跟你说了,思儿有时间去看看你阿爺吧。”天后问道。

    李思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我不想去,他好像也不在乎我啊,都没来看过我。”李思对于父亲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概念,所以来到大唐,从来就没有去看过李治。

    天后听后叹了口气:“算了,随你吧,吾先回去了。”说完便离开了。

    天后离开后,李思来到了南边的园子,她唤来井水装进大铁锅里,放在火上,开始煮她的琼浆玉液。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李思的四角亭“明月亭”酒肆已经开业一个多月了。膳夫们也学会了炒菜,然而生意如何呢?她的调皮捣蛋,高价菜以及天价琼浆玉液是否能赚到钱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她在做什么吧,她的番茄苗、辣椒苗和苦瓜苗已经渐渐长起来了,她正在监督金吾卫们种植。看起来情况很乐观,各种各样的辣椒种了十几亩地。番茄少了些,只种了五亩,苦瓜还在种植中,看她每颗距离这么远,估计也少不了五亩地。李思为他们准备了琼浆玉液,看来这段时间这帮金吾卫没少喝啊。

    “报”马侍卫的禀报声打断了李思的思绪。

    “什么事啊?”李思问道。

    “启禀公主,四角亭来人说琼浆玉液快没了。”马侍卫禀报。

    “这才一个月多就卖掉三百多杯啊?他们有马车来吗?”李思问道。

    “回公主,有马车,”马侍卫回答。

    “那你去把他们带去库房再拿三罐,找宁掌事把账记上,空罐子放到南园桌案上。”李思说道。

    “是,公主。”马侍卫应道。

    李思自言自语道:“五贯钱一杯,三百杯就是一千五百贯,也就是一百五十两黄金。又把本钱赚回来啦,看来我很有做生意的天份嘛。嘻嘻!”

    然而,就在这时,韩队副突然跑来,气喘吁吁地说道:“公主,出事了!锦绣堂的掌柜与伙计被一群人给打啦!”

    “啊!这么霸道啊?”李思惊讶道。她拉着玲儿,说道:“韩队副跟我走,拉着玲儿。”

    她们来到了南市锦绣堂门口,一个胆大包天、张牙舞爪的行凶之人一头撞在了韩队副身上。一见到绿袍唐刀,这群原本嚣张跋扈的人立刻退了下去。

    “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都说说。”李思大声喝道。

    “东家,这些人说我们的布料价格太低,不遵守规则,扰乱布料行情。”房掌柜一脸伤痕,捂着脸说道。

    “咿,你这伤的不轻啊,”李思看了看房掌柜的伤势,转身说道,“是这么回事吗?啊!说!你说!你样子最横。”

    “是这么回事,什么白棉布五百文一匹,又是什么锦缎一贯一匹,这不是扰乱布行规矩是什么?”大高个理直气壮地说道。

    “布行规矩是谁定的?那我上个月卖给兵部尚书一千五百匹布也是卖的五百文一匹。他们也没告诉我有什么布行规矩啊。”李思吓唬他们说道。

    “兵部,尚书,”大高个一时语塞。

    “我们是有规矩的,买布的人必须是大唐人,每季只能买一匹,有公验登记的。我们也有贵的啊,楼上二十贯、十八贯一匹的,你们没看见啊。”李思耐心解释道。

    “我看是你们不懂规矩吧,来,”李思把韩队副拉过来说道,“你们看他,是干什么的?”

    “金吾卫,我认识那衣裳。”路人甲说道。

    “金,金吾卫。”行凶人群声音颤抖。

    “对,我们锦绣堂有金吾卫做守卫,兵部尚书做靠山,我们就是布行的规矩。你们以后应该规矩点,不要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囤货涨价啦,缺货又加钱的。明白了没?滚吧!”李思一声吼直接把这帮人给吓跑了。

    “房掌柜,你怎么样?受伤的都去药铺看一下,钱从柜上拿,房掌柜也去看看吧。这帮人应该不敢再来了。今天不能休市,留两个没受伤的伙计照顾,其他人都去药铺检查拿药,然后回家休息。”李思关切地说道。

