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传
繁体版

第81章 密切磋商5(小议船事)

    施耀如数家珍地说出燕朝海事,并将福瑞昌的困境一一道来,总之是该说的,不该说的,竹筒倒豆子,说了个干干净净,明明白白。

    王海洋等人显然对施耀一番言论震惊不小,脑中忙着消化巨量信息,反倒是一直没吭声的舒树林老爷子率先感慨起来,没想到施耀一介军户,却能说出如此精辟的道理来。

    舒老爷子一席话,逗的大家齐声欢笑。施耀连连摆手,表示自己哪有如此见识,所言均为曹老掌柜反思所得,自己不过是传话而已。

    王海洋此时回过神来,问起施耀如此开诚布公,会不会开罪曹洪。

    施耀无奈摇头,表示自己也是口不择言,如今反悔又有何用。多日来观华兴奇景,心中震撼无以复加,净想着如何拉拢你等,却不料将曹家秘事吐露出来,实在是汗颜之至。至于是否会得罪曹家,还得看华兴这边诚意如何,要是合作不成,自己亦无颜面对亲家。

    华兴众人沉默良久,还是王海洋率先郑重发言,表示合作之事都包在他身上了,只要福瑞昌不使诡诈,华兴这边必会以诚相待,开启全面合作。

    言尽于此,施耀长吁口气,刚才说的得意,几乎失了分寸,好在这华兴人知情知趣,没有辜负自己一番深意。

    虽然和华兴人拉近了关系,施耀对自己的莽撞发言还是暗暗后悔。

    王海洋等人不知施耀心思转折,总觉今日受益匪浅,纷纷拱手表示感谢,将来华兴集团出海远航,还得施耀这样的专家多多指点,双方未来大力合作,定会创造巨大商机。

    ......

    许久,施耀让高祥等人回到小院,将话题再次转到造船上来。

    当年曹洪造船,最先找到的便是施耀,由施耀从中牵线搭桥,在新会崖门附近扩建船厂,进行四艘海船的建造。

    当时高祥的船厂几乎没有订单,主要靠船只维修支撑局面,骤然来此大单,自然十分重视,不仅自己投入资金,还让施耀参股进来,准备大干一场。

    福瑞昌出事之后,曹洪并没有停止造船,相关款项及时支付,让施耀、高祥等人大为钦佩,对曹洪更是高看一眼。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施耀和曹洪已是莫逆之交,得知曹廷瑞丧偶待续,便主动将女儿许于曹家,也是对曹家人品的充分认可。

    在完成曹家订单之后,新会船厂的规模陡然降了下来,毕竟像曹家这样的大主顾,可不是说有就有的。之前黄平言说华兴这边需求极大,施耀和高祥哪能错过机会,这才相求曹洪,务必一同前往。

    此时的小院中,高祥已知这华兴人俱是行家,而且人家将来还会自行造船,当下这段空档时间,才是自己应该把握的机会。

    对于刚才陆冠南的采购承诺,高祥甚是兴奋,见大家再次聊起造船,便提出让华兴这边作些评价,如有必要,他们定会认真改进。

    说起评价来,陆冠南反而踌躇起来,从他内心来讲,是有些看不上这些破船的,可要是当面打脸,又会破坏气氛,一时两难起来。

    王海洋知道陆冠南心意,赶紧用眼神暗示陆冠南,务必多说些好话,这会儿可不是较真的时候,毕竟人家还处在古代社会,能造出这样的大船已经十分不易了。

    对于王海洋的暗示,陆冠南心领神会,稍稍思考片刻,这才缓缓说出自身观感。

    既然要评价,陆冠南便从广船的几处优点谈起,一是在船材使用上,铁力木材质坚硬,并富含油脂,不受虫害,是上好的造船材料。用铁力木建造的大船,结构坚固,不惧碰撞,尤其是作为战船,相比其它船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铁力木不会腐烂,船只建造完成后,只要不出意外,用个几十年都没有问题。

    二是水密隔舱的建造模式,极大的增加了船只的安全性。海上航行,总会遇到各种意外,水密隔舱技术能够将船只的损失降到最低,人员安全也较普通船只强出不少。

    三是多孔舵的设计,大大降低操舵难度,使船只在海中的回转性能大大加强,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灵活。

    四是广船的帆型张开如扇,而且其宽度甚至超过船体,极利借风,更加利于航行。

    一席话句句说在要点之上,引得在座众人纷纷点头。

    说到问题,陆冠南便婉转许多,没有表现的太过尖锐。先是提到船体结构问题,广船总体来看,虽然上宽下窄,比之普通内河船只更利于在海中航行,但仍属于平底船类型。

    在外海中航行,遇到风浪冲击,船体便会振动不休,人在船中的体验感会很差。另外,广船的长宽比也不合理,十五六米左右的船长,上部宽度达到近七米,虽然可以多装不少货物,可一旦遇到飓风,不及躲避,就有倾覆的可能,若是远海航行,风险会急剧放大。

    高祥这次过来,身边除了管事、船员之外,还将船厂的大匠师傅汤盛海父子一并带过来,毕竟华兴这边情况不明,遇到些造船问题,汤氏父子还能帮帮腔。

    此时谈到船型结构问题,坐在高祥身边的汤盛海便按捺不住,率先提出疑问。

    从他多年的造船经验来看,船体宽一些应该会使船只更加稳定,即便有些风浪,也不至于倾覆。

    陆冠南微笑着作出回应,简单谈了些河道和海道的差异,尤其是近海与远海的差异极大,船在大洋之上,风浪是最大的敌人,也是对船只平衡性最大的考验。

    说着话,陆冠南将手边的茶碗拿起来,左右倾斜翻动,示意船只的平衡性和倾斜度的关系,让汤盛海陷入沉思。不过,陆冠南也谈到如果船只主要在近海作业的话,这种设计方案反而有很好的经济性,并不是缺点。言尽于此,陆冠南不再展开,最后认为就现有条件下,广船已经是绝佳的选择。

    在多日勘察的过程中,陆冠南发现广船采用的卯榫结构连接各处相当合理,充分体现了古人在木工方面的深厚积累和聪明智慧,只是所用铁件较少,坚固性仍有不足。

    说起铁件,陆冠南告诉高祥,华兴所订船只,务必多用铁件。

    另外,如果从战船的角度来看,广船没有专门的隔层布置火炮,毕竟甲板上空间有限,放上三五门小炮已经是极限,至于大型火炮,想想而已,真弄上去,几发炮弹下去,船只就得送去保养,得不偿失。

    当然,这些话陆冠南只能放在心里,真要说出来,对一众燕朝人的打击实在太大。

    实际上,在陆冠南看来,燕朝造船的缺陷是体系性的,其造船理念已经渐渐落后,至于改进,更不是他们在这儿说几句闲话就能够实现的。

    听了陆冠南的点评,高祥等人表示心悦诚服,既能点中要害,又可引发深思,绝对是行家里手。

    最后,施耀又问起华兴人的造船有何特点,陆冠南只说比燕朝先进许多,至于细节,就顾左右而言它,不做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