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之强秦
繁体版

第18章 郏县之治,蒙彰之策

    一天后。

    郏县。

    蒙彰回到了尉舍。

    他回来没多久,新任县令后脚跟就来到了尉舍。

    这新任的郏县县令,带着魏谋等人。

    蒙彰出门相迎。

    “汝是郏县县尉兼守丞蒙彰?”

    “正是。”

    蒙彰一眼看去,这位新任的郏县县令,用字脸,山羊胡,胡须齐整。

    他一身灰色长襦,腰束革带,足登浅履,头戴长冠。

    蒙彰一惊,竟是第七级公大夫爵位。

    而蒙彰想到自己是不更爵位。

    他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着短裤,腿扎裹腿,头戴赤钵头,不戴冠。

    那长冠看着,挺有趣的。蒙彰心想。

    “吾是郏县新任县令李攸,字子远。”

    听到新任县令介绍自己,蒙彰行礼道:“见过县蔷夫。”

    李攸:“吾能不能与汝聊一聊?”

    看着李攸望着自己目露期待,蒙彰沉思须臾,点头道:“可。”

    李攸闻言,面上大喜。

    蒙彰看向李攸身后的魏谋,对他说道:“吾已是百将,那尉舍里面还有九十人,你负责登记造册,为他们安排好住处。等天晚些,我再找你聊。”

    “唯!”魏谋躬身应道。

    蒙彰转头看向李攸,“县蔷夫,请入屋一叙。”

    李攸也忙着道:“请!”

    两人对视了一眼,一道入了屋。

    这屋子,是之前蒙彰用作处理政务的地方。

    蒙彰吩咐吴迁搬来两张案几,分别放在蒙彰、李攸面前,而后,两人相对而坐。

    坐,亦跪也。

    坐和跪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坐时双膝着地,臀部压在小腿肚上。

    跪指双膝着地但臀部离地,挺身,大腿与上身成一条直线。是一种表示专注、恭敬或者警惕的姿态,也称“跽”。

    “蒙县尉,吾闻前任县令是因为汝......”李攸说着说着,就低头,保持了沉默。

    蒙彰摇头,“非也,那前任县令,是因为他自己屡次杀害我秦人而自食其果。吾不过是根据秦律办事,向陛下写了一道文书而已。”

    李攸苦笑,抬头看了蒙彰一眼,心想:一道文书,竟然能惊动陛下,又是姓蒙,莫非是蒙氏家族子弟?

    “蒙县尉一道文书,便能除去我大秦害群之马,此功甚大。”李攸正色道。

    蒙彰:“县蔷夫过誉了。”

    李攸:“吾本是三川郡梁县县令,咸阳大王令,调吾为郏县县令。吾初来乍到,对于郏县事务并不了解,今后,还请蒙县尉多多指教。”

    蒙彰:“说来惭愧,吾对郏县亦是了解不深。因前任县令之故,郏县人人自危,吾亦然,对于郏县了解不多。”

    李攸一怔。

    他沉思须臾,“如此,那就难办了。”

    看着李攸的模样,蒙彰心中好奇,就问:“县蔷夫可是有何难办之事?不妨直言。合吾等二人之智,难事作易事,未曾不可。”

    李攸听蒙彰如此说,对蒙彰有了一些好感,再也不迟疑,说:“吾来郏县才一日,郏县之治,吾不知从何处下手?”

    蒙彰听后,目露思索。

    未几。

    蒙彰的视线落在李攸身上:“郏县之治,依吾之见,旨在消除郏县黔首对于我大秦的仇恨,接受我大秦的治理,从心底里认同大秦黔首的身份,忘掉以前韩人的身份。”

    李攸深以为然,点头赞同。

    蒙彰:“在吾看来,先在郏县各乡找到德高望重的人,让他们担任乡老,然后县蔷夫和他们交谈一番,让他们将我大秦的各种惠民之策,传达给各乡黔首,让他们感念我大秦恩德,恩德日积月累,而仇恨不长,仇恨必消,假以时日,必然能让他们心向我大秦。”

    李攸目光一亮。

    “还有呢?”李攸问蒙彰。

    蒙彰没有丝毫犹豫,“刚刚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在吾看来,对县蔷夫来说必然游刃有余。那就是以吏为师。多培养郏县此地年岁不大且识字的人,考核他们,若是心向我大秦,就可以委用他们为郏县之吏,以郏县之人治郏县。若是可以,吾倒是希望由县蔷夫亲自授课培养。”

    李攸点点头:“此言甚善!”

    蒙彰默然。

    “可还有第三步?”李攸再问。

    蒙彰一怔。

    “有!”