    “谢过东家,我们没什么事,皮外伤擦点药水就好了。”房掌柜捂着脸说道。

    “真的吗?那好吧。韩队副,你去找下街……”韩队副及时提醒道‘街巡’,“对!街巡!让他们平时多来这边走动走动。”李思补充道。

    “是,公主。”韩队副恭敬地回答道。

    “掌柜,今天受伤的人,每人发两贯钱还有你自己。我们先走啦。玲儿,走。”李思果断地说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她对店铺员工的关心和照顾。

    “多谢东家。”房掌柜感激地说道。他看着公主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在长安城的大明宫内,李治皇帝坐在亭子里,享受着春天的气息。他看起来精神焕发,心情愉悦。他的面前堆满了奏章,每一份都充满了各种琐碎的事务。他拿起一份奏折,慢慢打开阅读:“裴匪舒奏:宫苑马溺甚多处理不当异味四起,奏请鬻于诸侯做肥料,每年国库可入二十万缗钱。”

    “大家!刘老将军求见。”一个宫人匆匆走来报告。

    “让他过来吧。”李治平静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参见陛下,”刘仁轨行礼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敬畏和尊重,对这位皇帝表达着深深的忠诚。

    “免礼,刘卿有何事啊?”李治温和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亲切和尊重,对这位老臣始终保持着一种亲近的态度。

    “边疆战况似乎对我军不利啊。曹怀舜将老弱留在瓠芦泊,率轻锐至黑沙,人困马乏无功而返,又遇那阿史德温傅,经一番战斗而各自撤退。”刘仁轨严肃地说道。他将最新的战况报告给皇帝,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担忧和忧虑。

    “战局未定,刘卿过虑了。近来国库紧张,少府监奏请鬻马溺,每年可获二十万贯,刘卿怎么看?”李治淡淡地问道。他对这个提议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多的是想听听这位老臣的看法。

    “额,获利倒是丰厚,只是皇家鬻马溺,老臣以为,将来后世说起此事,恐有不妥。”刘仁轨犹豫了一下说道。他对这个提议虽然有所保留,但是还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担忧。

    “刘卿所言极是,此事作罢,刘卿于朕走走吧。”李治淡淡地说道。他站起身来,向着花园走去。他的步伐稳健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权威。

    “是,陛下。”刘仁轨紧跟在后,两人一同向着花园走去。他们的步伐缓慢而坚定,仿佛在欣赏着花园中的美景,却也充满了庄重和严肃。

    “陛下,老臣近日听说,安定公主可做了不少事情啊。”刘仁轨微笑着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慈爱和赞许,对于这位公主的所作所为他感到非常的庆幸。

    “哦,思儿能做些什么呢?”李治好奇地问道。他对这个女儿并不了解,也从未有过太多的接触和关注。

    “这首先是,以五百文一匹的棉布出售于兵部,又种植了二千亩棉花,说是织出布来还继续以五百文给兵部。”刘仁轨说道。他将公主的行动和决策一一向皇帝述说,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赞美和敬佩之情。

    “五百文不是跟送一样嘛,这思儿,为何不直接送反倒落个好名声。”李治困惑地说道。他对公主的行动感到有些不理解,为何不直接赠送反而要收取连工匠钱都不够的费用呢?

    “陛下有所不知,安定公主自己可以送,但是这些布匹总是需要人手织造不是,不至于公主送了布匹还要自己补贴工匠吧。”刘仁轨解释道。他对公主的做法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虽然收取了一些费用,但是也合情合理并无不妥之处。

    “刘卿说的是,怕是仍需补贴啊。这种植棉花又是为了何事?”李治忍不住有些疑惑,开口问道。

    “陛下,这便是关键所在。”刘仁轨微微一笑道,“据说,那布匹便是棉花所织,老臣也去看过这布匹缝制的衣裳,穿上甚是暖和啊。”

