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传
繁体版

第121章 新年议事6

    不等林志刚再次发言,陆冠南忍不住举起手来,表示自己有问题要问。

    “志刚,你和赵东说了半天,我就问一个问题,到底咱们能不能炼出钢来?或者啥时候能达到炼钢的水平?”

    陆冠南负责造船,除了上好的木头,还有一项重要的材料必须解决,那就是各种连接铁件,对于木制帆船来说,用铁量的大小,也是衡量船只性能的重要指标。

    “冠南,你先别急,我这不正要说呢嘛。”面对陆冠南的问题,林志刚赶紧回应起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规模化炼钢,甚至冶铁,条件还差的比较远,并非工业部短期追求的目标,现在只能因地制宜,走一条适合我们的务实之路。”林志刚先将结论说出来,然后拿起手边的杯子,狠狠地灌了一大口水,才继续讲解起来。

    “具体来说,因为蒸汽动力的问题,我们只能先从小规模冶铁开始,一步步提升我们的生铁质量,争取能达到燕朝人所说的“锴铁”水平,另外,只要坩埚等工具制备完成,小批量地炼些钢出来,应该也没问题,冠南,你关心的船用铁钉、铁箍等船用器件,肯定没问题。”林志刚先给陆冠南吃了个定心丸,他那边需要的铁件,造起来并不困难。

    “实际上,按照我们现在的状况,对钢的需求量并不大,主要应用在传动轴、轴承等精细器件方面,其它用钢的高级货,咱们现在还摸不着。”林志刚简要说了说炼钢的问题,算是回应了陆冠南的疑问。

    “关于冶铁炼钢,我要说的就这么多,总的来看,咱们初到燕朝,只能先从小规模生产搞起,想要一口吃个胖子,直接大炼钢铁,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现实。”说到这里,林志刚稍作停顿,随即说出最后一个问题。

    “各位,即便是小规模地启动初级工业化,其所需的产业工人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因此,巨量的人口规模是必须的,当下崖东这万把人,是干不成啥大事的。”林志刚没有做任何铺垫,而是直接将人口问题抛了出来,搞工业化不是请客吃饭,需要达成的前置条件,哪个都不轻松。

    “林总,你们工业部的人,说话都这么耿直吗?”孔杰看看林志刚、赵东,再瞅瞅还未发言的其它工业口委员,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脱口而出。

    “啥意思?”林志刚下意识地反问道。

    院内再次响起欢乐的笑声,说话不拐弯才是工业口的风格,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但在工业众的眼里,林志刚的发言,已经相当委婉了,换个楞货上来,十句话,能听懂一句,就算你们厉害。

    笑声中,梁继盛干脆点名孔杰,让他说说感想。

    “梁总、林总,根据我自己的判断,咱们现在急需一个较长时间的建设期,或者说和平,这样才能完成那一大堆工业任务,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外联部的作用还是蛮大的,我这边有个想法,过几天去崖州接李树信,能不能进崖州城转转?另外,知州张素那边,我也想接触一下。”或许是受了林志刚的影响,孔杰的发言也是直奔主题。

    现在这种局面下,敢直接进入崖州城,孔杰的胆子真是不小。

    梁继盛看了看林志刚,稍稍沉吟片刻,才回应起孔杰的请示。

    “小孔,这事不能强求,到了通远驻地,多和卫国商量,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们可以自行决策,我这里就一个要求,必须把安全放到首位,无论遇到啥情况,保命是第一位的,该低头的时候,千万别为了面子硬撑着,我的话你能明白吗?”梁继盛基本同意孔杰的建议,同时做出嘱咐,让他务必谨慎从事。

    孔娜并未和弟弟坐在一起,此时看向孔杰,眼中多了几分担忧,如果不是开会的缘故,肯定跳过去把弟弟训斥一番,事情该做就做,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会上吹牛、放炮就有些过了,将来连个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王海洋和彭少波坐在一起,两个人对视一眼,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这边的工作节奏还需加速,才能满足工业部的要求。

    随着讨论的深入,林志刚、展飞、赵东先后回答了不少问题,委员们才真切感受到工业化的不易,光是一个大型砖厂,足足用了半年时间,才堪堪达到月产五万块砖的水平,即便是这样,黄泥岭附近的树,已经被砍出一片大大的空白,用郑万成的话来说,还是得有煤,木头这东西,既不好使,还不好干燥,实在是用的憋气。

    讨论到后边,大家如往常一般,再次发出阵阵感慨,理解归理解,只是前行之路如此艰难,多少有些始料未及,关键是还必须硬着头皮干下去,否则和古人竞争,华兴更加没有优势,到时候别说人上人了,能苟且活着,就算不错了。

    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现在就得拼命去闯,或许这就是前人所说的“筚路蓝缕”吧。

    待大家安静下来,符思南开口发言。

    “各位,刚才志刚说的人口问题,大家务必引起重视,光靠崖东这一小块地方,肯定养不了十万人,必须外出开拓,寻找新的粮食基地。”

    “思南说的对,这个问题现在就必须开始考虑,今年春荒,崖东这边也就万把人,出去买买粮就能解决,等到了数万,甚至十数万人口的时候,简单买粮的模式就行不通了,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粮食基地。”孟庆祥跟着说到。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多少有些茫然,能不能消化崖东还是个未知数,谁还有精力考虑外出建立粮食基地的事情。

    “我提个思路吧?”地质专家田毅举手要求发言。

    “其实,从找矿开始,我和志刚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中间还请教过刘主任、陈教授等人,大家的意见十分一致,那就是不能完全依赖燕朝各府县,无论是琼州府,还是广东各府,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扼杀咱们的力量,把粮食供应的目的地放到广东,风险极大,另外,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光是粮食涨价这一块,就能把咱们搞的焦头烂额,更别提发展了,符总,你也是这个意思吧?”田毅先做了一番铺垫,讲出当下购粮的隐患。

    “对,田毅说的在理,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咱们迟早会陷入任人宰割的地位,燕朝粮商也不是吃素的。”符思南点头回应道。

    “这事确实是个隐患,表面看起来并不急迫,但考虑到建立粮食基地需要的时间周期,恐怕就没那么乐观了,要么把人家打服,要么给人家急需的东西交换,否则光靠银子,迟早会挨宰。”刘建国跟着发言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