    听到蒙彰的回答,李攸不禁将眼神投到蒙彰身上。

    蒙彰继续说道:“第三步,乃吾刚刚想到。”

    “哦?蒙县尉可否与吾详言?”李攸目露好奇。

    蒙彰见李攸如此诚心,就开口道:“第三步,就是大秦思想政治,凡郏县人,人人都需要参加,由县蔷夫亲自授讲,话不必太过文雅,通俗易懂即可。”

    蒙彰心想: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又是秦国人,那么,自然就为这个秦国做些什么。

    秦国统一天下后十五年就被灭亡,在蒙彰看来,与嬴政马不停蹄地灭掉六国后,并未投入足够精力让征服之地的百姓能够对大秦有归属感有关。

    在蒙彰看来,秦国灭亡的原因有很多。

    他既然是要强秦,那么,秦国灭亡的诸多原因,在他眼中就是缺陷,而他就是要给这些缺陷打补丁。

    这增强征服之地民众对秦国的归属感,对蒙彰来说,是他打的第一个补丁。

    暂时,就从郏县开始推行。

    “大秦思想政治?”李攸目光茫然,极为不解。

    蒙彰见此,便解释道:“就是将大秦从它出现,到现在过程,著成秦书。然后从这书中挑选一些振奋人心的事情,能扬我大秦秦魂,在郏县人中广为推行,不出一年,加之各种惠民之策,郏县人人必然归心大秦。”

    李攸听得目瞪口呆,稍顷,他便拍着手称赞道:“彩!彩!大彩!”

    “蒙县尉,听汝一番言论,可胜过吾读三年书。吾李攸受教了,请受吾一拜!”

    李攸说罢,就要起身行礼,直接被蒙彰阻止了,他看着李攸坦然说道:“县蔷夫若按吾计策治郏县,若郏县大治,则郏县此种治民之法,若推而广之于大王所占他国国土,让我大秦新纳各县都能如此而治,县蔷夫以为我大秦何能不强盛?将来,大王一统天下,亦是易事。”

    李攸:“蒙县尉之言,令吾羞愧不已。蒙县尉放心,吾就听汝言治郏县。若是郏县大治,则大治之功,吾李攸指河为誓,绝不独占。事情前因后果,必然陈于竹简,以告郡守,上报于大王。”

    蒙彰深深地看了李攸一眼,并未回应。

    “蒙县尉,那大秦思想政治之秦书一事,就交给吾了,若是吾写完后,还请蒙县尉披阅一番,若是有不足,吾改之。”李攸补充道。

    蒙彰诧异地看了李攸一眼,这秦书若是著成,而郏县又大治,这李攸将来的政绩必然可观。

    但这都是为了大秦,蒙彰也没有说什么,让他来写,他觉得可能写的还不如李攸,对于秦国整个的发展脉络,他记得不是很清楚。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这一点,蒙彰很有自知之明。

    于是,蒙彰就回李攸说:“可。”

    李攸听之,心中大悦。

    尔后,李攸与蒙彰再聊了一阵后,便主动提出告辞。

    蒙彰将李攸送出了尉舍门外,目送他远去。

    郏县,或许,就是我,在大秦吹起的第一场风。

    蒙彰心想。

    再次返回屋里后,魏谋来见。

    蒙彰的目光看向魏谋,“都处理好了?”

    “回百将,都已处理好,旁边的几处庭院,都是空着的,吾就将他们暂时安排在那边。只是,那些庭院......”

    听到魏谋所说,蒙彰微微皱眉,“此事,无须担心,明日我与县蔷夫说如此,吾料想,他应该会答应的。暂时,就将他们安排在那边罢了。”

    魏谋点点头,便不再多言。

    蒙彰的目光这时落在魏谋身上,“我有话与你说。”

    魏谋看向蒙彰。

    蒙彰:“从明日起,你便是发弩蔷夫,代我处理文书。而我会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练兵中。”

    魏谋一愣,“这......”

    蒙彰:“作为郏县县尉,任命你为发弩蔷夫,我还是有权力的。不过,还要写一份文书说明,交给县蔷夫罢了。”

    “百将,吴迁他们那边......”魏谋欲言又止。

    蒙彰:“他们几个,你不用担心,此事,我会和他们说的。还有,作为发弩蔷夫,人不能少。除了罗年,其他几个,今后就都跟着你吧!”

    魏谋一怔。

    “这么多天,经过我的观察,除了罗年,吴迁他们几个,都是被征兵上的战场,但吴迁他们其实并不喜欢战场。他们更喜欢平静地过日子。”

    “我念在他们跟着我有一段时间了,我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至于你,我知道,你也并非想上战场。这郏县,今后就是你的未来,未来你会爬多高,取决于你在郏县的表现。”

    “我有认真想过,我的郏县县尉,不会做得太长,以我看来,再有几个月,就到头了。而你,就是我离任后推荐的人选。”

    “我希望你,尽快熟悉郏县各种文书与政务处理,将来,我若是离开郏县,离开前,我会和县蔷夫打好招呼,让他对你多加关照一些。当然,违反秦律之事,断不能做。”

    魏谋听完后,心中只觉有一股水流,从心间流淌,暖暖的。

    “魏谋多谢百将!”

    “承蒙百将看重,魏谋今日指天为誓,此生决不负百将。还有,百将有令,吾必听之。”

    听到魏谋的话,蒙彰的目光锐利地扫向魏谋,尔后,他将目光移开,“魏谋啊,希望你今后好自为之!我会一直看着你的。”

    魏谋重重地点头,“百将教诲,魏谋谨记在心。”

    蒙彰笑了,“你且下去休息,明日卯时起,这些伏案上的文书,就都由你负责了。”

    魏谋:“唯!”

    看着魏谋离开,蒙彰目有所思。

    不负我吗?

    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