    “哦,这倒是件好事,边疆将士若是冬季穿上,岂不是不惧那风雪交加。”李治点点头道。

    “正是如此,公主售予此布匹之时,明确要求必须是给边疆将士做衣裳,否则将以十贯一匹的价格向兵部讨回。我们的安定公主甚是可爱啊。”刘仁轨微笑着说道。

    “是啊,说起来朕还有些惭愧啊。这思儿回东都已有半载,朕也没有去看过来她,朕总是不知如何面对。”李治有些感慨地道。他儿女众多,能记得几个皇子、公主已经算是不错,对于安定公主,也只记得是婴儿时期的事情,再后来便也没有什么印象了。

    “陛下不必介怀,上回设宴也都见到了。去看安定公主着实有些不便,而且安定公主也很忙,几千亩园子要耕种,各种各样的果蔬在育种。看来不到冬至是忙不完的。”刘仁轨说道。

    “为何要忙到冬至?”李治好奇地问道。

    “陛下,还不知道啊,天后要求在今年贺冬宴上,要吃上安定公主种植的果蔬,而且是大唐没有的。”刘仁轨回答。

    “媚娘是太过严苛了,可这怎么对思儿也这样……”李治无奈地说道。

    一个月之后,曹怀舜与窦义昭的两万大军在横水地区遭遇了突厥的铁骑,由于战术的失误,他们被突厥人精锐的铁骑所压制,结果大败而归。这一战,曹怀舜与窦义昭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走投无路之下,曹怀舜只好收集了金银珠宝,带着残兵败将,前去贿赂突厥阿史那伏念。为了求得对方的谅解,他还杀牛设祭与突厥结下了不义之盟。历经千辛万苦,曹怀舜才带着残部回到了瓠芦泊。

    在仙都宫北侧的园子里,李思正带着侍卫们忙着挖洋芋。她们将耕地车犁头调得很低,一人骑车慢慢耕地,洋芋便纷纷都翻到了地上。阳光明媚,照亮了丰满的洋芋。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她们正在辛勤地劳作,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经验丰富的老张蹲在地里,手中拿着一个篮子,小心翼翼地收捡着洋芋。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好像在寻找珍宝一样。每当他的手触碰到一个洋芋,他的脸上就会闪过一丝满足的微笑。

    旁边的玲儿也不甘示弱,她的动作敏捷,眼神充满了坚定和执着。她的双手虽然被泥土染黑,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和满足。她正在把找到的洋芋一个个放入篮子中,虽然劳累,但她的脸上却写满了快乐。李铁心是这片土地的新生力量,他正在地的另一头忙碌着,他的动作虽然不够熟练,但他的眼神却充满了热情和期待。每当他找到一个大的洋芋,他就会高兴地跳起来,好像找到了宝藏一样。

    周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熟的洋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们的笑声和谈话声在空气中回荡,形成了一首欢快的乐章。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这片土地上她们用汗水和努力换来了满满的收获。她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和满足,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这是一个美好的画面,一个充满希望和丰收的画面。

    “公主,这洋芋可以让属下等拿些回去尝尝吗?”李铁心问道。

    “只能拿一顿的量,我还要准备种植下一季呢。下一季成熟呢,让你拉一车回去吃。”李思说道。

    “谢公主!”李铁心说道。

    “老张你看得出来这有多少产量吗?”李思问道。

    “公主,这个是新的食物,属下不好估算啊,属下按经验来看大概六七千斤吧。”老张回答道。

    “那也没有多少啊,我们可是带了两百多斤的种子回来了,六千斤的收成,我们留下了五千做种子,等到秋尾的时候,再种个十几二十亩,到冬至的时候,让你们吃个够。”李思笑着说道,满脸的喜悦。

