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繁体版

第554章 灭楚?灭顺

    大楚的储君争夺战具体如何,若是细说的话,估计都能写成一本书。

    电报受字数限制,自然不可能详述此事,只是说经过十几年的争夺,最终四皇子获得了胜利,在楚武宗弥留之际,被立为太子。

    楚武宗死后,四皇子即位为帝,是为楚睿宗。

    因为楚武宗本就不怎么擅长内政,且十几年的储君争夺战又使得大楚内部弊端从生,百姓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睿宗即位后,一方面与民休养生息,一方面整顿吏治。

    待完全掌握朝政之后,其又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

    可以说,大楚现如今的体制,模型出于楚太祖,则完全成型于楚睿宗之手。

    另外,楚睿宗出于诸皇子夺嫡对国政的影响,遂明文立下“祖制”,大楚今后都以嫡长子为太子。

    若皇后无所出,则从诸皇子中过继一位给皇后为嫡子,进而为太子,是为大楚永制。

    再往后,大楚就进入了较为漫长的相对平稳发展时期。

    到了现在,也即是大崋北太平洋探索舰队访问日本之时,大楚已立国190年,传位九帝。

    如今在位的大楚皇帝年号嘉华,今年则是大楚嘉华十七年。

    至于楚睿宗之后的皇帝,大多比较平庸。

    或有昏庸之辈,但受限于大楚内阁,昏庸起来对国政影响也不算太大。

    同样,偶尔有想奋发一把的有为皇帝,同样会受以内阁为主的顽固派势力掣肘,难以施展拳脚。

    大楚的体制按理来说已经算不错的了,毕竟是类似大明体制的优化版,接近大清体制。

    可是在传续了190年后,如今同样是弊病丛生。

    至于其最大、最根本的问题,依旧是吏治——吏治不清,很多好的政策或名存实亡,或者干脆走了样,变成坏政策。

    当然,以上这些信息,只是王守哲、郑遵谦等从汪远洋这个大海商口中所了解到的,绝非大楚全部面目。

    至于大楚所处的状态,则是刘升根据后世明清历史猜测的。

    想要真正了解大楚的详细状态,估计还得他过去了才清楚。

    放下电报后,刘升一时望着殿内空气出神。

    他在想,几年后去了大楚,若是大楚国运尚可,他也懒得再灭一国。

    又或者说,大楚那边对河南境内的天目山并不重视,他可以率领精锐队伍伪装潜入,直接探查天目山的究竟。

    可若是大楚的河南天目山乃重地,被大楚军队保护着,那他就只能出兵灭楚了。

    王守哲与汪远洋交谈时,倒也旁敲侧击的打听过河南天目山之事。

    结果汪远洋什么都不知道。

    甚至,若非王守哲提起,他作为一个浙江人,都不知道河南境内竟然也有一座天目山。

    了解到这些,刘升便想:要么那个熊明远并非穿越者,要么其并非通过时空门穿越而来。

    又或者大楚河南天目山也有个时空门,却被大楚皇室列为秘密保护,不为一般人所知晓。

    倘若是后者,他将来只能兴兵灭楚了。

    至于说灭不掉大楚?

    且不说大楚建国一两百年,如今已经弊端丛生,如人迈入中老年,国势大不如前。

    即便大楚实力正盛,他若想干翻大楚,也是可以做到的。

    别的不说,单是在火器的发展上,目前大崋便已经超过了大楚。

    火炮方面,已经有了新式火炮、迫击炮等,火枪也发展到了燧发枪。

    去年秘造局更是研制出了实用的线膛枪,以及具备一定实用性的后装枪。

    刘升计划在他退位之前,让常备军都换装燧发枪,亲卫军则换装线膛枪或者后装线膛枪。

    至于将来他到大楚那边去,则计划虎贲卫、骁骑卫、胜捷卫各带走一个旅,即一个师的兵力。

    有这么多兵马,再配合海龙卫一个旅,可是比他在大明这边起家的基础要强多了。

    但说起来,随着年龄渐长,刘升倒是不怎么希望通过战争手段去达成目的。

    如果可能的话,他更希望能够直接去那边的河南天目山探个究竟。

    能省时省力,他又何必去受累呢?

    须知,即便大楚这边的江山打下来,也是难以和大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治的。

    毕竟彼此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别说在当下而言,即便放在后世,也有些过于遥远了。

    就算他真灭了大楚,也只能传位给另一个皇子,不可能交给一个人统治。

    这就让刘升灭楚的欲望更小了。

    ···

    乾元九年,四月。

    刘升发出圣旨,命伪顺李自成等无条件归顺大崋。

    自成不听,刘升遂下令对西北用兵。

    早已枕戈待旦的两个师的常备军,以及数万警备军,当即攻入李顺与大崋接壤的地盘。

    须知,驻守西北的常备军可是已经休战养兵数年了,早已练得嗷嗷叫。

    如今听闻终于能打仗立功,一个个可以说是闻战而喜,打起仗来也格外的利害。

    此前被李顺所占据的陕西临洮府旬日之间便被拿下。

    之后崋军便进入甘肃,在新式火炮的轰击下,一路势如破竹。

    仅一个月的功夫,崋军便攻下了甘肃最西边的嘉峪关,等于是打穿了整个甘肃。

    然而,李顺主力却是再一次断尾逃生,逃到了西域去···

    天心殿。

    刘升在秘书处的协助下,再次分析了西域讯风卫所传达的伪顺最新情报。

    “陛下,若是西域讯风卫传递的消息没错,此番李自成等伪顺主力,怕是跟叶尔羌谈妥了条件,要借道叶尔羌,到更西边的地方去。”

    新任秘书郎于成龙递上了其所分析的一迭情报,并给出了他的判断。

    于成龙乃前明万历四十五年生,山西永宁州人。

    此人在崇祯十二年时曾中乡试副榜,也即是离举人只有一步之遥。

    而在明末,乡试副榜也是有为官资格的,算是朱明皇室对读书人的一种恩义(收买)。

    当然,这种出身只能做七品以下的末流,如无天大机遇,此生都无望做到七品以上。

    于成龙有感于明末科场、官场之黑暗,又念及父亲老迈,天下也一片纷乱,便没有去跑官,而是在家乡读书奉养父亲。

    在后世历史上,于成龙一直等到顺治十八年,父亲去世后,才奉父亲遗命,参加带清吏部选拔,得受知县,而后成为清初名臣之一。

    在这一时空,于成龙却是在大崋收取山西后没两年,便参加了大崋的科举考试,最终以当科殿试第五名的身份被刘升所看重,选入秘书处为秘书员。

    其人做事勤恳、细致,有时还有独到见解,因此很快升职为秘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