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危局:大明掌灯人朱见深
繁体版

第130章 吏部尚书又撂挑子

    礼部尚书姚夔将开经筵的流程,所需要的执事岗位全部开列出来,请李贤“填空”。但这填空题真不好做!

    李贤拿着执事清单,说:“陈大人,彭大人,一起看看吧。开经筵,用的都是翰林。用不好,这翰林的笔、翰林的嘴,都不饶人!”

    陈文说:“阁老,循例就行。不难吧。”

    李贤说:“循例也难啊,名额就那么几个,在任、待任、读书、赋闲的翰林,少说也有十倍之数!”

    彭时说:“开经筵用人,和官员升调选派有得一比。阁老,要不要请吏部过来一起议?”

    李贤说:“我看可以!陈大人,你觉得呢?”

    陈文说:“循例,也得有吏部参与,我看行。”

    其他两位阁臣想法一致后,李贤马上派人去请王翱,“来人,去吏部请王部堂来内阁议事。”

    少倾,王翱就到了内阁。“李阁老,二位大人,叫我过来,是有急务吗?”

    李贤说:“哦,没有急务,就是开经筵的执事人选,请王部堂斟酌一二。”几个人都熟络,各自坐了,茶水也很快呈上来。

    王翱看了一遍礼部开列的执事岗位,并无特殊。王翱说:“三位阁老,先给你们看样东西。”王翱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奏章,递给李贤。

    李贤打开看了一遍,又是请辞的奏章。“九皋兄,这是何意?”李贤把奏章递给陈文。

    王翱说:“我老了,不中用了。现在请辞,是最佳时机。如果再拖,晚节难保啊。开经筵,是给年轻人机会,尺度把握不好,就要背骂名。”

    陈文和彭时看完王翱的请辞奏章,知道王翱这次来真的,不是避祸。陈文说:“九皋兄,你多次请辞,皇上也多次挽留,皇上正信任你!你这是何必?”

    彭时也说:“王部堂,还是要三思啊!”

    三位阁臣都知道,经历了年富病故的事情,加上后面重新厘定夺门之功,王翱都是涉险而后平安着陆。如果这一次再请辞,皇上极有可能会批准。

    王翱说:“吏部用人,一碗水再端平,都难免被人说道。而今皇上用人,不拘一格,圣意难测,我也是力不从心。早早辞了差事,回到乡里,还能清闲几天。三位大人,还请帮忙,在皇上面前替我多说话。”

    李贤打圆场,说:“你请辞的奏章呈上去,皇上允不允,还是两说。开经筵的执事人选,你得替我们把把关。”

    “对对对……”陈文和彭时也附和。

    王翱站起来,晃着手里的奏章说:“这奏章,明天我就呈上去,皇上不允,我再请。开经筵的执事人选,不属于正式的官员选拔考核,吏部可参与,也可不参与。就劳烦三位阁老慢慢儿拟吧,我啊,回喽!”

    “哎,部堂,部堂……”王翱不顾李贤等人的挽留,晃晃悠悠走了。

    李贤看着王翱的背影,王翱,真的老了。

    陈文问:“阁老,怎么办?”

    李贤说:“吏部不参与,那我们就先草拟一份出来。呈上去,请皇上定夺。”

    彭时说:“阁老,很多翰林都没有授实职,考核就不准确。这草拟,是什么尺度?”

    李贤长叹一口气,坐下来,说:“循例吧!”

    陈文说:“循例,那就简单,按住葫芦扣子儿,按照翰林们的次序排名,依次填上去。”

    李贤说:“不能这么简单操作。东宫的翰林,一定要照顾到!少了东宫的翰林,上下都交待不了。”

    陈文和彭时互相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上一次王伦案,东宫的钱溥虽然翻了把,但皇上提拔东宫旧人,是早晚的事。陈文说:“阁老,您不如说明白,东宫的翰林,重点照顾谁?”

    李贤说:“还能有谁?万安、刘珝,这两个人,务必要加进去。”

    陈文又问:“其他人呢?”

    “其他人,就循例,依序,次第用之。”

    彭时问:“阁老,还有一些请了病假、回乡省亲、因丧丁忧的,怎么安排?”

    李贤说:“病假、省亲假、丁忧,这些没有到期的,没有皇上的旨意,我们也不好安排……都不用吧。经筵毕竟不等同升调,他们后面还有机会。其他人选,你俩定吧。”

    “阁老……您还是……”

    “你俩定吧,定吧。定出来,我联署。”李贤把这任务交给了陈文和彭时,他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假如皇上允了王翱的请辞,谁来继任吏部尚书?天下第一部的堂官,他要在皇上面前举荐谁,皇上的意中人又是谁?

    第二天,王翱的请辞奏章很快就到了朱见深面前。

    朱见深看了奏章,说:“这王翱怎么回事?三番五次请辞,朕每次都好言相劝,这又来?牛玉,是不是最近又有人在背后骂他?”

    牛玉说:“应该没有吧,奴才也没有听说最近有人骂王部堂。吏部重新厘定了夺门之功,朝中夸赞他的人还不少呢。”

    “哈哈哈,这不挺好的吗?所辞不允!”朱见深快速在王翱的奏章后面批了红。

    朱见深又拿起一本奏章,工部尚书白圭的奏请。“造卤簿大驾……牛玉,卤簿大驾归礼部管,何时到了工部?”

    牛玉说:“皇上,您即位之初,礼部就奏请了重造卤簿大驾,已允准。工部这奏章,是奉旨办理。”

    “朕准过吗?”

    “当时事情繁杂,皇上兴许是忘了。不过,确有此事,司礼监都有归档记录。”

    朱见深详细看了一遍工部的奏章,说:“这报请的物料还不少,要费五万两银子之多!你替朕回忆一下,当时礼部为什么要奏请重造卤簿大驾。”

    牛玉说:“奴才记得是,礼部说,先皇所用的卤簿大驾经年未用,一些物件已陈旧残破,色泽也不够明亮。皇上即位时,就临时补办了很多。皇上是即位新君,应该重造卤簿大驾,祭天地、大婚等诸多礼仪都会用到。礼部上了奏章,皇上当时就允了。”

    “这样啊……此事用度太大,朕要和李阁老商量,你去请李阁老来。”

    “是!”