    “那真是太好了!”老张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和喜悦。

    “玲儿,帮李铁心称一下,最多只能拿一百斤。”李思吩咐道。

    “公主,我们不知道这个洋芋该怎么做呢。”李铁心有些困惑地问道。

    “随便!蒸、煮、烤、炸、炒,都可以。”李思轻松地回答道。

    “真的这么随便吗?”老张的脸上充满了惊奇和疑惑。

    “是的,不然怎么说是神菜呢。不过,不能生吃。那个红薯可以生吃,但不能像这个洋芋这么随便。它也可以蒸、煮、烤。”李思解释道。

    “公主,我觉得红薯更神奇,你看,种子用的少,剪下一截藤就都种活了。”老张的眼中闪烁着对红薯的赞叹。

    “这是两种不同的食物,洋芋算是菜,而红薯算是粮食。”李思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教学的认真。

    “哦,我明白了,公主真是见多识广。”老张的脸上流露出由衷的敬佩和赞叹。

    “我们现在有了菠萝、番茄、辣椒、苦瓜、南瓜、洋芋、红薯、丝瓜和玉米。今年一定是大丰收。”李思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公主,今日我们也吃洋芋吧。”玲儿提议道。

    “好吧,那就拿些去厨房吧,一些蒸,一些炒丝。告诉膳夫,蒸的洗干净就可以了,炒的要挂一挂皮切细丝,炒的时候要大火快炒,不要炒太久了,还要放点醋。”李思吩咐道。

    “好的,公主。”玲儿应道,转身走向厨房。宁掌事这时走了过来。

    “公主,老奴给您报一下外面的行商的进展和盈收吧。”宁掌事恭敬地说道。

    “好啊,我还不知道,我们到底有没有赚钱呢。”李思有些好奇地说道。

    “公主英明,行商怎么会不赚钱呢。”宁掌事笑着说道。

    “是吗?那说说看,哪些赚钱,哪些亏钱吧?”李思好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宁掌事点点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一行人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喜悦。而这一切,都源于李思的智慧和决策。

    “醇香居自买入以来,至上月末,酒肆共计盈利九千一百五十一贯,玲儿琼浆玉液盈利二千三百六十二贯,合计为一万零四百一十三贯。明月亭盈利共计五千六百二十三贯,琼浆玉液盈收一千一百五十五贯,合集六千七百七十八贯。锦绣堂盈利共计三百五十七贯,总计一万八千六百四十八贯。”宁掌事的声音在李思耳边回荡。

    李思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画卷,那画卷中,侍卫们手持长戟,身着铠甲,傲然挺立,而他们身后,则是那一排排整齐的酒肆,酒旗飘扬。

    “一万八千六百四十八贯,我滴妈呀!”李思感叹道,“那么,我们的支出又是多少呢?”

    “支出,就是定制桌椅和购买酒肆布庄了,南市酒肆是公主私房钱买的,不好算,兵部那边的七十五两和裴少监的三十五两黄金,老奴也都让玲儿放到公主背包了。侍女们的月俸是内务府支出,不需要过账。公主带来的黄金铜钱也是没有计算的。”宁掌事说道。

    “哦,我那金子是用十元人民币跟狄仁杰换来的。一共是二百零五两,还有两贯钱,好像没几个了。这么说来我这么久了,就只花了两贯钱不到吗?哦,买酒肆布庄就花了四百二十两。”

    “那些不算是花掉的钱,酒肆布庄都在那儿呢,实际上公主确实是只花了两贯钱。别家公主一月就要花掉几百贯钱,公主倒是不一样,不但都没花钱,还挣了这么多钱。您的月利都没有用过。”宁掌事说道。

    “哦,我还有月利呢?我怎么都不知道。”李思疑惑的问道。

    “是的,公主每个月的确有一笔月利。一般都是放在钱库里的。公主需要时问老奴拿,可是公主重来都问老奴拿过。”宁掌事回答道。

    “哦,那我的月利是多少啊?”李思说道。

    “一般二十贯左右,公主您跟其他王子公主不太一样,他们为了讨好陛下和天后,会想方设法索要赏赐,而您却从未主动要求过。像之前缝纫机、风车、收麦子、水稻的机器,您一样都没要过赏赐。若是换了别的公主,肯定会千方百计地讨要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宁掌事恭敬地说道。

