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传
繁体版

第130章 小议枪械2

    面对燧石的问题,何超苦笑着发言,表示在试用过燧发枪后,士兵们已经看不上火绳枪了,此时正到处托人寻找“火石”呢。

    好在现在并无大仗可打,一边训练,一边挑拣优质火石,倒是个务实的办法。

    梁继盛和刘建国对视一眼,最终还是决定,再给发展部加一项任务,那就是在商业合作方面,将优质燧石的购买,放到一等重要的位置。

    “那咱们库存的火绳枪怎么办?”刘建国再次发问。

    “初期作为战略储备,待燧石问题解决之后,也可对外出售,按照规划,火绳枪是咱们进行军品贸易的拳头产品。”林志刚笑着答道。

    从挣钱的角度来看,军火买卖的利润,到哪儿都是顶级的。

    ......

    随着王学军开始讲解枪械制造,大家才猛然发现,即便是火绳枪、燧发枪这种老古董,也不是那么容易弄的,光一个枪管制备,就得击打成百上千次,才能符合要求,若是算上废品率一项,简直和败家没什么区别。

    都说工业是吞金巨兽,此时听王学军细细讲出,才知其中艰难,并非是给钱就能办到的,吞金、吞金,这只是前提条件而已。

    就像林志刚所说的,为了炼那炉铁,李政去云屯挖煤,郭峰去广东找矿,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能解决的,也只是个材料问题,距离变成产品,仍是千难万难。

    说起枪械制造,话题又回到了原点。

    巨量的人口,巨量的人才,才是工业得以发展的基石。

    ......

    “学军,我有个问题,咱们制造的燧发枪,将来能不能刻上膛线。”梁继盛可没时间感慨,更不想在细节上纠缠太久,直接将话题转到膛线这个关键技术上来。

    对于枪械来说,有没有膛线,那可是天壤之别。

    见梁总直达重点,王学军便知刚才的论述有些超纲,连忙整理思路,将发言聚焦到科普上来。

    “讲膛线之前,我先说说枪械的另外一种分类,那就是滑膛枪和线膛枪。”

    “火绳枪、包括早期的燧发枪都是没有膛线的,称作滑膛枪,膛线技术主要应用在后期的燧发枪和后装击发枪上,也被称作线膛枪。”

    “膛线本身也分为两类,一是直膛线,二是螺旋膛线,我们现代社会所说的膛线均是指螺旋膛线。”

    “其实,刻制膛线的拉床并不复杂,古人虽然做不出那种自动化、高精度的先进拉床,但搞一个能刻膛线的简易拉床,还是没问题的,无非是刻制难度更大,精度更差、废品率更高而已,据我们内部估计,既然佛郎机人能造出质地优良的火绳枪,说不定已经掌握了拉床制备技术,至于用没用上,现在还说不准。”

    “从具备膛线刻制能力,到真正将膛线这项技术应用起来,还要越过数道“陷阱”,如果没有理论突破,光凭经验,很难做到直线前进。”

    “具体有哪些“陷阱”,还得从子弹说起。”

    “首先,最初火绳枪的子弹是圆形的铁弹或铅弹,最早都是铁弹,后期考虑到铅的质地更软,制作更容易,才改为铅弹。”

    “大家如果看过枪械类史书的话,应该留意到那时的士兵都会随身带一个简易的制弹器和一个铅块,现场生火就能制作铅弹,实际上,保安团现在也是这么玩的。”

    “刚才我介绍过,早期的枪械都是前装枪,也就是子弹是从枪管头部塞进去的,如果枪管里刻了膛线,由于膛线的阻碍,装弹会很费劲,非常影响发射效率。”

    “办法也有,那就是将子弹做的小一些,装弹倒是容易了,可又会导致漏气,影响发射效率,加上膛线加工设备简陋,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同样会阻碍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直要等到尖头子弹获得突破后,以上问题才能解决。”

    “其实说起来,也不算复杂,就是在传统尖头铅弹的尾部插入一小块松木,或者直接加一个圆柱形小尾巴,刻制螺纹,裹上松木即可。”

    “火药爆炸时,松木由于受热膨胀,自动与枪管紧贴在一起,漏气的问题随之解决,应用就不再是问题啦。”王学军简直是不厌其烦,尽力用最通俗的语言将问题解释清楚,一边的林志刚和冯振川一直强忍着,几乎要笑出声来。

    “学军,你说的这么容易,古人智慧也不差,怎么就想不出来呢?”不等梁继盛发问,刘建国率先询问起来。

    “刘主任,你这是以果导因,自然觉得容易了,实际上,任何的一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是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不断摸索中,曲折前行的。”

    “除去技术之外,还有人为因素呢,你运气好,率先搞出火绳枪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并且实现大规模装备,从此踏上国运巅峰,你可能有改进的动力,但绝不会生出替换的想法,何况你并不清楚替换的路径在哪里。”

    “等到大家都有了,失败了,再去找寻突破口,或许已是百年历程。”

    “总之,没有理论突破,光凭经验,摸索个百十来年,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的来看,并不是啥新鲜事。”

    “我们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便是不用经历这些艰辛摸索,只需按照理论指引,一步步将现代社会复刻出来。”

    见大家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王学军赶紧见好就收,开始说起理论来。

    “陀螺效应这个名词,想必大家不一定清楚,但抽陀螺这个游戏,我想大家都玩过,一鞭子下去,陀螺在光滑的地面上会自动稳定旋转很久,这个就是陀螺效应的体现。”

    “具体到枪械上,膛线的作用就是让子弹在枪膛里急速旋转,在冲出枪膛之后,仍可以维持旋转状态,只不过和游戏相比,一个是竖着旋转,一个是横着旋转。”

    “由此一来,子弹在空中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弹道,不仅可以射的更远,准度也会大幅提升。”

    “古人的问题就在于只知道有这么个现象,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摸索个一、两百年完全能够理解。”

    “另外,说到这里,我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子弹的问题,在滑膛枪时代,子弹发射出去,因为没有形成稳定的弹道,子弹在空气阻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在空中是翻着跟头向前飞行的,超过一百多米的距离,杀伤力会极速下降,而且乱飞一气,毫无准头可言。”

    “因此,子弹的最佳形状只能是圆形,这样的话,不管在空中怎么翻滚,子弹形态都不会发生改变,反而比尖头子弹效果更好,同时,对军队阵型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大家紧紧排成一队,人为制造弹幕,才能有效增加火绳枪的杀伤力,毕竟准头不行嘛。”

    “在火绳枪时代,瞄准和对准基本是一个意思。”王学军笑着说出一个无奈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