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繁体版

第558章 大蒙古国终究裂开了,谋军

    在大楚所处之时空,铁木真要比熊明远晚了近十年建立大蒙古国。

    并且在建国不久,就遭到了大楚的征讨。

    然而这却让大蒙古国相较于刘升所处时空的历史有了不同的变化。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蒙古国由孛儿只斤·铁木真在1206年所建。

    然后铁木真用二十年的时间,占领金朝的大量国土,又灭亡西夏、西辽以及中亚地区的花剌子模。

    并且在此期间,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颁布《大礼撒》,可以说奠定了大蒙古国强大的基础。

    只可惜铁木真之后的大蒙古国国主在位都比较短暂。

    拖雷监国两年,太宗窝阔台在位十二年,定宗贵由在位两年,皇后海迷失临朝称制三年,宪宗蒙哥在位八年。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大蒙古国就此分裂为大元及几大汗国,算是没了。

    可在大楚这一时空,因为大楚的崛起,令大蒙古国不仅难以向南扩张,早期反而要面对南边的威胁。

    因此不论是最初建国的铁木真,还是其继位的子嗣,只能一门心思地往西打。

    最终,他们如同历史上那般,在灭了西辽、花剌子模后,不仅占据了整个中亚,更是继续向西,占据了西亚以及东欧平原,前前后后灭亡了四十多个国家!

    另外,原本历史上拖累的儿子蒙哥继位后不到八年,便在四川战死,使得大蒙古国分裂为大元和四大汗国。

    但在大楚这一时空,蒙哥并未战死,而是在位近二十年,使得大蒙古国的统治变得稳固。

    然而,即便是疑似明末而来的穿越者熊明远所建立的大楚,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两百年不到军政便败坏得不成样子,大蒙古国就更不用说了。

    大蒙古国制度本就不如大楚完善,又地域辽阔,因此在蒙哥之后又历任数位大皇帝,终于在建国八十多年的时候,承受不住裂开了。

    原本历史上,大蒙古国在蒙哥死后是分裂出去四大汗国与大元。

    如今却只是分裂出三年大汗国,即金帐、伊尔、察合台,少了窝阔台汗国。

    其中金帐汗国占据了辽阔的东欧平原。

    伊尔汗国则占据了西亚的一大半,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伊朗国境。

    察合台汗国则占据了中亚地区,包括印度北方的一小部份。

    至于大蒙古国,虽然体格大大缩小,却依旧占有后世的蒙古高原、西域、哈萨克斯坦的东部,以及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

    不过东边的辽东、辽西地区则一直在大楚掌控下。

    大蒙古国的都城则一直设在和林,没有变过。

    仅论版图的话,其依旧算是大楚这一时空版图最大的国家。

    当然,刘升估摸着大蒙古国自己都未必知道他们的版图有多大。

    裂开之后,大蒙古国又发展了一百余年,经历了诸多变故后,如今虽名义上仍是一个国家,实际上其内部却是几大万户(大部落)各自为政,大蒙古皇帝的政令几乎仅限于蒙古草原的中部地区。

    不仅如此,各万户下辖的小部落也纷争不断,难以形成统一合力,更难对大楚造成大的威胁。

    刘升猜测,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大约要不了几十年,就会有新的氏族替代孛儿只斤氏,在其领土上建立新的朝代。

    届时,那些各自为政的部族,要么被征服,重归一统;要么便会趁机建国,正式独立出去。

    在这份电报的最后,跟随舰队的电讯组则提起了另一件事。

    北太平洋探索舰队此番一去近三年,将士们都十分的想念家人。

    虽然他们几乎都出自海龙卫这样的精锐,但能在海外坚持三年已经很难得了。

    根据电讯组汇报,最近海龙卫军中风气明显变坏,即便是施琅、王守哲也难以很好的控制。

    事实上,施琅甚至有故意放纵的嫌疑。

    考虑到北太平洋探索舰队此行任务已经算是超额完成,刘升觉得确实该调他们回来了。

    万一发生什么变故,说不定这支舰队就陷在大楚,回不来了。

    他当即道:“发报给探索舰队电讯组,他们已超额完成任务,在下一个合适的季风到来时,便回北美吧。到时候,朕会亲自去龙首县对他们进行过表彰。”

    “是!”

    秘书处文员飞快写下刘升的谕旨后,待刘升盖了印,便拿去天心殿后殿的电讯处发送。

    刘升则坐在龙椅上,捏着下巴上的胡须沉思起来。

    既然建立了大崋,他自然是希望大崋多传续一些年月。别的不说,起码要超越唐朝与带清,传承个三百年吧?

    然而,大楚与大蒙古国过去这些年的变化,却让他明白,不论一个国家曾经怎样强大,又或者制度在当时看来多么合适,都会在时间的侵蚀下变得败坏。

    想要延长王朝的寿命,除了后续帝王一代代的改革和修补外,也需要开国之君一开始就建立下足够良好的基础。

    所谓良好的基础,除了优秀、稳固的内政体制,强大的军队,还包括广阔的疆域。

    疆域大了虽然难治理,却可以提升一个王朝的底蕴以及容错率。

    想到这里,刘升又道:“再让电讯组给赫连岳、张遨传讯,令他们来南京议事。”

    “是!”

    过去八年间,赫连岳一直率领常备军第三师驻守四川,除了震慑四川土司之外,主要任务就是防备和硕特汗国入侵。

    张遨则率领常备军第八师驻守云南,除了应对缅甸方面的小规模战事,也有防备和硕特汗国的责任。

    和硕特汗国算是与大崋同年建国的,目前尚不满十年,不论是固始汗图鲁拜虎,还是其麾下的蒙人、藏人贵族,都还处在进取心比较强的阶段。

    因此过去几年,在川藏、滇藏边界,一直与大崋摩擦不断。

    原本大崋拿下甘肃之后,缓了一年,刘升是准备趁势灭亡叶尔羌,拿下整个西域的。

    然而,最近和硕特汗国在川藏、滇藏地区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甚至堪称猖獗。

    同时,根据绣衣卫的汇报,赫连岳及其所统领常备军第三师因为长期驻守四川,内部也开始出现不良风气,便连赫连岳本人都有点问题。

    倒不是说赫连岳产生了什么野心,而是不再像最初那么自律和积极进取,转而向谋取私利方向发展。

    刘升明白,这是由一个将领率领一支军队长期驻扎某地所导致的必然现象。

    赫连岳与第三师在四川坚持七八年,才开始出现这类现象,已经是内核颇为稳定的缘故了。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换防。

    即便军队不好更换,也该将高级将领调任。

    然而,赫连岳自驻守四川之后,就一直在研究如何为大崋攻取青藏,甚至还在刘升授命后专门训练了一个高原独立旅。

    如果刘升因为一些小问题,就将他调任,且不说新将领去了掌控部队、了解青藏又需要多少时间,赫连岳也会心生怨愤。

    所以,刘升思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发起攻取青藏的战事。

    战事一开始,常备军第三师及四川警备军中的一些隐藏问题便会直接暴露出来,到时候便可借着战时状态直接解决。

    而经过一场大战,相信常备军第三师又会得到一次淬炼。

    待此战成功之后,将赫连岳调任,换上新的主将,这支部队便又能将良好作风保持个十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