    李思淡淡地应了一声,“要那些有什么用?如果为了索要赏赐而去做事,那才真是没面子。”

    “公主说的是,不过那天后看完您发明的耕地车后,确实额外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宁掌事微微点头。

    “这个我知道。我在种棉花那几天,没去领赏,那宫人很不高兴吗?”李思问道。

    “倒也没有,只是那宫人说,头一次遇到不来领赏的。”宁掌事如实回答。

    “真是的,我们以前都是直接打到卡上,那些首饰钗子我用不了这么多。哦,对了,我们的钱都是铜钱吗?能不能换成黄金呢?”李思有些疑惑地问道。

    “大部分都已经兑换了,公主,现在还有一千多贯没有兑换。”宁掌事回答道。

    “这样吧,今天召集所有人,晚饭后都去大殿,包括韩队副他们金吾卫。大概四十人左右。”

    “公主,召集过来有什么事吗?”宁掌事疑惑地问道。

    “嗯,大事,发奖金。你先安排吧,我一会儿去御膳房然后去仙居殿。”李思微笑着说道。

    “公主,准备发多少啊?老奴好准备妥当。”宁掌事恭敬地问道。

    “每人二十贯准备吧。”李思随意地说道。

    “二十贯一人?公主真是大方啊。”宁掌事感慨地说道。

    “诶,不能亏待了手下人嘛。继续这样下去的话,等冬天收了二十亩的洋芋,再发。”李思轻笑着说道。

    “谢公主,老奴先谢公主赏赐。”宁掌事立刻谢恩。

    “没什么,玲儿,”看到玲儿带着一篮子洋芋回来了,李思又叫住了她,“再拿上一篮子,我们去御膳房。”

    “是,公主。”玲儿应道。

    李思带着玲儿飞到了宫内御膳房的门口,那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专供宫廷内的厨艺大师们献艺。进入御膳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整齐的各类食材。琳琅满目的蔬菜,五颜六色的水果,丰富的肉类和海鲜,都在闪闪发光的银碗和铜锅中等待着烹饪。各种香料和调味品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厨房内,膳夫们正在紧张而专注地忙碌着,他们手法熟练地将各种食材巧妙地搭配在一起,烹饪出香气扑鼻的菜肴。每个厨师都有自己擅长的菜系,他们将自己的技艺和心得传授给年轻的学徒,使得御膳房的厨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厨房的中央,一张巨大的木桌被摆放得满满当当。桌子上摆着各种已经准备好的菜肴,它们被精心地摆放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加热和装饰。每道菜都呈现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色彩和香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品尝一口。

    “安定公主到!”玲儿大声喊道,声音在厨房内回荡。膳夫们都转身向李思行礼,这位公主是他们的小主人。一个身穿紫色衣裳的老膳夫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恭敬的微笑。

    “公主,您的晚膳还需要稍微等一会儿。”老膳夫说道。

    “你拿我当饭桶啊,没事就知道吃。”李思不满地说道,“玲儿,这个叫洋芋,拿去洗干净。”

    “是,公主。”老膳夫接过洋芋转身对一个小伙子说道:“小德子,快拿去洗干净。”

    “天后的晚膳都有什么啊?”李思问道。

    “公主这边请,天后的晚膳有:仙人脔、卯羮、长生粥。。。”老膳夫回答道。

    没等老膳夫说完,李思打断了他,“行了,仙人脔和卯羮留下,其他都撤了,交给我吧。”

    “这,不合适吧,天后的膳食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老膳夫有些犹豫地说道。

    “我说行就行,信不信我一巴掌拍死你?”李思半开玩笑地说道,“洋芋洗好了没有。”

    “公主,老夫还真不信,听说我们的安定公主这天底下最可爱,最善良的公主。”老膳夫笑着说道。

    “哟,老先生很会说话嘛,知道你是忽悠我的,不过听着倒是蛮舒服的。”李思轻松地说道,“好了,洋芋洗好了没有。”

    “公主,洗好了。”小膳夫拿来洗好的洋芋说道。

    “好的,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李思说着拿了几个洋芋给小膳夫,“把这些洋芋拿去蒸上,像蒸整鸡一样的时间。”

    小膳夫接过洋芋点头说道:“是,公主。”然后匆匆离去。

    李思转身对老膳夫说道:“现在我来教你两种新的菜式。”她边说边拿起一个洋芋开始用勺子挂皮清洗,切成小条,又切了些细丝放进水盆泡着。

    “老先生,我给你示范一次,以后天后要是想吃的话,就都是你的事儿了。”李思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翻找。她终于找到了铁锅,倒进锅里两三斤油,等油滚烫之后,把洋芋条倒进锅里。

    热油翻滚,金色的气泡在油面上跳跃,洋芋条在热油中翻滚,逐渐变得金黄酥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李思熟练地操纵着铁漏勺,将洋芋条在油锅中来回翻动,以确保每一根洋芋条都均匀受热,炸至金黄。她时刻关注着油温和洋芋条的颜色变化,不断地调整火候。

    随着时间的推移,洋芋条逐渐变得脆口,颜色也由淡黄色变成了金黄色。这时,李思迅速地将洋芋条捞出,沥干油份,然后装进瓦罐。

    炸好的洋芋条呈现出完美的金黄色,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气。它们一根根独立,外皮酥脆,内里绵软,搭配上特制的调料或蘸酱,更是美味可口。李思放上盐、泽葵粉(芥末粉)、胡椒粉、小茴香(孜然粉)搅拌后盖好。

    “这叫做炸芋条,我再做一个炒芋丝。”说完,李思把油舀起来,留下一些,放入几粒胡椒还有八角陈皮之类的,捞起来芋丝倒进锅里瞬间热气腾腾,一片金黄色的火焰包裹着翻滚的洋芋丝。

    锅里的油如同舞动的精灵,在高温下跳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让人感到生活的热闹和丰富。洋芋丝在锅里翻滚,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画卷。它们在高温下迅速变化,颜色由淡黄色逐渐变成金黄色,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气。锅里的油温适中,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使得洋芋丝能够在其中均匀地受热,充分地烹饪。

    李思握住锅铲,灵活地在锅里翻炒着,她的手法熟练而流畅,如同一位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每一次的翻炒都使得洋芋丝更加均匀地受热,更加入味。随着温度的升高,锅里的洋芋丝开始慢慢地变得软糯,颜色也变得更加金黄。热气腾腾的蒸汽从锅里升腾起来,弥漫在整个厨房里,让人感到温馨而舒适。

    当洋芋丝被炒到恰到好处时,李思迅速地加入放上盐、泽葵粉、醋等调料增加土豆丝的味道。这些调料在高温下迅速地与洋芋丝融合,使得整道菜肴的味道更加丰富和层次分明。当洋芋丝被炒到金黄色并且呈现出完美的弹性时李思迅速地将洋芋丝铲出锅装进瓦罐。整个过程流畅而迅速让人感到炒洋芋丝的艺术和魅力。

    “来尝尝。”李思让老膳夫尝尝。

    老膳夫夹了一筷子尝了尝当下赞不绝口:“此菜甚妙金黄诱人香脆可口细嚼之洋芋之香与酸辣之味交融让人回味无穷。”老膳夫说道。

    “再尝尝这个油炸的,主要是没有辣椒,放上辣椒粉才是一绝。”李思说道。

    “此物真乃人间佳肴啊,竟然有类同的美味。”老膳夫说道:“公主厨艺高超啊。”

    “呵呵,老先生过奖了,我也只是在这儿演示一下。这个洋芋有很多做法,日后就劳烦先生多加摸索吧,明天我让人再送些过来。”李思说道。

    “蒸的应该差不多了。”李思说着走了过去打开蒸笼拿出一个来,捏一下又一扳扳成了两半,拿了一半给老膳夫,自己扳了一点尝了尝“嗯,都熟啦,给你,”李思看着玲儿馋嘴样,把洋芋给她。把炒的炸的各装了一盘,端着去给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